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 配 诗】公社,公社
【活动时间】2020年8月4日
【 主 持 人】樊更喜
【入选诗人】杜海军,李树常青,杨钰珍,古月,樊更喜,赵洪伟,乔安娜,孟胜利,马凌,芳华正韶,李英发,刘巨星,冰雪,常少杰,岳建华,周雪平,小陈,李新圈,一路阳光,枯藤小草,龙吟,陈怀,兰庆宣,诗韵,柠檬,清猗,刘鸣利,赵丹辉,静若幽兰,朱杰溧,陈晔,听韵,郁冰,刘青娟,薛茫茫
公社,公社
文/杜海军
风雨中
你仍没有走远
一枚飘落的枯叶
还和你依偎在一起
讲述岁月的沧桑
时光剥蚀了容颜
却无法让心灵喑哑
敲响的钟声
依旧悠长而缠绵
徘徊在不老的耳畔
一口铁钟下
是那片广阔的天地
无数攒动的身影
和殷切的目光
曾向伟大的时代宣言
苦涩的汗水
和青灯下的热血
映着无怨无悔的信念
钟声里战天斗地
群英会上耀马扬鞭
苍老的容颜
带不走燃烧的岁月
远方的背影里
风雨飘摇的时空下
那朵花儿更加美丽壮观
该去的都要去
该来的总会到来
请拷贝过往的梦想
在瘦弱的枯草旁
留住那古铜色的年华
公社,公社
文/李树长青
那是个大家庭,闻钟而动
向阳花朵朵,开在一根藤上
孤雁走出独木桥,加入群体
在金桥之上展翅高飞
釆撷愚公与精卫的一种精神
于一穷二白上移山填海
钟声如雷,在村庄上空蔓延
此时笑语如蝶
早已翻飞在玉米谷子棉花中间
天湛蓝高远,如心的透明
一群羊跟着头羊,品新鲜文字
鱼群穿过太阳的光环打捞幸福
如此静谧,引万物怀念
河流回忆火红的颂歌千首
田野灵感爆发,无边诗海画洋
一朵云穿过回忆,寻钟无迹
余音,仍声声叩响农村大地
公社,公社
文/杨钰珍
只记得公社的钟声一响
母亲就将我口中的乳头拔出
像一条洄游的鱼
游向大海
母女便生离死别
公社是朵花
开在贫瘠的土地上
它凋谢在乡亲们饥饿的目光里
公社对于我
只是一个符号
对于父母
是一生挥之不去的
饥馑梦魇
公社,公社
文/古月
当我家的老柳树从家里伸出
墙外后 生产队的那口大钟
就被队长大伯挂在了上边
当时的钟声 是生车队的集结号
是召集社员们上工的 发动机
1983年 我县农村开始包产到户
生产队也随之解散 那口大钟
也慢慢失去了意义 最后让爷爷和
大伯抬回了家 久久地久久地
丢在角落里 任凭风吹雨打
那一页似乎太沉重了 谁也不愿
掀动和翻开 这一页似乎
是一叶风帆 带动着农业的这艘
巨轮 向着逐渐光明的彼岸
慢慢启航 艰难行进
有一段时间 谁也不会想起它
不管是树还是钟 即使被
钟声集结起来的状态 即使那时
欢声笑语 即使那时车水马龙
似乎都已经被忘记了
那时候 除了雨天似乎天天上工
经常没有昼夜之分 所以人们很少
失眠 从早晨到早晨又集结
在一起 照样想扛着世界奔跑
他们热血沸腾 但并不温暖
是的 那就是一段历史
一段公社、大队、生车队、社员
并存的五味俱全的历史 似乎一个
夜行人长久地行走在黎明的时光里
久久铭记着那时的 星光和雪
公社,公社
文/樊更喜
大钟敲响的时候
柳芽也在发黄
不管社员们愿不愿意
大钟随队长的心情敲响
那时候我刚看过《地道战》
想学英雄高老钟
爬到树上去拉动钟绳
钟声一响
社员们都下工了
父亲的巴掌把我打成了狗熊
后来
跟着父亲去贾村粮站交公粮
我躺在堆满粮食的马车上
那时的路很颠簸
颠簸中我做了个好梦
――梦到的
肯定不是现在的生活
公社,公社
文/赵洪伟
漫步河边,夏风习习
柳条轻盈,翠意浓浓
不经意间,那口钟在天地间悠然
曾记得爷爷说钟一响就要下地
放下饭碗,起身,蹬鞋,拿铁锹
一阵风出门去
曾记得父亲说最喜欢钟响的声音
晴空烈烈,汗如雨下,腹内空空
下工回家的声音格外好听
这是公社的钟,这是公社的号令
春种秋收都是在这里开启征程
响彻天地,掌管衣食住行
乳燕腾空,水波滢滢
公社早已随着历史无影无踪
留着这口钟,斑驳,无声
白云苍狗,微信传情
拍一张照片,留一段历史
听,里面的公社,又敲响钟声
公社,公社
文/乔安娜
