
顷接秀彬微信新创“咏物哲理小品文”,要我“多提宝贵意见”。现在就不揣谫陋,略道一二。
作者以“蝉鸣,是夏的乐章中最美的合奏”,启动全文,开宗明义地点明主旨。接着以诗为文,用递进的“绿槐深处,翠柳枝头,檐楹影中”这蝉之所居;和递进的“时疾时徐,时高时低,时起时歇”的蝉的流响,告诉人们,这是居高饮露的蝉们“曲曲天籁,阕阕梵诵”,在把“浓浓夏韵,幽幽禅意深情地表达。”仅仅数十字,已经把标题:“听蝉,听禅”的意蕴表达得十分清晰。
“听蝉”与“听禅”之间,应该是听蝉=听禅,还是听蝉≠听禅?我以为大概率上,听蝉可以视为听禅。“禅本无形依万物,蝉虽草虫历千险”,“若有若无随心性,蝉声便是无字禅”,从这个哲学层面上看,听蝉自然就是听禅。“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分明宣祖意,何处有凡心”。人生何尝不如此。

听蝉,是否就能听禅?这要看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听禅,看的是听者、受众的学识水平,自我修为、环境际遇。仅举一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这无疑是“菡萏(dàn)香消”。身为仕途通达,曾三中状元,身居太师高位,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欧阳修,一生放荡不覊,酷爱自由,他想到的是:“菡萏香消画舸浮”“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他心心念念地是和诗友欣赏扬州瘦西湖的美景。可是倒霉的南唐第二位皇帝,奢侈无度,政治腐败,导致国力下降的李璟,却说“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悲观地认为“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听蝉呢?骆宾王于高宗仪凤三年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下狱。在狱中写了“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的咏蝉诗,自辩清白。“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西陆谓之秋。”“那堪玄鬓形,来对白头吟”,一般的解释是以“白头”对蝉翼。其实“玄鬓”还有一解,即女子的发式。身居牢狱,白发苍苍,无法面对终日为伴的夫人。“那堪”两字寄语深沉。虞世南的五言古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东风”,则是以秋蝉的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
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如作者秀彬所言,“只能让一腔愁绪随蓝田生烟,让一泓泪水伴沧海月明”。这般地将李自己的《 锦瑟》中暗含“鲛人泣珠”“紫玉生烟”凄美典故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截头去尾,重新组装,以诠释“高难饱”“恨费声”,藉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种写法别出心裁,也别有新意。是一股人难以驾驭的。
这篇散文的最大特色,就是像“时疾时徐,时高时低,时起时歇”的蝉鸣的流响一样,以诗为文,夹叙夹议,诗与文的交集,诗与诗的掺杂,渗透,低回高漫,浅吟低唱,让人如聆天籁,如闻梵诵,得之心而润之目,不能不赞曰“摛藻如春华”。
其实,作者就是这样把控全文,把控每一个自然段的无缝啣接,以人评蝉,以蝉喻人,这就使“朝饮甘露,暮吟高枝,夏生秋亡终若止水”的蝉,有了贤士的狷介人格。恰如曹植的《蝉赋》所云“声皦皦(jiǒng)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浓浓夏韵,禅意幽幽,已经被尾语的“虫成蝉是身体的重生,人入禅是灵魂的涅槃”,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附:《听蝉听禅》作者:吕秀彬
蝉鸣,是夏的乐章中最美的合奏。你听,绿槐深处、翠柳枝头、檐楹影中,那一声声时疾时徐,时高时低,时起时歇的流响,仿佛是曲曲天籁,阕阕梵诵,把浓浓夏韵,幽幽禅意,深情地表达。
只为这一夏高踞枝头,引月揽云,栉风沐雨的吟唱,蝉们蛰居泥土,于沉沉黑暗、漫漫长夜、眷眷等待中煎熬着上千个日子的期盼。坚韧、执着、忍耐、信念,哪怕失却这些品质中的一点,也许就没有蝉们破土振翅,啜饮清露,高歌云端的君子之风,脱俗之致了。
片刻的惊艳,往往历练着经年的磨难,蝉如是,人事亦然。
待秋风乍起,落木萧萧,蝉们便如一枚枚黄叶,簌簌地凋零。一个夏天的清唱,随落叶一起,在泥土中悄然消融。当有些人怜惜于蝉们韶华易逝,生命短暂的喟叹时,她们却安然淡然,无怨也无悔;奔赴死亡,仿佛是赴一场初生便有约的盛宴,优雅从容。一生中时刻不忘歌唱,是蝉的宿命,更是夏的每一个精灵回报自然的奉献。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活着的意义,更在乎对生他养他的世界,报答了多少。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每每吟咏唐人虞世南这首咏蝉绝句,常常沉醉于秋风夕照中寒蝉的啁啾。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此起彼伏,不绝如缕,是大自然最美的物语。
“居高声自远”。只有来自云端的音籁,才会如此沁人心脾,摇曳着岁月的沧桑,绵延到远古,源远流长着人事的况味。
“高居”之于人,当然不仅仅是地位之尊,身份之贵,更应是学识之博,见识之远,德行之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才不必依藉“秋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因而,古代的一些仁人志士 ,当他们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时候,往往以蝉自喻,托蝉言志。骆宾王身陷囹圄,怜玄鬓孤影,叹白头沉吟。“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不堪“朋党之争”,茕茕孑立如一只秋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他深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只能让一腔愁绪随蓝田生烟,让一泓泪水伴沧海月明。
“虫成蝉是身体的重生,人入禅是灵魂的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