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状元这样炼成【连载】(八)
文/张涵(韵娘·吉妮)

8.红头文件无从寻觅,两报一刊就在邮局
我冲上公交车,奔向解放桥。
那个年代,官方消息只有两个来路:红头文件和两报一刊。红头文件都是领导大会宣读,两报一刊——就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则由邮局投递。
邮局?对,邮局!而邮局,我们航校班车停靠接人的解放桥就有一个,而且还是个大的!
急头白脸地冲进邮局,我意图拦住一个正往外走的男邮递员:“请问什么报上有高考的消息?”
他并没有被我拦住,而只抬起右手地往肩后一指。
我直奔服务台。
身着邮电制服站在服务台后的女工作人员好像已经听见了我的问话,不等我张口,举手就往她的右前方一指。
我紧急止步,扭脸转身,看向她指的西南方向。

西南墙角有个报架,上面挂着几个报夹。报夹上垂挂着的报纸被侧面窗外的阳光照着,散发出一种神秘之光!
一种异样的感觉让我突然之间紧张起来。我庄严抬腿,稳步向前,一边用我多年体育生涯练就的一百八十度的余光观察两边,直到最后像当年练习武术的马步那样两腿齐肩站在那个报架跟前。确认四周无人来抢,我才重新恢复了一个随时准备夺冠成名、被人采访的专业运动员的从容镇定,眯眼扫视那几张报纸,从上往下。
“高考”“我省”几个大字相继映入我的眼帘!
原来还真有这样的报纸?!原来还真有这样的好事?!难道是前来打听高考消息的人太多,所以邮局早有准备,一直把这张报纸挂在这里?!
我顾不得多想,心脏砰砰跳着,将最上面那个报夹拿下。可能是怕受不了可能读到的打击,我举着报夹后退,靠在身后那个填写信封的长条台上。因为杂念太多,一时不能专注,一句话看上几遍,好像还不大明白。
……一九八一年开始,高考将分文理外三类……
就是说,以前好像只有文理两类,文科包括文科和外语,理科包括理工农医,而以后,外语就是专门一类了?

……文科考生的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三周岁,理科考生的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五周岁,而外语类考生的年龄不得超过二十周岁……
就是说,这次来市里之前,我文科和外语还分别能考七年和五年,这次从市里回去,我就分别只能考五年和两年了?而且这还是说我明年就考,而且这还是我的生日碰巧是在高考日期之后?要是当年营养严重不良的我提前出生不是一周而是三周,那我就只剩一次机会了?!
我努力克制急促的呼吸,硬着头皮往下看。
……1981和1982年的外语类高考,数学仍然不计入总分,只在两个以上的考生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作为参考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但1983年开始,文理两科的外语成绩、外语类考生的数学成绩都将100%计入总分……
一提数学,我的心跳就自动加速。好在这里是说,明年后年数学都不计入总分,只是大后年开始,文理两科的外语成绩、外语类考生的数学成绩才都要全部计入总分……
怀着一颗狂跳的心,我呼出一口长气,控制情绪,再往下读。而下面的信息,用我们伞队重复率最高的一句玩笑话说,就是要在我原本已经十分紧张的神经上,再毫不客气地给我“当头一捧(棒)”
……为减轻考场和阅卷压力,全国共有十几个省市将继续实行“初试”制度,初试合格的考生才能参加“全国统考”。作为人口大省和高考大省,一九八一年我省“初试”时间为五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三天……

啊?还要全省初试?而且还是五月?我侧脸,皱眉,往上侧翻白眼:十一、十二、一二三四……
也就是说,满打满算,我离明年的高考,总共只有半年时间了?!半年?复习高考?那不是天方夜谭?!
突然之间,我感觉口干舌燥,心慌意乱,浑身发抖,额头冒汗,手脚瞬间变凉,全身瑟瑟发抖,脑袋满满当当,心里空空荡荡,好像突然得了大病一般。
天!这一切,来的实在太过突然!
怎么办?还跳吗?还争冠军吗?争,就要再跳四年,到时候冠军未必能有而考高却已经没了;不争,冠军肯定没了而高考未又必能成,而且这队里、科里、航校、体委正要开始准备明年的世界跳伞分项赛,我此刻退役……
不,我不能真的让自己此生与大学彻底无缘,至少我不能放弃尝试、放弃机会!
那,什么时候考?明年显然来不及,那就后年;可后年再考那就是一锤子买卖,万一砸了就无法弥补,所以还得是明年;可明年,五月底就要初试,我,来得及吗?

记得高一老师课上说过,一九七七年高考恢复,全国几百万已经拖家带口扎根农村和已经返乡回城就业无门的下乡知青与当年数百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一同奔赴中国已经中断十年的高考考场。因为考生实在太多,还是北京发话暂停了《毛选》五卷的出版发行才满足了印刷试卷的用纸需求,而那成千上万的考生面对屈指可数的大专院校和万里挑一的录取比例,成批成批地冲上去,又成片成片地倒下来,可谓九死一生,尸骨一片,那种举世奇观,那种惊心动魄,悲壮震撼,堪比千军万马闯独木桥……
我跌跌撞撞地走出邮局的大门,踉踉跄跄地走过路边的宣传栏,颤颤抖抖地穿过繁忙的马路,恍恍惚惚地走向十字路口的西南。
我倒是既不怕苦也不怕死,既敢往上冲也不怕倒下来,但我首先得有冲上去的权利和机会啊!如果,今天我不是因为讨论爱情来了市里,如果今天小庄已经外出去看电影或没有对我偶然一问,如果航校的班车不是停在解放桥,如果解放桥压根就没有这么个邮局或者这个解放桥邮局压根就没保留那些报纸,那我可就……
天哪!好悬!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三家顶级中国大学全职教师/兼职教授,CPC、NP、UDI、JDC、JDC-SOUTHERN等五家特大跨国外企职业高管/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工商管理及英语培训首席专家/首席讲授,专职写作者(《全球通用【张涵英语】速成宝典》、张涵自传《痴情地活过这个残酷的世界》《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奥帆赛主题曲《我们航行》(词曲唱)获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优秀歌曲大奖、《中华在崛起》(词曲唱)一月网转超过千万并被各大音乐网站收录,《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