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花自香
程亚丽
《心静花自香,淡定人从容》!这本书是我昨天从众多的书里挑选的一本。之所以挑了这本书,作为最后一天的打卡读本,是被这封面上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世界不会对心静的人喧嚣,生活不会让心静的人彷徨。”
心静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平和的力量,它让我们在风云变幻中宠辱不惊,在岁月流失中心清如水。生活中烦恼和不如意是难免的,这十四天读书打卡活动中,重温了10本书,写了14篇心得笔记,约两万多字。每天下午值班回来,利用边角时间一一拜读了群里微信书友的读书心得,也是我最惬意的时光,品读中更深深体会到读书,让心灵得到荡涤!
这本书通过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流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带你探索静心的智慧,如紧张时如何拥有一份从容和淡定,抉择时怎样通晓内心真正的追求,此时想起陶渊明的一句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的“心远”不就是静的力量吗!这力量来自持之以恒的阅读!
静能生慧!
“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符号,是中华民族自然作息、躬耕田畴、苦读寒窗积淀而成的做人品质和审美追求。《管子》有“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认为保持内心虚静,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晚清风云人物翁同龢的一幅对联写道“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意思是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李鸿章曾也书写过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意思是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夹在低不成高不就的职位自然是各种来气,但是又能怎样呢?不如保持乐观的态度,享受生活中每一点乐事或是苦中作乐,来更好地生活下去。
《荀子》也认为,“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意谓要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礼记》的“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思想,发展为道德修养方法之一。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无欲故静”,体现的就是“主静”思想。《孙子兵法》讲“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宁静才能致远。
静气来自哪里?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界首市团市委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积极应对疫情,独具匠心,以“14天宅读书”为平台,为大家营造一个温馨、宁静的精神小屋。
这是一个温暖的平台,大家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结合当前疫情,聚焦身边的先锋,弘扬正能量,传递力量,读书悟道,舒缓紧张的情绪,让我们从每天的阅读中,寻找到一份心灵的宁静,寻找到特别时刻的工作学习的好状态,不知不觉,14 天的活动在今天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内心还有些不舍。不是吗?吃过晚饭,用微信的方式检查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之后,就寻思明天读书打卡的内容,先把案头的书一一浏览之后,再从中挑选一本,拿起笔,开启阅读之旅……,每一天的晚上皆如此,不知不觉,已到深夜……
各位书友,虽然我们未曾谋面, 每日细细品读各位的读书心得,我深知这个平台里聚焦了特殊背景下的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我”,每个人都书写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
在这里我们读到界首人民的担当、善良、勇敢和坚强!你看,一些舍小家为界首,守土有责的党员干部,坚守工作岗位,常常卡着点也不忘读书,不忘打卡!
还有来自教育战线上的书友们,宅在家里读书充电的同时,不忘“延期不延学,停课不停教”,以微信平台或电话等方式在行动!
最难忘的还有书友们在群里分享美食的,看着那一张张有烟火气息的家乡菜,会由衷地赞叹:“ 生活中性情中人”啊!
大家晒出美食、大家秀出的成语接龙……给群里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感谢您们!书友们!十四天的读书打卡活动里,您们分享的一本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扇窗!从这一扇扇窗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活动结束但读书不止,打卡的同事们推荐的好书,分享的读书感想,是我在这个活动中获得的最宝贵财富!
读书,我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