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由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指导、都江堰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和都江堰市总工会主办,都江堰市工人文化宫、都江堰市作家协会、都江堰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承办,在市文化宫举行了著名职工作家、儿童作家马及时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及暨分享会,参加人员有省市各界及嘉宾近50人。
岁月如梭,马老师与文学结缘已是金婚时,祝贺敬爱的马老师文学创作50周年硕果累累!
岁月流金,50年很长也很短,期间马老师为不仅为中国儿童,也为中国青少年及成年读者奉献了大量的精神食粮,在这里,我向为中国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马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岁月如歌,50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段历程,或许辛酸过、甜蜜过、痛苦过、快乐过,马老师从1980年代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作品开始,又在《星星》《人民日报》等众多刊物上频频发表佳作,不仅有诗歌,还有散文、小说等多种体栽作品。马老师这50年用酸甜苦辣为我们演奏了精彩而动人的歌,在这里我,应该还有我们,为马老师鼓掌喝彩!
岁月静好,马老师已为我们负重前行。羌族女作家尔玛梅吉总结得特别好,马老师就是马儿童!他的心永远像儿童一样纯真,像儿童一样开心,他说他不善言辞,其实,他讲话总是那么让人开心,永远都是我们的开心果。在这里,我祝愿马老师永远安康吉祥 永远童心!(岁月都江堰编辑部)
分享会现场(向力民 摄)
下面我们分享一篇马及时老师的作品:
一部手机上的地震短信
一
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11年来,我只换了2个手机号。因为换手机号麻烦死了,要一个个地通知亲戚朋友,还要去移动公司排队实名制,累。
第一次换手机号是因为大家都说联通的信号不好。
第二次换手机号是因为老妻嫌我手机号里的4和7太多,说不吉利,勒令我“马上换!”于是便到街头小摊上,花50元买了个没有4和7的移动号码,至今一直在用。
但换手机和换手机号不一样,手机必须经常换。
因为你老了,忘性就大了。一不小心,手机就给忘在公共汽车上,忘在河边坐过的草地上,忘在旅游点、菜摊边、苍蝇馆子的饭桌下;甚至,在公厕里屙泡屎,也有可能忘在不起眼的隔板上,或者眼睁睁地看着你的手机滑进公厕蹲位的屎洞里!
这点,爱面子的老头儿就不及老太婆了,太婆的手机用绳子拴在胸口或腰杆上,想掉,手机都掉不了。
唉,掉了就掉了吧,你若不掉,女儿也要给你换新手机,所以,汶川大地震11年来,我更换的手机,恐怕已不少于10部了。
二
我用过的手机五花八门,什么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小米、康佳、锤子、华为等等,我都用过。2008年大地震时,我正在用的是一部鹅蛋大小的老式黑色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只能打电话、收发短信,没有其他的功能了。
那些被岁月淘汰的一部部手机,无论多贵,我都毫不心痛地扔掉了,唯独那部黑色摩托罗拉小手机,我小心地珍藏着,至今不舍,因为那部手机记录着许多刻骨铭心的汶川大地震记忆——
那些记忆,那些温暖的文字,犹如飞越茫茫夜色的鸟儿,栖息在黑色摩托罗拉小小的屏幕上“啾啾”地鸣叫。
那是些可以使人的回忆燃烧的鸣叫呵。
汶川大地震刚降临的那些日子里,不知道灾难的终点在哪里的人们,只需收到亲人、友人一个平凡的短信,都像收获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支撑!
那些灾难的日子里,我站在余震强烈的摇晃中读短信,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读得我泪如泉涌……
这部小小的黑色摩托罗拉我怎么舍得丢弃呢?
于是,每换一部手机,我就请女儿把那些地震短信复制到新手机上。后来我买电脑了,女儿说:“爸爸,短信复制到电脑上就可以永久保存了,那破手机,你就丢了嘛!”
但我还是舍不得丢。
我在那个一年开不了一次的旧抽屉里,给那个小小的黑色摩托罗拉,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小角落。
三
夙愿已久。
感谢岁月都江堰编辑部的编辑的年选,这里,我借年选的一个角落,把那些亲友刻骨铭心的短信记录下来,让碎片似的汶川大地震点滴记忆,在文字中相互依偎,与我忧伤而温暖的灾难记忆并存。
汶川大地震亲人友人短信实录:
△2008年5月12日18点30分,马根慧(我的女儿):你们在哪儿?
