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都市头条画家殷宏昌艺术人生
王忠义,国家一级美术师。
西安国学院教授,副院长。
四九年生于西安城南。
少年习武,中年善读。
广涉儒、道、释及诸子百家。
闭门谢客,
静心研究中国画四十余年。
烦炫厌炒,友而不群。
蜗居“了心楼”,形成了体系化,
清晰化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性
极强的案头经验。
遂开课授徒十七載,
门徒遍及全国百余名。
历年发表论文《中国写意画布局》,
《千变守一理,万化归一宗》
等多篇。
洛阳市美术舘设有
“王忠义作品陈列舘”,
陈列作品五十余幅。
西安柏树林建有
“长安忠义美术舘”,
展室千余平米。
长年陈列作品百余幅,
義展交友,广结善缘。
并在舘内再次开班示范,
释疑解惑,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不遗余力!
千变守一理 万化归一宗
文/王忠义
画者,语之另类也,
有别于五音五味而以五色之变
自成一格。
乃心中之隐,
情中之密,意中之藏也。
“隐”、“密”、“藏”以神备也,
为使其“现”而借于物之形,
为使其“活”而借于物之神。
物形物神赋予点划笔墨,
点划笔墨本有其神、形,
二形合一,二神归统则可畅神。
此即为画理耶!
画者,化矣。
为画之道应不失规理。
失规理无异涂鸦,
谨守规理又落成规俗套。
为画而画、
为新而新难免僵硬刻板,
重复又重复失却生气,
纵有几分灵气仅得显摆而已。
自命守高,寥寥数笔,数笔了了。
未探究古人之用心,
妄言个性,立意创新,
岂知“隐”“密”“藏”即我心。
我心即今人心,我心即平常心,
平常心即佛心,佛心并非古人心。
无时代、无生活,
纵使满纸禅意佛境,
亦是旧时禅古时佛而已。
故去之佛,如未生之躯,
有生之年皆为素身。
切勿以佛禅造作,
唬人诈己,形同走尸。
寥寥数笔仅于心法,
然穷技之笔心法外露,
技之精绝近乎道焉。
无技之心何所依?
无心之技何所载?
心技之法有分无别,近道则密。
道心在有,道心在无,
道心在有无之间显隐。
庖丁解牛未知道而存乎道焉。
心露外表则道浮纸面,道心飘飘,
假人之眼欺人以心,未入道也!
作品欣赏
以无道之心而道,以无心之道而为。
道心内隐,感其有而视其无,
故曰以无道之心而为。
唯恍唯惚,言道失道,有道无道。
道心在隐,道形不言,
故授之不言。
表则无形,得则无味。
意欲参之反却失之,
意欲悟之反却迷之。
故得道非坐,
坐而不参,参则失静。
得在不悟,悟而不言,
得道不言道,言道失道。
道不言,言必巧;道不显,
显不密。道在不悟,
不悟之悟则善矣。
作品欣赏
鱼在盘中则为食,鱼若得水则入道。
水即道,无形却有形,
无味随众味。即是柔情,
又是洪猛,随也,然也。
结块成冰,寒也;
滴水穿石,恒也;
无味入味调众口,广也;无色透明,
澈也;挂崖越石,性也;滋润万物,
本也;聚湖结泊,静也;载舟浮船,
力也;翻涛裂岸,强也;奔腾入海,
归也;复登云天化身为雾,
变也;聚雾成云,神也;
再落平地,自然也。
千变守一理,万化归一宗。
循道守理,循其规律得万千变化。
或因其“气”;或因其“势”;
或因其“态”;或因其“象”;
或借其因而变化,尽得配合。
作品欣赏
所谓变形,绝非仅仅变个样子,
亦绝非生变、硬变、强变,
更绝非哈哈镜中的扭曲。
以壶为例。
极尽变化但决不能非壶,
非壶则非也。苦涩甘甜不可忽视,
纵横斜侧一时为能,
悲愤香远不可不顾。
此皆于黑白干湿曲直方圆
的演化中矣。
至于虚实中和须以配合得当,
结构合理为宜,否则空得一壶耳。
千笔尽未尽,数笔了未了。
不在笔之数,而在数之数。
知数知极数,知数知基数,
极数基数称为有数,
一旦心中有数,须寻无数状。
临池日久,自得信手,
似乎无数,实得无极也。
故曰:壶非壶,言非言,
言在不尽言也。
作品欣赏
面素纸,无为状,
成败得失荡然无存。
笔即出,或春风细雨,连绵不断;
或狂风大作,泥沙俱下;
或蜻蜓点水,时有时无。
待许,心态平和,审时度势,
或充实补虚;或全形聚气;
或掩陋藏拙,开景扩境,
则胸有成竹矣。
笔为心使,假乎以手,动之以情,
达之以意,出之于心。
故手亦笔也,臂亦笔也,体亦笔也。
唯笔、手、眼、心、意、力一统,
归之于情,方可大胆落笔。
但凡收拾,须通之以理,
贯之以理;守之以法,
破之以法;知之以变,
达之以化;归之以统,
知正知反;界之无界,
不能之能;知缺能补,
知乏能助;知单能合,
知强能杀;干不可枯,
枯则气燥;润不可棉,
棉则乏力。
欲于全之,心手不应,
一病也;守法不能变,
二病也;求全责备,
三病也;心法用尽,
四病也;技役于道,五病也…。
作品欣赏
以石言善恶。无情言其冰冷,
无意言其坚硬,由是推演善恶。
石本无善恶,善恶由人出,
善恶无定矣。万物皆有善恶,
故笔有善恶;墨有善恶;
善有善恶;恶有善恶;
善之又善上善也;
恶之又恶上恶也;
上善之求难矣,上恶之生易也,
故以难求之心而求之则善,
以易见之心而知之亦善矣,
恶之无存焉。
作品欣赏
骨力丰厚,功力沉着,不谓不苍,
不谓不老;对比恰当安排合理,
不谓不适,不谓不明。
然“形”呆式乱则前功无着,
后功尽弃。虽有深山之木,
却成无“形”之器;尽有美女翩翩,
终作无“形”之舞;勇士猛将,
若成无“形”之势,
不入阵规是谓无“形”之兵。
无“形”则无势,无“形”则无式,
无“形”则不成器。
作品欣赏
以象托意,以意索象,象亦大象,
意亦大意,架于骨而成于肉,
筋血气韵附之于形,形乃无形矣。
无形即大象大意焉。
有形则寻势,得势则取态。
势态以节奏气韵求之,
势以阵求,态以象生。
生者,精神气韵也,
故象为意之达,意为象之归,
意象相融称为“意象”。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编辑:殷宏昌
审核:王忠義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