公社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
那得从儿时第一次打酱油买醋说起
因为酱油和醋在乡下是没有的
那是公社才有的味道
所以特别希望酱油和醋快一点吃完
印象中村子里的大人们
鸡鸣后不久就要出工
铛铛铛的铃声加紧了催促的脚步
为了多挣公分起早贪黑
背篓里装满了公社的所有
后来公社走远了
妈妈说到乡上去打酱油和买醋
差点让我走错了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
公社越走越远从乡里到了镇上
公社,公社
文/孟胜利
(一)
这是一个沧桑的话题,犹如想当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
产物――
聚中力量为大事,把困难
解决掉,让大众的智慧,让人民
的能力,最大化
当战争即将结束,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团结就是力量,朝着一个方向
努力,使劲,这就是那个年代的
产物――公社,人民公社
那宏亮的声音,响起来,上工了
上工了,劳动光荣
劳动人民最光荣
我们是共和国的向阳花
(二)
干好一件事,心往一块想
大家一齐动手,敲响
集体的钟
把战后的积弱和贫穷
把散了的人心,用一种方式
聚集,像一个拳头
去守护,新生的祖国
他的名字叫公社,全称人民公社
这是人民的方向,这是团结的
方向,看,聚拢的力
产生了,爆发了,一个又一个
完整的体系,当家做主
那是人民的家园
那是曾经的必要。今天,我们
回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更要体现在聚中力量办大事
抗灾,抵抗列强,为人民服务上
这就是一条打不趴的道路
(三)
那些年,钟声传透平原
炊烟升上来,飘逸在一些人
的躯体里,犹如水声,划过清晨
即将老去的岁月,那水声依旧如此
继续,涛声依旧。一个人
的体内,那棵老槐树,那口大钟
依然清晰如昨,其实是老了
仿佛马车,不再回头,仿若那些人
归于黄土――
辽远的平原
染色的平原
怅惘与来日,紧紧相联的
是民众的情怀,大家意识
公社,公社
文/马凌(河南)
老柳树在春天醒来
古老的钟像一位沉默的老人
对公社过去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守口如瓶
那时候人们在老树下古钟旁
平分一千吨白云和一万米阳光
清新自然的空气不用口罩过滤
水泵里压出的井默凉降服大暑
钟声嘹亮的日子
人们欲望芝麻一样大
只盼着孩子和庄稼茁壮成长
叽哩咕噜的肠胃里不在是谷糠
期冀钟声牵着太阳引着月亮
走在生活的康庄大道
公社,公社
文/芳华正韶
(一)
钟还挂在树上
绳却系进了
坟里
它低着头,像个罪人
默默注视着脚下的土地
一生与钟为伴的父亲
死死 攥着绳子不放
他怕秋风 刮跑
冬风抢了去
他盼那棵柳树快点绿
好让燕子替他荡来荡去
借燕子的呢喃告诉人们
生产队
又得了一面锦旗
(二)
放大镜头
才看准了钟上有字
“周家庄人民公社”
被铸成了 历史的名字
一口钟敲了半个世纪
低着头像有心事
张着喇叭口,倒挂着
想说点 什么
绳子忙寻找 敲钟人
柳叶却
快活地甩起了鞭子
公社,公社
文/李英发
公社,公社
远去的脉搏
古铜色的钟声
敲响了单纯的岁月
奶奶迈着小碎步
从小河边蹒跚走过
爷爷的烟斗
吐出了幸福几朵
妈妈的围裙
洗了又洗
爸爸的镰刀
磨了又磨
公社,公社
勇敢的探索
是非成败
自有后人评说
人民公社
渐渐淡出了历史的长河
不必说,什么也不必说
天下的事
总是分分合合
公社,公社
文/刘巨星
把世界缩小,小到一呼一吸
都是一个人的身体
再把这个人放大,大到风雨雷电
全是世界的表情
一口大钟就是一个入口
当,当,当,一响
该缩小的缩小,该放大的放大
每敲一下,都将是一个烙印
我在一缩一放之间长大
听惯了钟声,就不用再提醒
该收时收,该放时放
甚至成了一生的牵挂,没有钟声
心也会自动集结
