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城
作者: 原野牧夫

一步一磕首。并不为朝圣
只想黎明前抵达
我遥不可及的拉萨河,我的柔弱抵不过
高原上的风
就想跪下来水中捧起高原蓝

趁泪水眼角未干
我想洗去这尘世覆盖在脸上的霜土
再把眼里沉积千年的砂洗出来
你知道我的凡心未灭,那一年转世
经筒以天下最美公主的声音转动
那是我遭受空劫的三声啼哭
落地时,莲花正在太液池边缓慢盛开

不远处碧波清音,梵乐浩荡
几时雪花从西天飘坠
大唐荣耀归来的东土高僧端坐在那里
俯瞰天地人间,我自己的烟火
绝不会说熄就熄。木鱼声声
多少页历史残卷在昨晚翻开
那是你的金戈铁马。鼓角震天

而我只想把戎装卸下。夜间睁开双眼
盈不下半行尘土泪
但你手执青莲,看我点燃佛灯
只为藏土上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你的拉萨王宫,我的高原

原野牧夫(1965—— ),原名张雁,字祖豪,号明清居士,湖南郴州人。21世纪汉诗复兴•新汉诗运动倡导发起人、重要代表诗人,新汉诗理论奠基人。独创二十四行新汉诗诗体,人称“牧夫体”。
自诩一个诗歌荒原上的自由牧放者,甘于做孤往独来的诗歌王子。从八岁开始写作,有着数十年的诗龄,却与功利化、权欲化、庸俗化的当下诗坛,始终保持一定距离。
迄今写有两千多首诗,其临屏诗作《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被选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教材《文学欣赏》及大学语文教程,与《七月流火》同被选入中学语文辅导教材《中学生作文指导》及语文教师工具书、国学研究等,后来又被美国文学院中文部选为2014年IBDP中文A文学课程考试试题并编选入相关中文国际教科书。同时,他著有《新汉诗理论与漫谈》,将意境美、含蓄美、张力美作为新汉诗三大基本审美原则,创立新汉诗理论框架体系,为新汉诗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始终坚持自己所倡导的新汉诗写作方向,力求以意入象、置身其境、虚实转化、情景交融的独特诗歌创作手法,通过个体生命浪漫体验与个性化的本土通俗语言随意组合,以触景生情的唯美画面,音乐一样节奏和内在旋律的若隐若现,将写实、象征、抒情、历史、神话和幻觉融为一体,追求一种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诗歌评论家祁鸿升认为:原野牧夫的诗歌实践在将汉语诗歌引回到本民族诗歌艺术传统自己原有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