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绍昌先生〈自君之出矣〉浅赏 》
作者:唐風 〔紐約〕
自君之出矣,不复赏明月。
非无皎月光,心有丁香结。
这是波士顿朱绍昌先生,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乐府旧作。
自君之出矣,原为古乐府曲名,始于建安七子之徐幹。六朝至隋唐摹写者不少,其中以张九龄和雍裕之之作尤为人称道,被视为难以超越的杰构。朱诗体裁取法张雍,表达方式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诗的首句拈用成句,布格为局,匠心经营。自君之出矣,心上人远行了,月缺月圆几度春秋,挂念的人已不再楼台赏月花间酌酒。不是这些日子里没有皎洁的月光,而是心里头有了一个愁思不解的丁香结。文字虽浅白,刀工极细腻,深情地刻画了作者对离人的眷恋与思念。
这首诗用了两个意象物:明月、丁香结。有别于张诗的残机、满月;雍诗的宝镜、陇水。前两诗中的主人公都是空闺思妇,她们思念的都是外出未归的夫君,以致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可以让织机残破线头凌乱,月减清晖颜生憔悴。也可以让宝镜蒙尘妆容不理,陇水呜咽肠肝寸裂。而朱诗描写的情景,既有古典可寻也有今象可借。诗经《陈风·月出》在讲述一段男女相悦而相念的故事时是这样写的: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躁兮。
朱诗引入了此意境,但化于无形。且紧扣明月与丁香结二个意象,把涵义扩展且泛化了,巳不限于空闺思妇,而是包括现代人中的你我她(他),这就让这古乐府曲目添上时代的色彩。
丁香结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一个意象,有比较明确的寓意。古人发现丁香之花常含苞而未放,极似人的愁心。李商隐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句,林黛玉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表。当代作家宗璞有散文〈丁香结〉,?象征生活中那解不开的愁怨。朱诗用其做意象,人物身份更微妙,心理活动也更复杂,期盼之情增添了新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的情感与心态。
朱绍昌先生博览群书,融古入今;擅用比兴,有神无迹。一首二十字小诗,经精思巧构,曲笔见意。更觉清新脱俗,委婉流美,给人提供广阔的联想空间。读这样的诗有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的感觉。


纽约唐风简介:
北美诗词家。纽约华文作家协会,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巴山网络书院导师,上海格律诗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巴黎五洲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喜探索辨微求古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