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
文/常工
第九章 悲痛之秋

秋高气爽,尽管下午一二点钟的阳光还很火辣,但是阵阵凉风习习,让人感觉到清爽惬意。中午跟废旧物品组的冯哥喝完酒,下午业务没事儿,我就到前院帮助冯哥他们打蒲包梱。当时我们供销社经营蒲草,蒲草学名水烛,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木植物,嫩茎的笋芽可食用,株高两到三米,叶长一到一点五米左右,蒲草的花穗成棒状,形似腊烛故称“水烛”。蒲草主要用于造纸、编织包、席,我们销售的主要对象是辖区农民和城里居民,他们买回蒲草,用石滚子压扁后编成蒲包,再卖到供销社。当年蒲草每市斤售价0.08元,编一个蒲包需用蒲草1.5市斤左右,收购的蒲包底宽和高度有标准,成品重量约1.2市斤,每个蒲包收购价0.18元,农民编一个蒲包大约能挣五分钱。那个年代由于生活困难,人们把编蒲包作为增加收入的一条渠道,编蒲包的人还真不少。我和废旧物品收购组的同志们把蒲包分成一百个一梱,点好数套在一起,用紧梱器勒紧后,再用稻草绳打成梱,打梱后装车送到县土产公司,忙了两个多钟头,把这一周收购的蒲包都装车运走了。

正准备回办公室洗手,这时从县广播电台的广播中传来低沉的哀乐声,这撕心裂肺的哀乐今年已经听过两次,每一次都让人悲痛欲绝。听到这哀乐声,我们几个人都不由自主的伫立在院子里,静静地候着。这时,听到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以悲痛的声音播发新华社消息,北京时间9月9日零点10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与领导人毛泽东在北京逝世。我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大脑霎时一片空白,楞楞地戳在那里,人就像是傻了似的,悲恸的泪水从眼睛里涌流出来,足足二十多分钟才从悲痛中缓过神来。这时候我听到有人喊我,我回过头四处张望,看到X书记站在窗户里向我招手,示意叫我过去。
我走进X书记的办公室,看见Ⅹ书记的眼睛红红的,可以看出他刚刚哭过。我低沉的问X书记:X书记你找我有事吗?X书记声音嘶哑的说:晓元你听广播了吗?新华社播发的《告全国人民书》,已经证明了这个消息,你通知棉纱组做一些黑纱,明天上班每个人都要佩带。另外你马上写个悼念的条幅,今天就要张贴出去。我应承后离开X书记的办公室,到棉纱组把做黑纱的事儿做了交待,她们几个人忙着扯布,动手缝纫制作。我回到办公室拿了一盒白粉笔,拎了把椅子,用抹布把黑板反反复复的擦得干干净净,然后用白粉笔工工整整的写了十六个黑体字“沉痛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写这十六个字,我的手不停的在颤抖,眼泪也止不住的流,粉笔不知道摁折了多少支,在极度悲痛中我写完了终生难忘的一次“板报”。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秘书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