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北京爷们儿的前世今生
精华热点
京味散文:
《北京爷们儿的前世今生》(一)
作者:笑凡
音乐编辑制作:看景儿
诵读:
-------------------
在一个爷们儿稀缺的年代,
谈谈北京爷们儿的前世今生
——题记
----------------------
我今儿所说的北京爷们儿
就是北京的普通老百姓,
您会在马路上遇见他们遛弯儿,
瞅见他们在路灯低下下棋,
听他们在胡同口儿
坐着马扎儿,光着膀子,
拿着蒲扇侃大山。
他们可能是板儿爷、款爷、
或者就是个侃爷,反正
他们就是一帮说话带儿音,
走路拖着地
见熟人喜欢拍肩膀儿,
见生人喜欢套瓷的
自称为爷的男人。
----------------
北京男人
喜欢称自己为“爷们儿”,
这爷们儿俩字儿
不仅透着一种自豪,
更展示了一种自信。
爷 在中国文化里
有老,大,尊的意思,
爷和们加的一块儿,就是
北京人对男人的最高赞誉。
比如有人说:
”这哥们儿真爷们儿!”
那实际是赞扬他仗义,
是条汉子, 见义勇为等等。
总之,“真爷们儿”
是对北京男人的最高评价。
--------------------
我一直认为北京文化
多多少少就是个爷的文化。
你看北京人特喜欢
把在某一领域
表现突出的人封为爷,
比如北京人叫王朔为朔爷,
称崔健为崔爷,
能说会道就被称为侃爷,
有钱有份儿的
被称为款爷等等。
-----------------------
说起“爷”来,
我们要回到满清那会儿。
我们在电影儿里看到慈禧太后
被称为
“老爷子”,“老佛爷”,
清王府里不是“贝勒爷”
就是“王爷”,
“爷”在那会儿
就是地位权利的象征。
随着清王朝的衰落,
北京的爷
也变得只能靠变卖祖上
留下的家当过日子了,
散居在北京各个胡同的
四合院里的八旗后代
也逐渐贫民化了,
于是“爷”也由单数儿演变为
复数儿成为“爷们”,
变成男人的一种自称。
这就为什么说 皇城根儿底下,
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是爷。
------------------
讲究是场面上的事,
将就 是生活上的事,
北京爷们儿分得倍儿清。
---------------------
因为有八旗纨绔子弟的遗风,
北京的爷会“玩儿”
也特崇拜“玩儿”。
那时候,凡在北京
被称为爷的也一定是个玩主,
所谓玩主就是有一种
在本领域内
有不当王誓不罢休的精神,
而领域没高低贵贱之分,
基本由爷的兴趣来定,
斗蛐蛐儿能斗得倾家荡产,
玩儿烟壶能玩儿的家破人亡;
这种玩主心态
让以后北京的后代
会对很多事情玩世不恭,
满不在乎,不屑一顾,
这种生活态度
说好了是宽容大度,
生性平淡,办事大气,
说差了就是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用北京爷们儿
自己的话解释是:
哥们儿那是懒得跟你玩儿,
要真玩儿你还不一定是个儿!
----------------------
生活在胡同里的北京爷们儿
对洋鬼子的仇恨是骨子里的。
八国联军那会儿,
好端端的爷们儿正玩着鸟呢,
鬼子怎么就
洋枪洋炮地打进来了,
还把我们祖宗
留下的东西都抢走了,
整个就是不懂规矩!
看过《大宅门》的宝儿爷吧?
对待鬼子,就是不共戴天,
横眉冷对,那就是爷的范儿。
北京人最不待见
见着鬼子就腿软的人,
您看现在大街上,
的哥指着洋人
骂祖宗八代的事儿时有发生,
爷们儿报的就是当年那个仇。
刚刚说的北京爷们儿的特点,
什么大气,嫉恶如仇,
玩世不恭,好高骛远
都是从祖宗那儿继承下来的,
也就是胡同儿文化的特质。
新北京爷们儿的特质
则是在解放后形成的。
*********END**********
未完待续
2020年5月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