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亡国之君】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蜀汉后主刘禅墓前咏怀】
总说刘禅不抗争,長凭春酒醉花城。
专情粉面偎风色,独恋弦歌伴雨聲。
人困東都添别恨,雁辞北塞促归程。
此间安乐何思蜀,卻正闻听老泪横。

【其二:南朝陈后主墓前感怀】
阁楼突兀映霞飛,千媚娉婷涩自微。
赠答含情花泣露,飛觞醉月影扶妃。
風煙歇绝难消恨,雨雪空濛且助威。
不到民間巡稼穑,朝朝暮暮戏宫闱。

【其三:后蜀后主孟昶墓前抒怀】
蜀道巴山盡作屏,峥嵘剑阁血光腥。
不思國政常痴舞,沉湎笙歌喜醉听。
延聘名师兴画院,改编古典刻诗经。
風花雪月情难了,此處無争好入瞑。

【其四:南唐后主李煜墓前述怀】
邙山风月净无尘,君在南唐几度春。
缮甲募兵巡界域,輕徭薄赋爱黎民。
六根梵净三生梦,四谛虚真萬古身。
社稷颠亡谁注定,浮图颓运岂無因。

【注:要问我国历史上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无疑是蜿蜒于洛阳、孟津、偃师三境的邙山。邙山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近20公里,有大小陵墓十万之多,上至帝王,下至皇族、大臣,数量之多,令人咋舌。邙山陵墓中,有四座陵墓比较奇特。他们的墓主人都是亡国之君,都被后人称之为后主,他们的遭遇也大抵相同。

这四位就是蜀汉后主刘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后蜀后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
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受到司马昭的热情款待,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在洛阳度过了比较快乐的一段时光,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

陈叔宝是陈朝,也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隋军大举南下之际,广陵、京口相继失守,都城建康岌岌可危。陈叔宝顾自享乐,最终陈朝灭亡。陈叔宝被掳至长安,受赐宅邸,礼遇甚厚,受封长城县公。陈叔宝在洛阳夜夜笙歌,醉生梦死,最终病逝洛阳,享年52岁。

孟昶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在位期间虽然亲佞远贤,好大喜功,但整顿吏治,劝农兴教,颇有一番作为,后人对他的总体评价还不错。王全斌等伐蜀之际,孟昶没怎么抵抗便投降了。孟昶在宋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仅仅七天之后,孟昶便去世了,享年47岁。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通书法音律,琴诗书画,尤善吟诗作词。开宝八年(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三年后,李煜死于汴京,被宋室追赠太师,追封吴王。《南唐书》载,李煜“以王礼葬洛京之北邙山”。当然,对于李煜墓是有争议的,但确定在邙山无疑。

除刘禅是割据政权之主,而且“乐不思蜀”声名在外,历史评价毁誉参半。陈叔宝、孟昶、李煜之人生遭遇、国家败亡之状大抵相同,所以后人又称其为“后主”。这四位后主,连同吴末帝孙皓等其他末代帝王,长眠于邙山,成为历史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典型。

(公元二0一六年五月廿六日【农历四月二十日】于洛阳氓山)

https://m.booea.com/news/s_15349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