公社,公社
文/冰雪
你依然在那稞柳树上
当年当 当 当的钟声
随着岁月的变迁消失
告诉人们你当年的历史
是你第一声敲响了人民
公社
你是当年的号令,人们
冲着你的响声行动
公社,在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国家中消失
让人们记住的是:吃大锅
饭,每天挣十分工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夜晚折叠着白昼
公社这个名字丢在了
清风艳阳里
湮没在飞速的时光中
那口老钟依旧
失去了当年的威风
被淘汰在历史的洪流中
公社,公社
文/常少杰
巴黎
国际歌
英特纳雄耐尔
最初的集结号
在这里响彻
一个真理的诞生
经过千磨万和
一个主义的预言
引领最先进的航博
镰刀斧头来自远古
为它着色
是工农的衣钵
公社,公社
文/岳建华
生产队的钟声
催着母亲去上工
扛着锄头,急匆匆
成群结队的鸡鸭
护送母亲很远、很远
我在钟声中
永远看到,母亲的背影
三三两两的大婶、大爷
一起走出家门
田地里,一排排汗水浸透的衣衫
是我最深刻的记忆
在一次次钟声的集结中
走向田间地头
牛拉车,马耕地
脖子上的铃铛,清脆
慢生活在泥土中芬芳
偶尔想起大家在一起
纳鞋底、推磨、挖沟、挑土
孩子们在野花野果中
嬉戏打闹
一穷二白,精神饱满
大钟是公社的集结号
如今已锈迹斑斑
当年的灵动,已经褪色
人民公社的故事
在老爷爷口中,娓娓道来
公社,公社
文/周雪平
风掀起了黎明前记忆
于是,钟声又在耳边响起
朦胧中
一首歌里,我是公社小社员
在岁月神偷转身之后
组合成了一首长诗
公社赋予了,人民团结的力量
婆娑时光带走了所有的忧伤
新时代旋转木马,在岁月睿智成长
人民公社
现如今已经不再为人们谈起
只有那口悬挂在高处的钟
敲打着人生的方向
充实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公社,公社
文/小陈
钟声敲碎了村落静寂
长长的小巷里走出朴素的少女
边走边梳着麻花辫子
腋窝下还夹着一只雪白的鞋底
大钟下领走一天的工作
再回家背上古老的农具
锄头 铁锹与铁犁
它们都是土壤的知己
去公社里拿一个通知
村支书会让二八车子的铃铛响彻二里
公社安排下乡的干部
吃饭后会自觉地把二毛钱放进抽屉
马车拉着山堆一样的布袋去交公粮
剩下最差的粮食按人口分到各家去
雪白的头茬棉花上交之后
红棉花留做薄袄与岁月的花絮
歌里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
明月的夜晚也曾担水浇地
不知道怎么就长大了
公社的社员们啊 你们都去了哪里
公社,公社
文/李新圈
村中老槐树依然健壮
它是村里最老长者
铸有人民公社的那口大钟
早被老槐树卸下了重任
每年它都用最新鲜的叶子
庇护着哪些曾在生产队
奋斗过的一些老人
那口大钟依然是老人们
在大树下津津乐道的话题
孩子们听得入神
视为最具凝聚力的神奇号令
那是用热血
铸造而成的最洪亮的器乐
唱响了一个坚硬的时代
在他们中间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社员
在生产队还没来得及挣够十分
便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每次谈起劳动人民最光荣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我都不如他们说得扬眉吐气
公社,公社
文/一路阳光
新中国的公社早已写进了历史
带着那个时代的追忆
公有制,集体观这个心灵歌者
在今天看来依然圣洁无暇
感受了晋州周家庄的美好
竟感慨无缘那个时代
红歌激情高昂唱响
社员们迈开同样的步伐
一起背上锄头,扛起铁锹
一路欢歌笑语下田劳作
一口大锅里做着一个生产队
的菜
大家口味也必须一致
每一个历史的初衷者都是美好的
是非对错任后人评说
