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文化,讲好河西走廊故事。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西部人文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著名1号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老师的95集广播小说剧《西凉马超》(有声)第二十七集...

95集广播小说剧《西凉马超》(有声)
第二十七集

马超一直盯着匪首东北虎的动向,见他夹在步兵群里意图蒙混过关,便抄起一块石子儿掂了掂向东北虎脑袋上掷去,那石块不偏不倚正中东北虎后脖颈。东北虎“嗷”的叫了一声,搓着头转身寻找,看见马超站在不远处冲他比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东北虎大惊,急忙掉头加快脚步跑了起来……跑了半天,还感觉后脑凉飕飕的,始终有双眼睛如影随形。
大家正没命的逃跑时,突然前方的匪军停下了,紧接着,人喊马嘶声不绝于耳。马超和陈阿虎相视哈哈大笑:土匪已经着了道儿啦!
马超说着振臂一呼:少年军的兄弟们,咱们的战马在呼唤主人啦,大家快点动手啊!先到先挑!后到的可就没有啦!说着带头大步流星赶去。一众少年不甘示弱,你追我赶,紧随其后。
山道本就狭窄,正前方足有七八丈的路面深深塌陷,后面的土匪军赶着前面的,早先掉下去的土匪已经被后边掉下来的人和马踏成了肉泥……还有更多的土匪军被挤到了悬崖下,战马也害怕的再不肯前行一步了……
前面不断地有土匪军和马匹掉进陷坑,后面的土匪军还在往前拥着……大家都知道前面有陷阱,可还是一个劲儿的自投罗网,使劲的往前面挤着……

穷寇莫追!马超带着少年军一路捡了不少土匪散落的兵器,最让他们兴奋的是大量的马匹。龙首匪军经营多年,有很多战马都是地地道道的凉州大马,尤属东北营配备最为精良。这下可高兴坏了少年军,人手牵了一匹还有剩余,更别提赶来的西凉军还牵走了一部分。
这一战大获全胜,少年军缴获各类兵器两千余件,战马八百多匹,骡子和毛驴近四百头,运粮车五百多辆,最重要的是保住了骊靬官仓的二十万石粮食。
当都护马腾赶来,看到的是一片狼藉里少年们欢呼雀跃的笑闹。马超牵着一匹白马站在人群外,银盔锦袍英武不凡,夜色里浑身仿佛闪耀着熠熠生辉的碎芒。
马腾走上前,不确定的问道:小将军,你是走召小统领?
其实,马超早就看到了父亲,只不过再次见到自己的父亲,一时之间有些踟躇,他镇定了一下情绪,上前一步单膝跪倒:天赐寺少年军统领孟起参见都护马大将军!
孟起?马腾疑惑。
马超抱拳回道:正是。师父一空大师重新给我赐名叫孟起。
好!马腾拉起孟起笑道:一空大师所赐,自然大有深意。孟起统领不必多礼。
少年军此时也来参拜,马腾皆令起身,对少年们也是一番称赞。大家正当笑意盈盈时,副统领陈阿虎推搡着一人前来道:马将军、孟起,我们抓到了一个人。众人近前一看,正是东北虎,此时的东北虎衣冠不整,被少年军绑了来见马腾。胡川上来指认道:马将军,此人名叫董天骐,原来是太守大人的主簿,现在是龙首山四虎之一的东北虎,日间正是他带着土匪来骊靬县抢的官粮。

马腾知道董天骐,也知道其人有几分才气,几年前突然神秘失踪。没想到竟是投奔了龙首山,还成了耿鄙伟康的四虎之一。马腾想到安图卧底惨死,心里对东北虎更添了愤恨,怕是安图之死与此贼也脱不了干系,便向马超道:孟起小统领,可否将这匪首交与我处置?
马超拱手:不敢不敢!大将军尽管绑去便是,横竖我们天赐寺和尚多,俘虏多了还得准备口粮什么的,你看上多少就带走多少吧。
众人听孟起说的有趣,哈哈大笑起来。马腾也不由失笑,毕竟还是个孩子啊!他欣慰的看着眼前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心思百转:如果自己的超儿还活着,应该也正如这些少年一般大吧?或者亦如孟起智计百出古灵精怪的样子?如此想着眼底便流露出一丝黯然神伤的愁绪。别人都未留意,但孟起对马腾本就有深深的孺慕之情,捕捉到父亲此时的情绪,他恨不得立刻就上前去告诉父亲自己是超儿啊!奈何尚未到相认时机,只能将这份父子感情强压下去。于是,他拿出一贯玩世不恭的腔调对马腾说:大将军,少年军这次立功,您打算怎么褒奖我们啊?
马腾收起自己的情思,微微一笑问道:那孟起打算是要什么样的奖赏呢?
孟起冲着东北虎努了努嘴道:呶,那边那个白脸的纸老虎曾答应我,要分我一半粮食。
东北虎听见“哼”了一声,看押的两个少年一人一脚踢在他的腿上,喝令“老实点!”
马腾呵呵笑道:这可不行。官粮乃朝廷的储备用粮,是用来应付紧急战事的,也是突发天灾时百姓的救命粮。莫说分给你一半,就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私自动用呀!

