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里张氏家族诰封圣旨(一)
序
诰封圣旨,是中国古代皇帝下达的命令,是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展示和象征。明代圣旨通常宽30cm、长100cm有余,内容主旨是为皇帝对大臣的诏命或诰封。装裱为首卷式,彩锦,上下装饰云龙纹,圣旨开端有翻飞的两条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怀抱“奉天诰命”四个大字,正文用汉文书写,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钤有“制诰之宝”“广运之宝”两方朱红大印。圣旨左侧最后为颁发诰命的年月日。
明制规定,依照官员级别的不同,皇帝所颁发的圣旨在形制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明朝的诰封圣旨颁给五品以下的官员,颜色均为单色织锦;颁给五品以上官员的颜色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即所谓“多彩圣旨”。明代正二品诰封圣旨有红、青、赫石、浅黄、明黄五色。而织锦地纹为卷云五爪龙,全帧图案工巧绝伦,色泽淡雅有致。其卷右首织有荫纹双龙围护“奉天诰命”四字篆书,祥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明代圣旨
在明代,有一种流行于朝廷文案的官楷,被称为“台阁体”。圣旨中的文字为极工整的官楷,基于它的中和、平正、整齐、大方,而成为朝廷官府公文书法的规范。每字写的“循规蹈距,丰润甜美,广雅洁净,婉丽多姿。” 诰封诏书的内容决定了“圣旨”长度不一,短者一米不足,长者五米有余。但在行款格式上,明诰封或敕封行款格式一律自右而左,钤印于后;中间钤 “制诰之宝”或“敕命之宝”。诰封圣旨代表着一个家族昔日的辉煌与荣耀,使龙章凤诰至今耀日月而照乾坤。
关于德里张氏家族的历代诰封圣旨,据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张鼎延所修《张氏家乘》卷二“皇言”记载:明代诰封张濬、张论、张讲、张讃、张鼎延等人的圣旨均已无存,内容不可考。也可能是张鼎延顾忌清朝“文字狱”,怕清廷追究,连累家族,借故未收录明代诰封圣旨,这也是在特殊形势下的一种保全策略。

清代圣旨
“皇言”收录有清代制命三道,为清顺治十三年诰封张鼎延及其父祖的圣旨。分别为:
①《诰封张鼎延为通奉大夫、工部左侍郎仍加一级管大理寺卿事,张鼎延妻廉氏为夫人诰命》;

②《诰赠张鼎延之父张论为通奉大夫、工部左侍郎仍加一级管大理寺卿事,张鼎延母段氏为夫人诰命》;
③《诰赠张鼎延之祖父张士益为通奉大夫、工部左侍郎仍加一级管大理寺卿事,张鼎延祖母朱氏为夫人诰命》。


明代圣旨
现将与张论有关的诰封圣旨介绍于后。
明崇祯元年十月诰封张论圣旨有三道,分别为:
①原任四川巡按张论以解围、复城、捣巢三案,劳绩并茂,特加秩二阶,服阕遇督抚缺推用。诰授张论为通议大夫、通政司右通政,诰封张论原配段氏为淑人。荫张论嫡孙张琯为锦衣卫指挥同知,赉白金四十两,紵丝三表裹;
②诰赠张论之父张士益为通议大夫、通政司右通政,诰赠张论母朱氏为淑人;
③诰赠张论之祖父张稔为通议大夫、通政司右通政,诰赠张论祖母段氏为淑人。
按:张论任通政司右通政,为正四品。特加秩二阶,为正三品。故诰封张论为通议大夫(正三品),张论原配段氏诰封为三品淑人。

明代圣旨
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秋7月庚申“值今上龙飞首岁,敕大司马覆蜀功,公以解围、复城、捣巢三案,劳绩并茂,特加秩二阶,荫一子锦衣卫指挥同知,赉白金四十两,紵丝三表裹。”
崇祯元年明兵部尚书王在晋《叙川功疏》云:
“……四川先年解围、复城、捣巢,有功官员,稽案既久,委宜查叙,以彰激劝。……如解围、复城,则御史张论所勘也。外监御史张论矢心戮力,料理决奇,驱驰瘴雾蛮烟,折冲千里,迅扫长蛇封豕,底定三川。查本官特奉监督征进之命,懋著开疆拓土之功,拮据二年,始终三案,劳不亚于总督,赏应优以世。......俱三案有名,定为上等。……崇祯元年六月初四日具题。三十日奉圣旨览奏。四川解围、复城、捣巢三案,内外文武有功官员,查覈既确,自应优叙,以示激劝。张论加二级,服阕遇督抚缺推用,荫一子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赏银四十两,紵丝三表裹,各给与应得诰命云云。”
