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春声诗意浅评
文/丁丁

初读嵇春声先生的诗作,便觉一抹清风袭来,淡雅、从容,仿佛至于古墨今香的意境中,就着一杯茶与一块巧克力,既清新又有丝丝甜意,不矫揉造作、不浮夸、不浓妆艳抹、自然简约。多阅了嵇春生先生的几首诗后,发现他在有些诗中不仅用文字勾画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同时,与时俱进,结合宗教学、社会学、中西方多元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在字与字之间碰撞出人文关怀的情愫。在此,我从“出世”与“入世”这两个方面来品赏嵇春声先生的诗作。
首先,嵇先生许多作品为读者展开一幅画卷,借大自然的美物,拔高视角,勾画出唯美的“出世” 意境。比如,其中的一首诗《流星雨》——
“妳高速的闯入地球
ㄧ条跃动的金光划破
那墨黑的天幕
孤星陨落
从千古咏叹就为今刻
直线耀眼
瞬间闪亮后消失
十条 百条的流星雨
到千条流星暴
看远似近
条条触动心弦
高山的冷 平原的阔
海洋的深 沙漠的寂
我们都低处仰望
妳的精彩捉住人睛
狮子座 宝瓶座 处女座
天际区块各显魅力
站在地球一隅
能做什么
编织遥寄梦幻情意
流传那穹苍下的瑰丽….”。
这一幅星空之图,如此潇洒,昙花一现的瞬间,一切美,尽情地绚丽绽放。“高速、闯入、跃动……”,这一幅画,瞬间活了起来,既有静美的星空,又有动感相拥。“高山的冷/平原的阔/海洋的深/沙漠的寂/我们都低处仰望”,作者以谦卑敬畏的姿态来对待大自然的瑰丽,为这幅画注入了情感。结尾,“编织遥寄梦幻情意/流传那穹苍下的瑰丽……”,为画注入了与世俗无关的浪漫遐想。这一首如画的诗,便在静与动、情与感的交汇中化成潺潺清泉,轻柔地入了心灵一隅。
这里再摘取嵇春声先生的另一首诗,《风雨恋曲诗组3首》第三首《风是雨的牵手》——
“云层
握住雨的双手
衔住风的尾巴
狂风暴雨
森林百兽避静
轻风细雨
人间烦躁归隐
微风飘雨
思绪涟漪带出
强风阵雨
您急躁的身段
可知
打乱我内心铺垫
无风无雨
留白给您”。
此诗一开头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入境,“握住、衔住”的使用拉近了人与物的距离,也调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想看看接下来将会是怎样的情境。“避静、归隐”等词的运用,简约地把目光带入,没有废词,精简、从容。从“百兽”到“人间”,从“微风飘雨”到“内心铺垫”,诗中时时不忘以物及人,为诗情接了地气。最后一句,“无风无雨/留白给您”,仿佛是对祥和世界无风无雨的期冀,又一词“留白”,给读者一片想象的空间,轻盈自在、没有压迫感,可谓妙矣。诗中最后运用了“您”,而不是“你”,可视作者怀揣谦卑及敬畏之心。整首诗就如一片云,带着风的乐感,轻轻地飘来,虽在其中变换身段,又轻轻地飘去、留白……
其次,嵇春声先生的一些作品中既有“出世”的味道,又“入世”。比如,他的中华新韵作品《宋词摸鱼儿 记川金初会-从宁静纽西兰看亚洲局势 依辛弃疾摸鱼儿》——
“碧蓝天 朵云轻软
悠然鸥鸟旋转
参天松树临风立 金色日光温暖
眸款款
放远望 玫瑰堪比珍珠钻
星光远唤
看 落暮余辉 钓舟归返 入画港湾段
川金会 注目星洲止乱
世人庆幸舒缓
争摘桂冠和平奖 你辩我应精算
财长换
贸易战 美中商务难决断
前尘串串
往事尽凋零 风华洗尽 凭史官修撰”。
开头同样是一幅唯美的画,用蓝天、云、鸥鸟、松树、日光、玫瑰、星光、钓舟等作好祥和厚实的铺垫,根基打好后,开始为读者捧上人间烟火:“财长换/贸易战 美中商务难决断……” 。没有停留于绘景或描情,而是与时俱进,踏在时事基点上抒发:“前尘串串/往事尽凋零 风华洗尽 凭史官修撰”。一切交给时间、交给历史,作者没有妄下评判,而是睿智地用自己的方式借诗语关心着人间袅袅烟火。
且看嵇春声先生另一首中华新韵作品《满江红 依萨都拉 金陵怀古 科技带动文化》——
“智慧城邦 信息战 崭新时代
大数据 融合云网 众人澎湃
电讯晋级升五代 多元服务真豪迈
领群伦业务现辉煌 观风采
儒道显 传承在 庖厨热 佛堂拜
论 基督博爱 庶民拥戴
文化内涵需底蕴 虚浮词藻如钟摆
掌科学加速道长存 瞧心态”。
这首诗不仅与时俱进,而且蕴含丰富的信息量。寥寥数语,涉及了现代科技、儒家、道家、宗教等,博知广识。作者首先用“信息战、大数据、多元服务”等把现代社会的现象陈列开来,再用“儒道、佛堂、基督、底蕴”等铺下一片与科技不一样的宗教与文化精神味道,以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掌科学加速道长存 瞧心态”。如此,便委婉、循循善诱地拈来重点“瞧心态”。此作可以一瞥作者历经世事后所得的智慧,探得淡定从容在快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中最是难得。
嵇春声先生的诗意穿梭“出世”,又穿梭“入世”,带着古风新韵与音乐律感,自成特色,不经意间,把一抹绿意赠予一方心田。借此机会,愿嵇先生的诗意持续盎然、在这一方诗的净土里,如天上顷顷星光……


嵇春声先生介绍
嵇春声先生1952年生在台湾,长住纽西兰奥克兰,现今担任NZ国学诗词艺术协会创会会长,他是台湾国际媒体俱乐部的创办人(TFCC),ㄧ位资深媒体人,同时也是纽西兰的专栏作家。
从中国最早的古体诗,古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嵇先生都能以新韵创作,并以苏北腔调吟唱出古人的经典之作和自己的作品。
嵇老的专长是文学,媒体和企管,但特别钟爱文学,而且古今贯通,他的新诗创作也是字字珠玑,温馨感人,读后令人回味。


作者简介
丁丁,祖籍福建,现定居澳洲,出生书香门第,自幼与父亲吟诗作赋,喜舞文弄墨,诗书画皆有涉及,可随时随地即兴作诗及绘画。读研时著有个人中英文双语诗集,获得美国当地资深传媒及教育杂志Language Magazine的赞赏。非马特约诗人。诗作散见于国内外媒体平台,部分诗歌分享于个人原创诗歌平台【丁丁诗吧】。且旅且望且成长,也愿为读到的人洒点芬芳。

NZ国学诗词协会制作
图片:网络
编辑:贝玲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