孟起暗笑:难怪小时候娘亲常说父亲是个无趣的人呢,玩笑话都听不出来。原来,三岁之前他虽“三不会”,但天赋异禀,早早便记事了。此刻听父亲这样说,便翻个白眼道:那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啥都捞不着!
马腾这下子真被孟起说的无奈了,他指了指前面正陆续下山的少年军:小统领此言差矣!呐,那些马匹兵器不是战利品?
孟起警惕道:那是土匪的东西,我们缴获了就是我们的,可不与西凉军相干。大将军不奖励就算了,可别打我们的主意。
马腾呵呵一笑,拍了拍孟起的肩膀:放心吧,本大将军还不至于贪图那些,除了粮食必须颗粒归仓,剩余的就全都归少年军自行支配。这样可以了吧?
孟起故意说那些话,原就是为了逼他父亲把那些战利品给他们,现在见马腾终于答应了,便眉开眼笑大声道:谢大将军赏!
马腾岂能不知道孟起的心思,少年军此战,以区区五百人硬是拦截下龙首匪军万余,不但保住了官粮,还令土匪损失过半人数,真正做到了以一敌百。这样一群龙精虎猛的少年勇士,正是战场上的新星,是西凉军的希望啊!而一点小小的物资支持怎么能够?马腾敛笑正色:孟起,本大将军有意委你重任,你敢接吗?
孟起见马腾如此,也收起玩笑规规矩矩拱手:请大将军示下。
马腾道:少年军英勇,孟起更是智勇双全,我欲将护卫西凉境内“丝绸之路”的大任交给少年军来担当。为的是保护来往的客商,防止他们沿途遭受劫掠侵袭,并保证其人身财物的安全。

孟起点点头道:是的大将军,匪患不消,丝路难畅啊!
马腾有意考较马超:孟起,依你之见,这丝路不畅的原因何在?
孟起点头回答道:大将军,河西走廊通道不畅,是龙首山的土匪在作怪,至于其他那些小股流窜的盗寇,不足挂齿。
马腾惊讶地看着孟起:想不到孟起对匪患知之甚详啊!
孟起赧赧一笑:我师父一空大师,日常总与我说起这些事,所以略有所闻。
难怪!马腾点头:一空大师真乃心怀家国的一代高僧。
孟起再次拱手道:多谢大将军对我师父的赞誉。
那孟起可愿接下这千斤重担?马腾定定地望着马超。
孟起迟疑不决,他非常想答应,这样就可以时常去见父亲了,但又想到没有征得师父同意,不该擅作主张。于是他想了想回答道:回大将军,此事干系重大,孟起不敢贸然应承。等我回到天赐寺禀明师父,得他老人家允准,再去给大将军复命可以吗?
马腾看孟起说话有礼有节,可见并非鲁莽之人,加之尊师重道深晓仪礼,对孟起更加喜爱,笑道:料想一空大师慈悲济世,断不会拒绝这般惠及苍生的请求。那我就在府城静候佳音了!
孟起点头称是。父子二人便牵马并肩下山,一番奔忙夜已将尽,天边隐隐泛出一丝鱼肚白的光明来。哦,天要亮了。
匪首东北虎伏诛后,与另一匪首汤阎的头颅双双挂在骊靬城头示众,百姓们拍手称快。西凉都护马腾为了加强骊靬县官仓的戍卫,还调派了一队军士驻扎在了骊靬。危急过去后,骊靬城内的商业也渐渐恢复了正常。马上又到年关了,家家户户也开始准备年货了,街上充满了节前的喜悦气氛和繁荣景象。

