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渠
作者:刘正齐
诵读:蒲公英
从我记事起,我家东面一里处,有一条惯穿南北的很高的水渠,它的高处,足有两人多高。这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地方。
水渠里的水是由北向南流的,因此北头很高,其渠基是用黄土一层一层 夯实堆积起来的,上面用青石就着水泥垒砌而成,还算得上是坚固。渠的两边栽了间隔不一的好多的杨柳。

渠水的水源是从南阳河,用一台功率很大的抽水机抽上来,经过长达四五里的弯曲转折,最终流到了一个二十几平米的蓄水池里,池子虽不大,但很深。夏天我们小伙伴儿经常聚集在此游泳、跳水、嘻戏。河水抽到上面的水渠里,一路向南灌溉着两边的庄稼。

水渠中的水很清,坐在水渠的石头沿上,将脚泡在水里,来回的蹭着,时而拍打着水面,溅的满身是水。渴了就掬一捧水,放在嘴里,很是甘甜,凉凉的,很清爽。至于污染,那时是没有的。水渠里的水总是很清澈,它缓缓地流淌着,把希望送到每一株干渴的禾苗。旁边的杨柳将阳光挡在外面,也有一些顽强的光,硬是穿过层层的树叶,洒在水渠上,形成一个个的光斑,它时而移动,时而变化,时而是圆的,时而又是橢圆的。每当有风吹过,细长的杨柳枝条,就像舞起的彩带,轻拂着人的身体,仿佛清扫着人身上的纤尘,也驱赶着蚊虫的叮咬。这时,清风便带着田禾的清香,寻遍水渠的每个角落,似想告知,它已得到了水的滋润。而我的身心也倍感清爽滋润了。

当太阳拖着疲惫的身子下沉时,我们仍在水渠中蹚着水玩耍,也不知倦乏。而西落的太阳已将身体染成了金黄色,影子也拖的老长、老长…
2020年8月6日于抱朴斋
本期作者刘正齐

刘正齐,山东青州人,自幼酷爱书画诗词,自从中学从教以来,对柳体书法研究备深,以被中国邮政及中欧邮政(中欧意象)采用部分书法作品制邮策在中国及全球发行,深受广大同行的喜爱,并参加各类书法比赛及会展,均取得较好的成绩,被评为中国文化践行者,中国艺术名家。
现为青州书法家协会会员,老干部书画协会理事,界石书院副院长,海岱诗社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