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篆刻家为南京援鄂白衣勇士创作姓名印—金有艺
1966年1月出生。1991年进修于武汉大学。书法、篆刻作品近400余幅散见于《书法》《篆刻》《书法报》等刊物。作品入展中国书协“全国首届篆书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中华龙文化全国书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陈介祺奖”国际篆刻大展、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巨来印风”国际印社篆刻作品邀请展、宿迁印社首届篆刻展等。有作品被诗经碑林、红军长征扎西碑林、韩国碑林等刻碑,并被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收藏。多次参加省市书协举办的展览,《中国石化报》《中国化工报》,“南京电视台”等报刊媒体曾作报道。
现为中国书协考级委员会南京考级点委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中国甲骨文艺术研究会会员、江苏省书协会员、江苏省篆刻艺术研究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江苏甲骨印社理事、江苏省硬笔书协常务理事、南京市书协会员、六合区书协副主席、六合印社副社长。














金石有缘托豪素 艺海无边寄深情
------书法篆刻家金有艺先生小记
陶光星
得知金有艺兄当选为六合印社副社长时,心里由衷地为他高兴,这是实至名归矣。
六合乃江北重要门户,其地襟江带滁,屏障金陵。平原旷野,身临其境,顿生天高地阔之感,金有艺生长于斯,培养出豁达心胸,造就出豪爽之气,乃环境使然也,其地乃古棠邑,为汉棠邑候陈婴之封地,东南有瓜阜山,系文脉深厚之地,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及宋代文豪苏轼、梅晓臣等文人在此留下了众多的诗词。秉先人之灵气,文风之熏染,故其书风纯正,气象开阔,乃地助也。

吾与金有艺兄因书法相识,因金石结缘,今世有缘。依稀记得第一次与有艺相识是在李季兄处,一见如故,历历在目。时光匆匆,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滑走已十五春秋矣,从激情满怀、朝气勃勃的青年,到成熟、豁达的不惑之年。期间虽隔江相望,不常相见,但书来信往,电话问候,不曾间断,常有“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之感。或相约观展,或谈书论语,其乐融融。君尝云:“为艺之道,在于锤炼品格,陶情养性,无论功败垂成,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狂妄自大”。听君一言,如沐春风,时时激励我,虚心向上。韶华已逝,岁月无情,人生有情,历久弥新。
字为心迹,书见人品,书法之难,不难在笔法结构,而在品格修养,书者唯潜心治学,修心正形,方得大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然志须与禀赋相结合,不然盲人骑马矣,然有志还须努力,“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也,凡成功者,其志也坚,其学也勤,加之禀赋,三者具而人才出,观有艺书艺成长之过程,如是焉。

有艺早岁习书,便显露出他不凡的天资。不管何种碑帖,一临便上手,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常得老师奖赏,从而激发他学书的兴趣愈来愈浓。
他以颜体入手。因颜字法度从容,气量宽宏,厚重端庄,风神奕奕,忠义之气溢于笔间,这或许与他性格相通,性情相近,所以他一见倾心,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师法《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颜书中,打下了扎实的楷书功底。随着学习的深入,《自书告身体》圆厚敦实,大气活脱,篆籀之意甚浓,让他爱不释手,用心揣摩,悠游在其中。清朝书法家钱南园的楷书师法颜鲁公,得方正博大之气,唯欠篆籀味,古朴少,笔画过于光洁,少了深厚和自然,生动活泼也式微了。况且学颜不当会沾染习气,有臃肿之嫌。凡学书者,要眼高,知其优劣之处,要探其源,究其根,知所由来之演变,才能承其脉入其流,不如此则如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有艺深谙此理,为避习气,得颜书篆籀笔意,故在习楷的基础上,上溯篆书,探索书法之源头。在篆书上下功夫,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清邓石如、近代王福厂等大家为用,他广泛研习,以散氏盘、石鼓文宕其气,以吴昌硕峻其势,又于当代篆书大家作品中吸养料,逐步形成了今日凝重浑穆,又不失婉转典雅的书风,可谓无意于篆而篆书佳也。2010年,他的篆书作品入展“全国首届篆书展”就是最好的明证。楷书因篆书之滋养,加之行书之笔意,写得庄重古朴而生动,先后二次入展全国“宋璟碑”颜体书法大展并获奖,得到评委专家认可,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与鞭策。

三十余年来有艺从没间断过对书法艺术的苦苦探索与执着追求。那是他终生不渝的“情人”,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情感,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爱,见笔而思染翰,一日不书,手里痒痒,若有所失。除了工作,他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在“艺风堂”这个自由自在的田园里,属马的他,若天马行空,纵横驰骋,任意遨游;他在此张纸挥毫、刊刀刻石,自得其乐;清茶、典籍慢慢品赏,惬意舒怀-----放眼窗外,云卷云舒,回眸案前,翰墨芳香,幽幽淡淡。不闻喧嚣,不与世争,如世外桃源一般,恬淡而宁静。从他那楷书、隶书、篆书一笔一划中,我读出了他心底那种静气与坚韧,从容与淡定的由来。
赏其作,豪放中见淳厚,苍劲中现丰润,令人回味。品其书,如饮陈年老酒,芬芳扑鼻,沁人心脾,丝丝入怀。
有艺不仅工书法,还雅擅治印。曾为诸多社会名流及书画家治印,深受好评。如,周克玉上将,大师张文俊先生,吴俊发先生等。为著名书画家萧平先生所治印章,先生甚喜之,得之嘉赏。他于篆刻痛下功夫,临汉印,研战国古玺、商周钟鼎文,涉明清流派印,读《说文解字》,寒来暑往,几度春秋,废石三千,陶铸百家,取精用宏,为我所用。他以书入印,以刀代笔,印从书出,无论工稳与写意,白文与朱文,于平实中见气势,于精细处求生动。真乃“金石磨砺有艺志,刀下留情见功夫”。余尤喜其鸟虫篆,婀娜多姿,妖而不艳,散发出古雅气息。
有艺与金石有缘,与翰墨相伴,心定气娴,沉潜艺海,寄情舒怀,其志也坚,其学也勤,加之禀赋,得天时、地利之助,在书法篆刻的艺术道路上勇猛精进,必臻胜境,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拭目以待。
2013.8.9 于观心斋灯下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