2.明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崇祯皇帝给张论颁发圣旨三道:
①诰授张论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诰封张论原配段氏为淑人。钦命其接旨后马上前往四川平叛;
②诰赠张论之父张士益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诰赠张论之母朱氏为淑人;
③诰赠张论之祖父张稔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诰赠张论之祖母朱氏为淑人。
以上六道圣旨,均毁于明末兵燹。其它明代诰封圣旨,俱不可考。

我查阅了大量明清文献资料,在河北省高陽县孫承宗稚繩所著《高陽集文》卷之十六查到有关“張論勑命两道”:
①《誥授陝西道监察御史張論为文林郎勑命》;
②《誥赠陝西道监察御史張論之父張士益为文林郎陝西道监察御史勑命》。
这两道明代敕命内容,非常珍贵。现予以收录整理于后,以供研究洛宁历史文化以及张氏人物者参考。
“皇言”序言及《誥授陝西道监察御史張論为文林郎勑命》、《誥赠陝西道监察御史張論之父張士益为文林郎陝西道监察御史勑命》由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金玉国老师点注,释文,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马五三老师也对圣旨进行分析标点断句,不辞辛劳,在此特表感谢!
一《皇言》序言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金玉国点注释文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泽武审订
(一)《皇言》序 原文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窮岩下士一旦膺带礪山河之文固曠代盛事也先中丞敭暦中外数十年
龍章凤藻不啻三锡桑沧之变率燬祖龍
煌煌天语谁敢传疑寳轴紫封断自
新恩懼陨越也纪皇言

清顺治十四年《张氏家乘》卷三《皇言》序
(二)《皇言》序 标点断句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穷岩下士,一旦膺带,砺山河之文,固旷代盛事也!
先中丞敭历中外数十年,龙章凤藻,不啻三锡。桑沧之变,率毁祖龙。煌煌天语,谁敢传疑。宝轴紫封,断自新恩。惧陨越也,纪皇言。
(三)《皇言》序 译文
帝王的诏书,一句细微如丝的话,也如粗丝带一样。一句如粗丝带一样的极细微的言语,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偏僻荒远的山野士民,一旦接受诰封诏书,就会磨砺出治理国家的经天纬地的功业道德和盖世文釆,这本是旷世绝代的大事。先父张论任四川巡抚,声名显扬,历经中央与地方官数十年,帝王的表彰诏书,文辞华美,不止一次地,多次恩赐诰命。由于世事沧桑变迁很快,通常会遗失损毁先皇帝的恩诏。但那诏书上光彩鲜明的帝王话语,哪个人敢表露疑问和怀疑。那宝贵的诰封诏书卷轴,用紫泥封口,盖着皇印,就从现在恩赐的诰封诏书开始,担心诰命怕保存不好而损坏遗失,所以把帝王诏书的大事整理作纪,收入家谱,流传后世。
(四)《皇言》序
注释:
1、“王言如絲 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语出《礼记》,皇帝的诏令,称“纶綍”。綍同绋。絲:絲缕,丝线。形容细小、细微。纶:较粗丝线。綍:绳索。形容很大、重大。
前四句比喻帝王一句极细微的话,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前四句直译是:帝王一句细微如絲的话,也如粗絲带一样,一句如粗絲带的重言,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译文釆用意译。译为:帝王的诏书,即使一句极细微的话,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穷岩:偏僻荒远的山崖。
3、下士:下层的士民百姓。
4、膺:承当、承受、接受。
5、砺:砥砺、磨练。
6、山河:国土、疆域。
7、文:经纬天地谓之文。也指功业、道德、文釆。
