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365》新媒体 田树兵 胡均星 通讯员 帅又龙 发自湖北武穴
袁钉(左)和他的班主任项庆文
告别7月雨季,迎来8月高温。8月2日,火辣辣的阳光将武穴大地烤得几乎要冒烟,室外气温陡然爬升到了39度以上。
上午10点,一个电话打进了武穴中学校办。打电话的人是武穴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项庆文,也是2020届刚刚毕业的高三(6)班班主任。他听说校办每年都要力推几位品学兼优但家庭特别贫困的准大学生,以期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使得贫困生能够获到资助,最终圆梦自己心仪的高校。因此,项老师也想借助这个爱心平台,渴盼将他的学生扶上马,送一程。
项老师今天推介的这位贫困生名叫袁钉,他是2017年秋季来到武穴中学这个班集体的。对于6班,项老师真是呕心沥血,也算心想事成。今年高考,作为一个理科普通平行班,战绩确实骄人,有8名学生超过了600分,袁钉同学便是其中之一。经过三年的风雨同舟,摸爬滚打,全班几十号学生的喜怒哀乐尽在他的心中,他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也了如指掌,袁钉同学当在他的关心之列。
袁钉,2002年出生于武穴市万丈湖农场,家里曾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他。原本这是一个很完美也很幸福的小家庭,如果不是那场“天上掉下来”的意外,他们现在应该算得上是小康之家。袁钉和他姐姐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一直在外地打工,为了拼命找钱,他披星戴月,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妈妈在武穴市一所民办幼儿园做保育老师,收入十分微薄。2004年,袁钉举家搬迁到了武穴,一直租住于武穴市北新村的一间老旧房子里。为了让一双儿女能够好好的学习,家里一年省吃俭用的钱都供给他们上学读书了。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懂事早,看到父母一年四季勤扒苦做,姐弟俩从小就知道不乱花一分钱,他们对父母体贴入微。
袁钉和他的母亲
2016年4月的一天,天色阴沉沉的。正在学校读初二的袁钉惊闻一个噩耗:父亲突然回家了,他不能再外出,因为患上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重病,头疼欲裂,视力模糊。母亲赶紧筹款带他到武汉同济医院做检查,通过脑部拍片发现,原来是脑子里面长了三个肿瘤,需要及时做开颅手术。姐姐那时毕业不久,刚在外地找好工作稳定下来,还没什么收入,听到消息连夜赶回家和母亲一起在武汉同济医院日夜照顾父亲。
学习入迷的袁钉
那一段时间相对于袁钉而言显得特别漫长,真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他整天惶恐不安,却又爱莫能助。他一个人留守武穴,寄住在亲戚家里。袁钉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唯有这样做才能让爸爸安心治病。然而,全家倾家荡产为父亲治病,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爸爸术后一个星期,切片显示:恶性肿瘤(癌症晚期),由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了,必须进一步化疗。这个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家里的人都快崩溃了。一边是父亲刚刚做完手术得化疗,身体难以承受;一边是巨额的医疗费用,并且没有医疗保险,全部费用自理。于是乎,母亲只得投亲靠友到处借钱,她想用自己的微薄力量试图挽救父亲这条生命。
即使到了这么危急时刻,母亲每次打电话给儿子都尽量说父亲病情有所好转,让孩子不要操心,以免分心。她再三叮嘱袁钉:只管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不用多想。袁钉心里很清楚,妈妈越是这么安慰越是表明爸爸病情非同小可。他更加明白,自己此时所能做到的只有刻苦学习。他省吃俭用,勤奋好学,化压力为动力,化关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在发奋。在这种自励自强的精神强烈驱使下,他的学习成绩由在班上十名左右,很快冲到了前三位。
袁钉的家
历经几个月的反复化疗,父亲还是没能打败病魔,他于2016年11月带着诸多遗憾依依不舍地走了,享年50岁。父亲的不幸离世,让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的母亲,一夜之间老了很多,这是典型的重病致贫现象。家中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柔弱的母亲身上。此后,母亲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家里还欠着一大笔债务,姐姐没办法再去外地上班,她在武穴找了一个仅够糊口的普通工作。
袁钉休息的房间
令母亲十分欣慰的是,袁钉在自身不懈努力下,中考考出580分的成绩,被录取到武穴中学。高中三年,感悟良多。袁钉进入武穴中学后,发现这是一所湖北省重点示范高中,校园里优秀学生很多,大家比学赶帮,竞争十分激烈。身临其境,他更清楚,只有自觉学习,努力提高,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使妈妈开心,才能回报家人的苦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的气候不养人。先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又遭遇史上罕见的暴风雨袭击。母亲因故闲置家里9个月无所事事,她得等到秋季开学,才能到幼儿园继续上班。在这个期间,母亲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这让本来就拮据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袁钉深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贫困状况。所以即使封闭在家中上网课期间,他仍丝毫不敢松懈,并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积极主动去学习,不让母亲过多操心。有志者事竟成,2020年高考,袁钉以610分的好成绩超过一本线89分,终于能够填报一所好大学,全家人悬了三年的这颗心也放下了。母亲喜极而泣:“孩子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他爸爸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说起袁钉这个姓名,顾名思义,就是父亲当初满怀厚望,期望儿子将来长大后能够考上一所顶尖的师范院校,当好一名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辛勤“园丁”。袁钉也确实是遵照自己名字的这个含义,发扬钉子精神,刻苦钻研。然而,后来他的奋斗目标有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源自他父亲患重疾乃至于不幸病故。也就从父亲离世的这一瞬间开始,他突然萌生出一个信念:将来一定要报考医学院,誓将手中的这支笔化成手术刀,来拯救许许多多像父亲一样的癌病患者。尤其是耳闻目睹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以后,更坚定了他学医决心。如今,他已经填报了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但愿袁钉同学梦想成真。
回顾高中三年,袁钉感慨万千,他要感谢武穴中学领导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经济上:给予高中三年减免学费,另外每年都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刚跨进武穴中学大门不久,学校领导就上他家进行走访,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每次资助活动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他。在学习上:班主任及其课任老师对他照顾有加,每次的模拟考试都很关注他的成绩,并帮他分析原因、查找问题,不断鼓励他放下包袱,振作精神。在生活上:班主任想方设法为他缓解压力,抚平心态。袁钉发自肺腑地对项庆文说:“项老师,您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亲人。我明白,唯有加倍努力才是对您无私奉献的最好报答,谢谢武穴中学所有老师给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面对即将要兑现的高校高额学费,袁钉的母亲整天在家里急得长吁短叹,全家对如何筹措这笔不菲的学费感到压力山大。目前,利用暑假空隙,袁钉已经在南洋宾馆打工。但是这份端盆子洗碗的差事收入极其微簿,想要筹措高校学费,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他盼望有爱心人士在这个困难时刻能够伸手帮扶一把。袁钉激动地说:“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培养,也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同样,我以后也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帮助那些贫困的学弟学妹们,让这份爱心友情传递下去!”
(图片提供:项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