少年军大败龙首山土匪而一战成名,少年军统领的事迹或被编成贤孝段子,或排演成皮影戏,在骊靬乃至西凉府各郡县传唱。现在,在西凉府,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加入少年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少年军已经发展成了两千人马的少年军团。现在的少年军已经正式列入到了西凉军的序列,少年军军营也从天赐寺搬到了凉州城西门外。不仅如此,太守张鼎还和都护马腾亲笔书写文书,任命孟起为少年军统领,陈阿虎为副统领。因为孟起着狮王甲出战,惯常外罩锦色披风,所以被人们称为少年“锦将军”。
孟起带领少年军,专职护卫骊靬等郡县的安全和西域通往中原、行走在西凉道境内(丝绸古道)客商的生命财产安全。西凉府少年军成立之初,就成功的剿灭了几股散匪,真是大快人心。
现在,西凉道上无人不知少年军,无人不知锦将军孟起乃少年英雄。对于当年母亲的冤死一直耿耿于怀的马超,曾经在儿时发下的宏愿,终于有能力去履行了。这一日无事,他留了陈阿虎督令少年军在营里操练,自己轻骑便装,独自一人往骊靬城方向飞驰而去……
阿诺的墓不入胡家祖茔,静悄悄的立在山坡一处不起眼的地方。这些年一空大师不让他来扫墓,但他还是偷偷来祭拜过母亲几次,每来一次,马超的心就狠狠疼一次。初春的傍晚,还是乍暖还寒的时节,他一边用双手当铲子给母亲的坟茔培土,一边絮絮低语,就如同久未归家的孩子在母亲跟前述说自己的遭遇:娘亲,孩儿这次又没有听师父的话偷偷来看你了,因为有很多话想说给娘亲听。师父赐给孩儿字了,叫孟起,姓马名超字孟起。娘亲,你听这名字是不是很威风?反正孩儿是喜欢的。马超坐下来,头枕着坟茔边的一块石头,仿佛靠的是母亲的怀抱,他的嘴角弯起幸福的弧度:娘亲,你知道吗?孩儿现在终于和父亲离的更近了,能时不时的见到他,可是他还不知道我就是他的儿子呢。师父总说还不到时机不能与父亲相认,也总说我不能时常来看你,以前我不懂为什么?但是,现在我大约知道了一点,他肯定是担心梁三阁要害我们。

娘亲,现在的孩儿已经长大,是几千少年军的统领,再也不用怕恶霸欺侮了。娘亲,我现在可以保护你们了。娘亲,就在今夜,我要为你报仇!等孩儿提了梁三阁的人头后,再来祭拜你吧。马超说的动情,眼角流下来了两行清泪:娘亲,你叮嘱过孩儿流血不流泪,孩儿都记得,这些年无论遇到多少委屈也从没哭过。就这一次吧,娘亲不许怪我。等我报完了仇,孩儿从此就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了,就再也不会轻易掉眼泪了。马超说完,抱了抱母亲的坟包后,起身大踏步往城里走去。
这一夜,梁三阁召了瞎仙,在院子里搭了台子唱贤孝解闷。几个瞎仙正在唱着贤孝《凉州三怪》,唱到凉州的景致时,那唱词还有那三弦子、手鼓、锣等配合的天衣无缝:
……
拉弓的,射箭的,
光棍伙里盯住人家的小媳妇子不放的;
马神庙里抽签的,
天赐寺里烧香的,
烧包的,还愿的,
还有跪下叩头的;
饭馆地上站着喝汤的,
滚水锅里绕着捞面的,
葱胡子,蒜瓣子,
还有红丢丢的萝卜子;
吆车的,赶牛的,
拉猴儿的卖油的,
还有拉开架势卖唱的
…… ……
梁三阁与一众家小看得兴起,孩子们都拍手高声喝彩。一个约摸五六岁的孩子笑道:我听说少年军就是从天赐寺出来的,他们都会法术,可厉害了,我长大也要去当少年军。

另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也叫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原来这是梁三阁的两个小孙子。
梁夫人瞥了一眼梁三阁的脸色,见他已经有了愠怒,便赶忙喝止孩子,之后命儿媳妇带两个孩子下去。

欢迎您继续收听!下集会更精彩哟!

作者简介:陈玉福,金昌市作协名誉主席,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西部人文学》主编,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作品获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突出成就荣誉奖、国家“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飞天""金鹰"双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等几十种奖项。

【向“都市头条”选送的文章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的文章。欢迎您参与,投稿。
(投稿邮箱:3340661588@qq.com)
请关注下面的二维码,您的大作才能登上面向全国发行的《西部人文学》杂志。谢谢。】

[都市头条]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1号文化总网]

本文编辑:紫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