8、中丞:御史中丞简称中丞。明清时代称巡抚为中丞。
9、敭:通扬,显扬。
10、中外:中央与地方。
11、章:表彰、彰显。凤藻:华美的文辞。
13、啻:仅、止。
14、三:多。
15、锡:恩赐
16、率:通常、大抵。
17、祖:先祖、初始的。
18、龙:这里指诏书。
19、煌煌:光彩鲜明。
20、天语:帝王的话语。
21、传:表露、传达。
22、宝轴:珍贵的卷轴,这里指诰命诏书。
23、紫封:诏书用紫泥封口上面盖有官印。
24、断:一定、绝对、诚笃专一。
25、自:原来的样子。
26、新:初次出现。
27、恩:恩赐。
28、惧:担心、害怕。
39、陨越:颠坠。比喻失职、失败。
30、纪:整理。指:言帝王事迹及所处时代记载大事的一种文体。
二 诰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张论为文林郎勅命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金玉国点注释文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泽武审订
〈一〉敕命颁发的时代背景
这是一道天启皇帝即位之初,颁发给陕西道监察御史张论的圣旨。张论,字建白,号葆一,河南府永宁县(今洛宁县)金门川德里。 张论丰伟魁梧,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刚直不阿,深受朝廷内外倚重。
张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庚戌科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除行人,授皇华使节,奉简书诣蜀。万历戊午( 1618年),授陕西道监察御史。 万历庚申(1620年),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帝。张论上疏建言:“首陈尧舜十二事,曰:“处郊庙,正谟烈,勤政学,酌亲亲,覆相品,广言路,珍起居,惜经费,恤民穷,防魄兆,豫招携,廓大同。”俱堪称中兴之策,上嘉纳之。(《张公行状》)张论上疏,其言皆切中时弊,而勤政学,珍起居两议,尤有先见之明天启元年(1621年)张论出任四川巡按,参与平定西南土酋奢崇明叛乱时,亲临战阵,按剑誓师,大败叛军,平叛有功。皇上嘉叹,给张论官升两级,荫一子为锦衣卫指挥同知,赏白金四十。后叛军又起,崇祯二年四月仼命张论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再赴夔州、蔺州诸处,擒斩叛军首领奢崇明、安帮彦,时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十四日。公上疏报捷,归功于总督与将士用命,而己不言劳。天子览奏大悦,曰:“壮哉,中丞!此西南第一奇捷也!”诏命发三万金犒师,而褒功甚笃,升袭锦衣卫指挥使。平叛后,张论归乡家居,崇祯六年冬,李自成率大军围攻永宁城,张论出资募兵3000人,守御县城,日夜登城,昼夜不解甲,长达七个月之久,城守积苦,病入膏盲,积劳成疾,吐血身亡。 据圣旨中所言“宝历初开”,以及其它有关信息可知这道圣旨是天启皇帝刚刚即位后在天启元年所颁发。圣旨中所言张论“遽入陈其鸿略,演尧舜传心之法,提十二事以为经矢,君臣交儆之谟合”,并且希望“渐试当令”。可见当时治国之策,已众说纷纭,皇帝此时诰封张论为“文林郎”,是希望张论能够力排众议,以中正之道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圣旨的前半部分是新即位天启皇帝对张论卓著政绩的赞美之语,后半部分是对张论赐给诰命并寄予厚望和希冀。圣旨文辞华美,含义深邃。圣旨释文中存在的不当之处,留待大家共同商榷,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高陽孫承宗稚繩著《孙高陽诗文集》卷之十六

〈二〉《誥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張論为文林郎勅命》原文
勅曰朕光纂鸿图祗宁方夏所赖箴予之阙求人之瘼遂以达上之泽唯我六察之臣是承是藉盖古所称陈古道引大体不举苟细者今有其人焉尔陕西道监察御史張論以子大夫高第一入皇华之署载联苍佩之班立正直忠厚之高标运博大沉雄之峻采昌言日进戆气特闻盖先皇祖拔尔於师言先皇考遗予以正士顷方列于鹓行遽入陈其鸿略演尧舜传心之法提十二事以为经矢君臣交儆之谟合百千年而成业谓英猷渐试当令君子在朝而宝历初开惟以小民永民挟风霜于白笔人歌至止之骢摇山岳于铁肝威揽澄清之辔兹以覃恩授尔阶文林郎锡之勅命尔顷以中闻乎朕念先皇帝大命方欲效唐虞之治而进言者或互成其是亦或各执其非夫毋倾毋侧毋党毋偏尔所谓中也懋之哉坚尔胆识以弼予于治愿与尔交勉于中矣