公社,公社
文/枯藤小草
公社
这个近乎作古的词汇
如影随形的还有大队 生产队
还有悬挂于老槐树上悠长的
钟声
雄浑洪亮
犹如当过生产队长大嗓门的爷爷
虽精通农事
深谙农耕
英雄早已没有了用武之地
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退出历史舞台的
还有那个年代的无名英雄
一晚上把孤寡老人的猪圈起了出来
那时的字典没有炒作
没有沽名钓誉
他们信奉毛主席最亲
毛泽东思想最红
这是古老的乡愁
还是古老的传说
如梦令·公社,公社(新韵)【后唐庄宗体】
文/龙吟
象马车乘鸣瑟。持戒布施般若。佛教入中国,汉代初年时刻。
公社,公社。震动散花鼓乐。
公社,公社
文/陈怀
穿堂而过的风,顺手关闭了它的大门
我挎着绣有红五星的黄书包
从中迈出,把饥饿扔下
回首时,那些刻有生产队字样的石头
从一穷二白的底部垒起
垒出的墙体,简陋,且颜色单纯
哨音,曾经掷地有声
赛过悬挂在村头大树上的钟声。现如今
它们都羞于见人,躲进历史的藏经楼
公社,公社
文/兰庆宣
公社,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
暑天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
哥哥,已经早起。
捉了半筐刚脱皮的知了。
然后,他才去学校上早读。
嘴馋的我,忘不了,知了的香。
钟声响了,当,当,当。
大人们,聚集在挂钟的大槐树下,
生产队长,是村里每个队的王。
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晚上,去大队记工分。
吃大锅饭,按劳分配。
收获的季节,去地里,分菜。
和大人们一起分粮。
那时的菜,无公害。
那时的瓜果,很甜很香。
那时,感觉父母乡亲,
总有干不完的农活。
我儿时的记忆里,
天很蓝,云很白。
只是家里没有余粮。
我和哥哥、妹妹 ,
总盼望着,过年,
盼望着,过年吃好吃的,
穿新衣裳 。
公社,公社
文/诗韵
遥远的回顾
在奶奶苍老的容颜里
那曾经热火朝天的岁月
化作了一缕光芒
闪耀在奶奶的双眸
金黄的麦浪翻滚着希望
弯弯的高粱红了脸庞
丰收的日子最让人抓狂
抢收抢种 与天争时光
那时候的公社里什么都有
那时候的人们最无私坦荡
推着小车置办家当
姑娘小子闹得慌
几把零嘴儿 一束红发卡
满足了爱美的心
馋馋的嘴巴顾不上打嘴仗
看着他(她)们就看到了希望
快乐的心情化作了歌声飞扬
公社,公社
文/柠檬
公社
在父亲的故事里这两个字伟大,严肃
父亲说人民的就是伟大的
一如公社那口大钟
浑厚的音就是吹响大跃进的集结号!
“生产大跃进哪,大家一条心,
农业纲要四十条,五年来完成,嘿五年来完成……”
父亲又大声唱起来
就像当年的那口大钟洪亮,深沉
公社,大钟
钟前柔柔的柳丝拂过心头
痒痒的
父亲的故事里让我感动,寻觅……
公社,公社
文/清猗
“你看那/肩扛锄头/手拿锹
哼着小曲出工了”
这是一首老歌
在我蹒跚学步的上个世纪
集中力量办大事
“公”字置顶,印章鲜艳
那时候
钟声,号声,夯声像夸父一样
追赶太阳
听大人们说过:有粮票,布票,油票,代销店
集体主义的大家园
锣鼓喧天
在我县记忆一条街里
仍镶嵌有红五星,为人民服务等字眼
青砖古朴,像一本史书
老者闲庭信步
缓缓说起过往
公社,公社
文/刘鸣利
(一)
上工的钟声远了
队长的故事,也远了
温饱,像变幻的阳光
月亮照过大家的青纱帐
看秋的草棚瞭望着欲望
队里的牲口棚
足以容纳后来才知道的各种文明
或者,文化启蒙
我们有时在钟声里
集合起来
顺着队长的声音
把根,扎到公社的院子里
(二)
公社修的那条渠
今年有水了
许多人的夏天活了
我和他们一样
想跳进渠里
游到童年
公社,公社
文/赵丹辉
一个年代
转眼即逝
即使多么美好
多么蹉跎
时间的脚印
总会在历史的沙滩上消失
无论曾经辉煌
还是落寞
公社
那口老钟还在
所有的故事
都随着钟声去了
