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的功用无外乎是拨云见日,帮助读者读懂读透诗歌,帮助作者表达未尽之意,亦帮助诗歌本身提高品质,所以,赏析切忌云山雾罩,不痛不痒,而应切中肯綮,直示内核!
这点来说,水刃老师便是个中高手,往往三言两语,即道出天机一般。
所以,我常常想:水刃老师手里应该有一把万能钥匙,只要他转动,就能打开任何一道锁;要么就是掌握着什么秘密口诀,如芝麻开门那样的,一念叨,金库的大门就会打开;要么他就是有特异功能,一发功就如同穿墙而过一样。诗,在他面前无处遁形,他有一眼看穿的能力,更有三言两语说透的能力。真是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实际上,水刃老师手里既没有万能钥匙,又不掌握秘密口诀,更没有什么故弄玄虚的特异功能,他只有一把刀,抽刀断水,一窥端倪。
我常想象一个画面:水刃抛刀,一场刀舞,恰如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水刃赏析》第一期,水刃老师赏析了莫予子诗三首。
第一首《生活,需要开启布贴样温暖模式》。他点评道:“将‘阳新的布贴’耸动于情感的节点,这不仅让人品悟着历史正统之外的,那些曾经的‘多余’传承的美好;更令人于分行的文字间,深感这民间的‘边角余料’曾对沧桑人间的‘缝合’,并从中希望着。”
这里的“耸动”一词用得多好啊!像心脏,一张一合,便有了血液流淌,于是“传承”开始流布,“缝合”也有了画面。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形象生动,妙不可言。
第二首《一片坐在公园石櫈上的落叶》。他点评道:“艺术皆在像与不像间,它只能在情感的逻辑内逼真它的内涵与外延;《一片坐在公园石櫈上的落叶》,悲悯的情怀折射在事物的和合之上,让人感叹那一份省悟的抵达。”
诗歌艺术,难就难在像与不像间,完全像可以说是写实,那不符合诗的含蓄美;完全不像可以说是抽象派,又不符合清楚表意的文本理念。所以介于像与不像间恰是诗歌的特质。要完成这个特质,情,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第三首《让世界多一树芬芳》,他点评道: “有感而发的诗,有着内在的气韵,它可以挣脱文字间表象的束缚,一任情感世界纵横天下;《让世界多一树芬芳》仿若于生活瞬间不经意的拾取,却传承着千年人文不朽的情怀。”
贵在“有感而发”,莫作无病呻吟。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有一段话,堪称掷地有声,她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所说“意趣真了”大抵就是有感而发之意。
这三首赏析,就像水刃老师的定点打靶,枪枪直中靶心。
赏析不是锦上添花,亦非雪中送炭,不,这些都不用。只说出精准内核,圆了作者的初衷与目的就好,就像把准了脉。切莫南辕北辙,或者隔靴搔痒,只需一语破的,切中肯綮。这点,水刃老师做到了!
初解牛时,所见为牛,水刃解牛,目无全牛,概不以目遇,而以神接。我想水刃老师赏析完一首诗时,亦必会“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善刀而藏,水刃真真一把好刀!
运斤成风,游刃有余,水刃赏析,绝品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