(三)《诰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张论为文林郎勅命》标点断句
勅曰:朕光纂洪图,祗宁方夏,所赖箴予之阙,求人之瘼,遂以达上之泽,唯我六察之臣,是承是籍。盖古所称“陈古道、引大体、不举苟细者”,今有其人焉。
尔陕西道监察御史张论,以子大夫高第,一入皇华之署,载联苍佩之班,立正直忠厚之高标,运博大沉雄之峻采,昌言日进,戆气特闻。 盖先皇祖拔尔於师言,先皇考遗予以正士。顷方列于鹓行,遽入陈其鸿略,演尧舜传心之法,提十二事以为经矢,君臣交儆之谟合,百千年而成业,谓英猷渐试当令。
君子在朝而宝历初开,唯以小民永命,挟风霜于白笔,人歌至止之骢。摇山岳于铁肝,威揽澄清之辔。兹以覃恩,授尔阶文林郎,锡之勅命。尔顷以中闻乎!朕念先皇帝大命,方欲效唐虞之治,而进言者,或互成其是,亦或各执其非,夫毋倾毋侧,毋党毋偏,尔所谓中也,懋之哉!坚尔胆识,以弼予于治,愿与尔交勉于中矣。
〈四〉《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张论为文林郎勅命》译文
皇帝诏命曰:朕荣幸地继承皇位光大洪图伟业,只使为了使广袤的华夏大地安定太平,所依靠的是有人能够规谏我的言行和过失,寻求民间百姓之疾苦,以顺利上达给皇帝,这是先帝留给后代的恩惠和福禄,只有朝廷的监察御史大臣能够担当这种关乎国运兴衰的重任,这是继承先人的仕籍。这就是古人所说“陈述古代治国之道,宣扬纲常,援引义理,只看一个人的大节,不计较琐屑小事的大臣”,现在就有像你这样的人。
你陕西道监察御史张论,以朝廷大臣的身份经过朝廷吏部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一开始就进入皇华使节的官署,进入令人敬佩的前辈朝臣行列,做一个正直忠厚、出类拔萃的大臣,运用博大精深的谋略风采,经常向皇帝进谏正当的言论,以刚直气节,不负众望,(因此) 先皇祖把你从众臣中选拔出来,先皇父把(你这样的)正直大臣留给我。你不久以前在朝堂上和大臣一起排列成两行觐见,张论于是陈述宏伟的治国谋略,发挥尧舜时期以心传心的治国之法,提出以十二事作为治国之策,君臣互相谋划儆戒,策略刚好符合,几百年几千年后从而成就基业,顺应时势,让治国之道的好谋略逐渐施行,以合时令。
在朝廷有德才兼备的大臣辅佐,朕刚继承皇位,初开新政,只想把老百姓安居乐业作为永远的使命,率领教化风俗,申令严明的法纪,民众歌功颂德最好尽快停止。你监察御史有撼动山岳的力量和威望,有坚定不移的忠心,监察百官、刷新吏治、澄清天下的志向,现在朝廷广施恩泽,授给你文林郎官阶,赐给你勑命。你尽快把最好的治国之道奏报于朕,朕常念先皇帝的天子之命,正要效法唐尧虞舜之仁政治理国家。把进言效法唐虞之治的人,或者相互成全那些正确的言论,亦或纠正那些不正确的言论,不要不公正的倾侧一方,不偏向任何一派,做到不偏不倚,就按你所认为的正确的治国之道,勤勉国事。坚定你的胆略和见识,来辅佐我处理朝政,朕愿和你一起相互勉励共同治理国家。
(五)注释:
1、光:荣幸。
2、纂:通缵,继承。
3、洪:通鸿,大。
4、图:版图。
5、祇:仅、不过。
6、宁:安定、平安。
7、方:同邦。通旁, 广。
8、夏:华夏。
9、赖:依靠。
10、箴:规谏、规诫。
11、阙:通“缺”,过失、错误。
12、瘼:毛病、疾苦。
13、遂:终、成功、顺利。
14、以:而、将、于。
15、达:到、全面、传告。
16、泽:德泽、恩泽。
17、六察:监察御史。分查尚书省六部,号“六察官”。分查六曹及百司之事。或以监察御史充诸道巡察使查访六事:官人善恶、户口赋役、农桑库存、孝悌冤案、盗贼。
18、是:认为是、表肯定、此。
19、藉:“ 承籍 ”。藉,通“ 籍 ”。继承先人的仕籍。仕籍: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薄册。
20、盖:推原或传疑之词、发语辞。
21、陈:陈述、宣扬
22、道:法则、伦理纲常、道德、治理。
23、引:援引。
24、大体:重要的义理、有关大局的道理。大纲要领。
25、举:推荐、选拔
26、苟细:琐屑、不重要、渺小。
27、子:爵位、男子。
28、大夫:清文职高官称大夫,武职称将军。
29、高第:官吏等级列入优等。