△2008年5月12日19点56分,马根慧:大伯、五娘、四叔、六娘、七叔、任炜他爸,你们有事联系哈,任炜他们家里有车。
△ 2008年5月12日23点01分,马根慧:爸爸,明天电话通了,就赶紧给我打电话哈。
△ 2008年5月12日23点59分,马根慧:五娘和四叔他们在灌中的操坝头,袁小娟的小灵通电话可以打通。
△ 2008年5月13日0点5分,马根慧:除了六娘他们没有联系到,其他人都没得事,但是大姐没有联系到。
△ 2008年5月13日4点6分,马丁(侄儿,北大教授):六娘一家联系上没有?
△ 2008年5月13日13点43分,邱易东(儿童文学作家):及时,你现在怎么样了?平安吗?
△ 2008年5月13日14点23分,刘绥滨(武术家、青城派第六代掌门人):我们家损,家人平安,我救人受小伤无大碍……如需我们协助支持,请及时联络青城武术馆!刘绥滨与您们同在!
△ 2008年5月13日16点14分,刘平(作家、都江堰报社记者):马老师,一切好吧?
△ 2008年5月13日16点41分,不知何人:马老师,你在哪里?情况怎样?我一直打你的电话打不通。
△ 2008年5月13日17点55分,马丁:我在往成都赶,现双流机场关闭,困在济南。
△ 2008年5月13日20点49分,安南(作家、都江堰电视台记者):你和家人好吗?我和家人还好,但住家楼全垮了……现在成都避难。
△2008年5月13日23点6分,马根慧:你们要注意保暖不要生病,可以走了就到成都去嘛。
△ 2008年5月14日00点33分,班马(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老马,你和家人安全吗?班马韦伶祝福!
△ 2008年5月14日23点10分,马根慧:六娘和幺妈他们在林校坝坝头,马小丁在吉隆坡。
△ 2008年5月15日17点44分,永康(不知是作家李永康,还是亲戚刘永康):问候一声,衷心祝愿平安!
△ 2008年5月16日11点55分,聂平(医生、民盟盟员):我是聂平,一切好,我每天在玉垒山下临时手术室上班,有事来找我。
△ 2008年5月17日8点32分,钟培根(作家):全家平安?保重!
△ 2008年5月19日9点45分,刘秀娟(《文艺报》编辑):马老师,稿件收到,请放心,你们多保重呵!
△ 2008年5月20日0点28分,明琴(四川少儿社编辑):四川卫视紧急公告:今晚到明天可能有大的余震,请你及家人注意安全,请保重,一定、一定。
△ 2008年9月7日9点38分,王泉根(儿童文学理论家):及时先生,在《文艺报》上读到你的地震大作,大震无事甚欣。你的诗集,四川少儿社出来了吗?
△ 2008年11月28日10点5分,安武林(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少儿社编辑):马老师,昨天翻了翻你的书,真好。给我一张照片和一个简介吧,我选你些稿子。另,童话若出书的话,我写序给老师。多保重。
△ 2008年12月3日10点20分,徐鲁(儿童文学作家):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出版城C座1409室海豚传媒。徐鲁祝你平安,一切好,多保重!
四
还有许多地震短信,我也只好忍痛省略了,因为太多、因为太伤心。
当然,那些灾难如尘埃弥漫的日子里,还有许多天天见面的亲人、友人以及不相识的乡亲,他们没有给我那部小小的黑色摩托罗拉发过一个短信——
因为大灾难时已经找不到一句合适的口语表达。每天站在余震的揺晃中面对面时,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声叹息、每一个表情,都是一个沉甸甸的“地震短信”。
唉,人到大忧伤时,忧伤便没有了重量,没有了外形。
这样的大忧伤无法像短信一样记录,所以,我只能在这里淡淡地提及,以此作为这篇短文欲说无语的补遗。
马及时新书《怪人李斯克》插图
马及时作品选 (向力民 摄)
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散文集《美女滥市》《童年旧事》,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有多篇散文入选国家教科书和教材,另有各类文学作品入选全国五十余家选本。曾获四川省第三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成都市第二届金芙蓉文学奖、成都市“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