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猎 渔
朋友,还记得小时候那些你乐此不疲的游戏吗?少年时河汊猎渔是我常玩的“游戏,如今过去半个世纪,那些场景依然常常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家的老房子就坐落在东江北岸。往西往南不过数百米,都是与东江相连的稻田和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汊水圳沟渠。这里是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猎渔的好地方。
辞海对"猎"和"渔"的本意解释是用作动词,借助于猎犬和猎枪捕捉禽兽的为猎人,借助鸬鹚等专业工具以捕鱼为生的人称之为渔夫。在小河汊捕捉鱼虾,不过是小儿科。用‘猎渔"为题,可能会更好的诠释少年时代那种堂吉诃德式的无知无畏的勇敢。

每年惊蛰一过,东江和周围的大小水溪从沉寂状态中苏醒,各种水生物也随之活络起来。清明谷雨前后正是鱼虾的繁殖季节,雨水使河水溪水充盈。傍晚清晨,常见逆水而上的鱼儿们泛着白肚,游向水势较缓,水草丰富的大小河汊。这样的季节也正是猎渔的好时侯。在龙定公路那座古老的水臼旁那长约十米左右的河汊,喇叭口与东江直接相通,另一头和龙定龙泉两条公路的田野水溪相连。河汊水深大都在膝盖处,用柄长不过两米,由三角形竹片固定,直径在两尺左右捞网,常常会从水里捕捉到两指粗浑身是肉的“石钩"鱼。
夏天猎渔的主要地方就是东江。如遇人用草本鱼藤"闹"鱼,我会出现在热闹的捡鱼人中间,争先恐后的去捡失河面上白花花的鱼。有次游泳,潜到河底的我突然发现一个被河卵石与沙子掩埋了一半的树根,似乎刚有大鱼游进去。猎渔欲望驱使我毫不犹豫的潜过去,把手伸进那大小刚好正够手臂的缝隙,瞬间手掌就接触到鱼尾巴。正要把掌捏拢抓鱼之时,那鱼又往里去了。我钻出水面,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潜到水里,顺着树洞把手往更深处伸去,可能已到洞底,那鱼无路可逃,竟被抓住了。心里一阵高兴,赶忙把鱼抓在手里往洞外撤。是洞太小还是先前没感到洞中曲折,手竟被卡住,撒不出来了。这时我已经感到憋不住气了,一丝慌乱。我连忙把抓在手里的鱼松开,狠心将手猛地一抽,顿感疼痛。浮出水面仔细一瞧,右手背表皮象被什么犁了一条沟,渗出殷红殷红的血。逃过一刧,从此,我再不敢去暗藏玄机的河底猎渔了。

到水流湍急,河卵石为底的河滩猎取黄丫角则有另一番情趣。下午三四点钟,明晃晃的太阳照在明晃晃的河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河底大小卵石的缝隙里,静卧着尽享阴凉的黄丫角。猎取黄丫角的工具,用捞网或完整的土簊即可。脚踩牢站稳,把捞网或土簊往身前水底放下扶好,由前往后,用脚震动水中卵石,驱使藏身卵石间的黄丫角入网入簊。然后迅速提起,被猎的黄丫角不情願的扭动着金黄金黄的身子,不情願的被捏着丢进了系在腰间权当鱼篓的竹编小搁箩里。
秋天猎渔的主战场是东江南岸栢果园那片广阔田野间的大小水溪水圳。这里一头连着东江,一头连着濂江,星如棋布的水溪水圳,地肥水美,既是鱼虾生长的天堂,更是少年时代的伙伴们寻找乐趣的乐园。与东江相通的水溪,有七八米宽,水流缓慢,水深约为小腿的一半。东江河里的鱼虾都喜到此驻足停留,寻找自己的美食。它们或藏身溪水拐弯处,或藏身随水飘动的水草中。只要你踏进水中,无论是用捞网或土簊,都能从看似无鱼之处捕捉到肥肥的鲫鱼。运气好时,还可收获几尾身披数道彩虹,有漂亮长尾巴的"河澎鲤"。人们常把它装进透明的瓶里缸里,放进些许碧绿的水草,摆放桌上案头,以供观赏。赤脚下水搜寻捕捉水溪两岸洞中的猎物是经常玩的项目之一。溪中两岸土洞是各种依溪傍水而生的小生灵们的洞天之府。面对不知深浅黑洞洞的洞口,你必须鼓足勇气,有做勇士的胆魄。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你敢于把手伸进那黑黑的洞穴,多半是会有所斩获的。搜寻洞穴,除出勇气之外,还需有经验支撑。 手摸到洞中之物,大脑必须马上做出判断是蟹,是蛙或是鱼,立即采取相应手法,将其捕捉出洞口。对螃蟹或田鸡,大拇指与食指应捏住它的两侧或腹部,免得被其大钳子蛰伤或逃跑;对洞中之鲶鱼则应掐住其头部,不让它蛰伤自己或滑走。有人说狡兔三窟,其实洞里小生灵们都有此招,洞中的它们感觉危险来临了,都会急忙从旁边的小洞或爬或跳出溜走的。在猎获的惬意之外,还会有伴随而来的惊吓。有一次,我刚把手伸进洞里,立马感觉洞中有物,而且这物较长,象黄鳝,但有点涩。第一反应使我迅速掐住其一点,迅速将它拖出洞口,入眼第一瞥,清灰色,不好,是蛇!我大吃一惊,挥臂一甩,把它抛到了岸上。心生余悸,我立即上岸拔腿就往家里跑。

秋天,稻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毕,水溪里的水基本干涸,露出乌黑的淤泥,飘落在水溪两旁的稻草和田堘上茂密的黄豆苗成了各种水生物的避暑胜地。去猎渔只需带上装战利品的工具即可。若要轻松,只要顺小溪边沿一边走一边观察,并把小水洼上遮盖的稻草或黄豆苗拨开,就会看见数条鲶鱼蜷缩在一起,瞪着小眼睛恐惧的看着你。见有小孔露出的淤泥,你只须用双手把小孔周边约十公分深的淤泥轻轻捧起,在溪边摊开,就会出现活蹦乱跳的肥肥的泥鳅。上述方法必须心无旁骛,聚精会神的侦察。你若需大刀阔斧的捕捉猎物,方法也简单。挽起你的裤腿,踩进黝黑的淤泥里,用双手把面前的淤泥一字形挖上一遍,藏身于溪中淤泥或隐匿溪边旮旯的泥鳅,都会被一网打尽。不过上岸时,也许你就成了泥猴子了。
河汊猎渔,记忆中的儿时乐趣,它的背后,百味杂陈。
2020年7月16日

作者简介:识途马,本名廖光文,男,有过从军,地质队员,企业职工和政府部门干部工作经历。早年有文艺作品与诗歌分别入选原福州军区“前线报"一九七三年元旦春节演唱材料与原国家地质总局“地质战线"编辑的“地质战士之歌"。其散文诗歌与新闻稿件散见在市级及以上报刋杂誌。遵循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作品中时隐生活原型,探寻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追求人性之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