【以子大夫高第】:以子大夫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子大夫:古代国君对大夫、士或臣下的美称。高第: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30、一:全、满、作助语、一经。
31、皇华:皇华,指皇华使者,皇华使节,此处代指监察御史。
32、署:官署。
33、载:载入、陈列
34、苍:老练、发白
35、佩:敬服。
36、班:班次、位次分列等级。
37、立:树立。
38、高标:超过一般标准、等级在上。
39、运:运用。
40、博大:博大精深。
41、沉雄:雄才大略深沉、杰出。
42、峻:高大、通俊。
43、釆:风采、风度、神采、文采。
46、昌言:善言、正当言论,引申为直言无所隐讳。
47、进:进谏、进言。
48、戆气:刚直气质。
49、特:杰出的、独。
50、闻:传报、达。
51、拔:选拔、提升。
52、师:众。
53、言:作语助无意。
54、遗:赠予、给予。
55、正:正直、正派。
56、士:能任事、士大夫。
57、顷:近来。
58、方:正、正直。
59、列:诸、各、排列、通裂,分裂。
60、鹓行:朝官的行列,亦指同僚。
61、遽:仓促、骤然遂、惶恐、窘急。
62、鸿:通洪,大。
63、略:谋划、智谋、法度、大略。
64、演:推演、演绎、铺陈、演习。
65、传心:传火薪, 喻师生递相传授,事业学问代代相传
66、法:标准、规范效法、方法、表率、法令法度。
67、十二事:张论上疏建言十二事。万历庚申(1620年),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帝。张论上疏建言:“首陈尧舜十二事,曰:“处郊庙,正谟烈,勤政学,酌亲亲,覆相品,广言路,珍起居,惜经费,恤民穷,防魄兆,豫招携,廓大同。”俱堪称中兴之策,上嘉纳之。
68、经:经典、常道。
69、矢:正直、箭、通誓、通施。
70、交:互相。
71、儆:警备、戒备警示、告诫。
72、谟:谋略、谋划、计谋、通无。
73、合:融冾、符合。
74、业:事业、已经。
75、英猷:杰出的。精华。猷:谋划、道术。发语词。
76、当令:合时令。
77、君子:古指地位高,后指人格高尚的人。
78、朝:朝廷、朝见。
79、宝历:国祚皇位。
80、初开:刚开始。
81、永:永远、深长。
82、命:生命、任命、吉凶祸福、 帝王赐的物品诏书。
83、挟:带领、挟持怀藏、倚仗。
84、风:风度、作风气势、习俗、风气、教化。
85、风霜:比喻法纪严明,《南齐书》:“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86、白:清楚、明亮、纯洁。
87、笔:书写、记载。
88、人:民众、人的品行、行为。
89、歌:歌颂、作歌。
90、至:到、最好、最高、至于。
91、止:禁止、阻止。停止、平息。
92、骢:青白色的马。
93、摇:摇动、摆动、通遥。
94、铁:喻坚定不移。铁冠,御史所戴法冠,借指御史。
95、肝:喻人的内心。
摇:指摇摆,摆动。山岳:比喻高耸入云而延绵不断的山岭。铁肝:铁肝御史。铁肝御史出自宋朝钱顗 所作的《宋史·钱顗传》。宋 钱顗 为侍御史,刚正不阿,世以此称之。《宋史·钱顗传》:“家贫母老,至丐贷亲旧以给朝哺,而怡然无谪官之色。苏轼 遗以诗,有‘乌府先生铁作肝’之句,世因目为铁肝御史。”
96、威:威望、威力。
97、揽辔澄清:成语。出自《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用以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
98、覃恩:帝王广布恩泽或赦免。
99、文林郎:八郎之一,正七品。监察御史为正七品文职。
100、顷:短时间
101、锡:赐,引申为给予。
102、中:中庸、成、行、好。
103、闻:传报、达、传报的文书。
104、念:思念考虑。
105、命:任命、诏书。
106、方:并、将、正。
107、效:师法、实现。
108、而:通尔、表承接或并列。
109、互:交互、互相。
110、成:完成、成全。
111、是:正确、以为正确。
112、执:杜塞、持、选择、掌握。
113、倾侧:倾斜。
114、党偏:偏私偏向。
115、懋:勤勉、通茂。
116、坚:坚定。
117、弼:辅弼、辅佐。
118、交勉:互相尽力劝勉、鼓励。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