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演变①
一、书体(字体)的演变
先秦时期:出现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简牍、帛书、陶书、鸟虫篆等
秦代:出现小篆
汉代:出现隶书、汉篆、章草
三国:出现楷书、今草
自此字体全部出现完毕,之后又出现了魏楷、晋楷、唐楷等书体。
这里面有两点要明确一下,
1、字体与书体是有区别的,比如楷书是字体,但魏楷、晋楷、唐楷是书体。
2、章草单独讲一下。这是理清书体演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一般来说,篆书、隶书、楷书是正体字,属于官方文字,而各个时期对应的还有民间文字,(行)草书就是民间文字的主体。所有的官方文字,都有在民间便捷化书写的行草书。而章草有人说产生于汉代,有人说在秦代之前就有章草,说法不一。
我想这样说一下,在大篆时期,就有草篆,隶书时期有草隶,楷书时期有今草。但章草本意来源于急就章,西汉元帝史游所做,因而把章草归于汉代,是当时的隶书便捷化产生的草书。但是我们学习章草是可以直追到先秦的,因为先秦的草书和汉代的草书一脉相承,书法史的文字确实会感觉有些枯燥,但我尽量说的简洁一些。
隶书本身与小篆的关系不大,是先秦的简帛书加以规整演化成的隶书,所以先秦的简帛书即是隶书的前身,也是章草的源头。上面是字体的思路。下面从书体的角度说一说。
章草有接近大篆风格的,比如春秋战国简帛书;章草有接近隶书风格的,比如汉简帛书,有接近楷书风格的,如王羲之豹奴帖、宋克急就章;近代人又写出了魏碑风格的,如王世镗、王遂常。

云梦睡虎地秦简

马王堆帛书

王羲之《豹奴帖》
宋克 急就章

这就是王世镗章草,偏魏碑风格的

草诀歌

王遂常的,也是偏魏碑笔法的
当然里面也会夹着行书化的书体。而其中以楷书风格的章草占主体,汉代的急就章本身接近楷书风格,敦煌遗书中的大量墨迹版本也是偏楷书风格。
以上以章草举例,意思是从文字诞生伊始,就有正书和行草书两大体系并驾齐驱,何必纠结于章草的起始画个界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