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时空话高考
文/ 何耀权
江门一中,1962年高考,全省平均分第一,升学率第一,一跃成为全省重点中学。
我便是当年的毕业生,以高分考入华工。
可是,又有几人知道其中秘奥。
高一时,江门一中已制定争取全省第一的战略方案。考入一中的都昰江门各地(包括开平,新会也有优秀生读江门一中)各校尖子。正如一中特级语文教师赵汝基讲的一样,这些学生都是"谷上简米,米上简珍珠"精选出来的。赵老师是我班班主任,江门一中五虎将(优秀教师)之一。
高一升高二,将成绩不好的学生留级,五个班变成四个班。高二,一批学生去当兵。高二升高三,又一批学生留级,一批去当兵。高三毕业时,成绩不好的,动员不要考,再动员一批当兵。
当年很多同学意见很大,对江门一中至今无好感。
我班有位同学,老师说他一定考不上大学,考上咸鱼也会翻生了。可他偏偏考上武汉大学中文系。
能参加高考的,仅剩下高一入学时的一半人数。都是江门高中毕业生佼佼者。
当然,当年江门一中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套。
当年学生的艰苦学习,是现在学生想象不到的,也是不能相比的。
那个年代的学生,没有手机,没有卡拉0K,只有读书。
1962年,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每天吃二餐。
高三下学期,己提前二个月讲完高三所有课程,进行高考准备。
临考试前一个多月,所有考生都集中回校住宿,晚上老师继续讲课,学生加时温习。
将连续三年的所有高考试题,对学生进行考试。
课外作业特别多,每周要写一篇作文,我便是在高三时培养起写作习惯。想不到退休后得以发挥受用。
老师分析,猜测高考试题,辅导学生重点复习。
师生配合,终于一举拿下广东省高考入学率第一,分数第一。
现在江门考生连续6年没有进入全省“屏蔽分数"之列,是有其复习原因的。
大部分学生资质都昰相差不多,成绩好坏,与其临场考试状况有很大关系。而临场状况,可平时多参加考试培养心态。
高考成绩好与坏,与学习环境和方法,师资质量关系很大。
因此,江门优秀学生外流不是主要原因。
本文,对此不作研究,个中原因,想信很多人都明白。
【作家简介】何耀权,广东江门市人,文革前华南工学院毕业,中共党员,高工。历任厂长,总经理,多项科研成果获地,市奖。多篇科技论文发表杂志上。退休后热爱写作,努力回忆撰写江门近代史,乡土人情风俗。曾有数十篇诗词文章在各类报刊,微平台,百度网发表及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