被滚滚红尘湮没
老钟锈迹斑斑
默默守望
逝去的岁月
就像一个老者
钟口的字迹还在
讲述着
那些热血的青年
集体熬煮的一大锅欢乐
公社,公社
文/静若幽兰
远去的记忆
被挂在老柳树上那
锈迹斑斑的大钟
唤醒
当年的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社员同志们
当 当 当的钟声
每天清晨准时敲响
伴着我的哭声
爸妈出工
下田 挣工分
大集体 大锅饭
饱满的战天斗地精神
饱满的热火朝天干劲
一个时代结束了
钟与钟声都成了历史
也成为一代人心底抹不去的
回声
公社,公社
文/朱杰溧
从父母的口中得知
有关于你的点点滴滴
尽管
双亲有时候讲得眉飞色舞
而我始终
就是个门外汉
母亲的歌声里
经常流露出
修梯田打坝背毛选的无穷乐趣
举国上下用
信念碾压风雨雷电
将饥荒甩得很远
挣公分数粮票的过往
如同那挂在记忆里的钟一样
曾经
经历的种种
常常会在耳畔
重重敲响
公社,公社
文/陈 晔
走呀,到河那边去
公社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
播放《霍元甲》《陈真传》
人看,树看,槐树下老钟也在看
看着看着,睡在了声音里
娘在唤,有手电像萤火虫
走吔,到周家庄去
坐坐马拉车,吃吃大食堂
到地里剥剥花生 春天
还能遇到我姐姐油菜花
她还唱过去的老歌
热巴巴拽我去地里摘嫩黄瓜
在周家庄,在家乡的河对岸
还有一个时代的影子
就像一场露天的黑白电影
我知道乡政府以前的名字
他叫公社的时候,我是少年
他城镇化的今天,我们是彼此的乡愁
公社,公社
文/听韵
(一)
扎下了太深,太深的根
烙在心上的印痕
公社,公社,搅动了万千乡愁
村上那棵老槐树
枝桠茂盛,百年长青
那口钟,声音威武雄浑
传十里八乡,弥漫整个乡村
和着芳华笑语
小伙子们的肯干勤奋
岁月长河,洗却了许多记忆
唯有那口钟,总会在心中泛动
(二)
谁把公社的情节弄丢了
丢在了瘦瘦的乡村
今夜,拾起公社的碎片
串成记忆,用一幅水墨画镌刻心中
那口老钟,又成为最柔软的乡愁触动
我曾四处寻找公社的情节
用初高中,大学的人生阶梯追梦
追那部电话机
追那个权力公章
追那个蓝色布衣,四个兜干部的身影
醉美的流年霜花
记忆永恒
公社,公社
文/郁冰
古铜色的钟,就这么悬在
拂着柳丝风的枝桠上
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让人回溯到遥远的记忆
“公社是棵长青藤
社员都是藤上的花”
钟声就是号召,是命令
一串洪亮的钟声――
社员就从千家万户
涌向田间地头
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的歌
出没在家乡阡陌田野
别了,公社,公社
它已成为一个传说
星星点点的往事
在我记忆的星空,闪烁
公社,公社
文/刘青娟
那是穿着
粗布衣服的时代
逢年过节
吃上一顿馒头和饺子
我们的村
也有个响亮的名字——
马古庄大队
好好学学
天天向上
是孩子们的统一口号
艰苦奋斗
自立更生
是那个时代成人的标语
当历史将它
曾经的磨难与丰碑
收藏起来时
我们已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公社,公社
文/薛茫茫
柳丝随着春风起伏飘荡
那口挂在柳枝上的大钟
也在人民公社坚定的步伐中
摇摆了多年
柳笛悠扬 钟声嘹亮
在乐音中汇聚而来的社员
又踏着劳动的号子分散而去
走向麦田
走向沟渠
走进枣林瓜地
一堆玉米
瞬间被平分成一个个小山
在太阳的余光里
嬉笑着对望
一堆红薯
映红了,提篮背筐的身影
满载而归
一张张笑脸抑制不住喜悦
在金色夕阳的笼罩下
加快了脚步
打开篱笆门
孩子老人期盼的目光
鸡鸭猪狗欢唱的交响
扑面而来
晨曦微露
劳动的影子还在睡梦中晃动
柳叶记下了工分的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