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丰碑 56
丰碑长青
1965年7月14日拂晓,王杰步行来到了邳县张楼公社民兵训练基地。这是王杰在地雷班讲授的最后一堂课了,所以他今天来的稍早了一些,民兵们还没有起床。王杰就站在门外屋檐下,从黄色背包中摸出一本《为人民服务》,借着微弱的曦光,王杰轻声地读诵着 : “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王杰正读着书,只见东方的朝霞欲红还羞,密林中的小鸟儿早已清歌应曲,婉转悠扬。近两周来民兵训练工作紧张有序,目前已经按部就班地走向了尾声,这是张楼地雷班的最后一堂课了,也是实践操作的最后一堂课,他要带领民兵同志们进行“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训练,这堂课程一结束,这次营首长交给的民兵集训任务就圆满画上句号了!一想到这次光荣任务即将落下帷幕,王杰心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革命力量和昂扬斗志。
东方的红霞轻轻跃出地平线,张楼村的雄鸡一次次报晓,似乎此起彼伏,王杰抬头望了望天,晴空碧蓝,万里无云。 “立正,向右看齐,稍息!”这时,民兵班班长李彦青快速跑来向王杰报告民兵集合完毕。王杰走到训练场,民兵们列队整齐,正等待王教员训话,因为是最后一堂课,王教员要带领大家进行地雷实爆训练,只见今天的民兵小伙子们个个精神抖擞,为学到不少真本事而自豪!王杰扫了一眼整齐的队伍:“民兵同志们,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堂课,也是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训练课。大家知道,一切军事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发挥它的巨大威力!今天这堂课是全部课程中最难最复杂的“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课。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由炸药包(地雷)、雷管、拉火管、绊线四部分组成。大家要特别注意,这种地雷没有导火索,绊线直接连着拉火管,当敌人步兵前进时一旦触碰到绊线,绊线就立即牵动拉火管,然后拉火管作用雷管,雷管引爆地雷瞬间发生爆炸,这样敌人根本没有时间采取防护措施,以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民兵同志们,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大家不仅要注意观察,而且每一环节必须死死记住,不能出现丝毫差错!一边说着,王杰一边示范性包扎着代替了地雷的爆药包。这时罗汉瑞走过来说:“王教员,咱们要是引爆一颗真地雷该多好啊!”王杰说:“防步兵绊发应用地雷同我们自己包扎的这个炸药包原理一样,其杀伤力也一样,我们用炸药包来代替地雷,这是响应军委倡导的勤俭练兵号召!”吴步良凑过来说:“反正我认为炸药包没有真地雷好!” 范志华对吴步良大声说:“ 你又忘记王教员说过的以演为战、勤俭练兵了!”吴步良吐了吐舌头没再吱声。王杰又扫了一眼大家说:“同志们,防步兵绊发应用地雷还得由兵工厂来制造,需要用铁皮来包裹炸药,成本较高,而炸药包呢我们用帆布或硬纸就可以包扎,简单易做,我们自己就能做!需要多少我们就做多少,只怕敌人不够炸的!”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王杰将民兵班带到训练场外一条硬路上,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操作开始。他站在队前,手里拿着拉火管、雷管和绊线,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着,“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的最终目的是,这种地雷在瞬间爆炸,大大缩短敌人逃避的时间,所以这种地雷不能加装导火索。大家注意,这是绊线,这是拉火管,绊线直接连在拉火管上,敌人一旦触碰到绊线,绊线就立即牵引拉火管引爆雷管,这样雷管和地雷几乎同时爆炸。” 王杰边讲解边模拟操作,注意事项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于这种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训练,作为工兵营尖子班的班长王杰已经操作多次,早已轻车熟路,信手拈来!但为了万无一失,王杰还是独自跑到几十米外的一条水沟边,用拉火管连接雷管进行了试爆,当民兵们听到“碰”的一声,第一次试爆成功,王杰还不放心,又试爆了一次!二次试爆成功后,他这才信心百倍地回到了训练场。
民兵们早已在路旁挖好雷坑,并围在雷坑四周,静静地看着操作,默默地记着每个步骤。王杰又带着大家简单复习了一遍地雷埋设与操作要点,最后开始实爆训练。这时,范志华说:“王教员,这是最后一次课了,要不,这次地雷试爆由我们民兵来操作!”王杰说:“不行,你们才刚刚学习了十几天,这种绊发地雷没有导火索,非常危险,还是由我操作吧!大家要仔细观察!”王杰说完,一腿跪着,另一腿蹲在坑边。民兵们怕看不清楚,两米之内的空间里,十二人紧紧地围了两圈,十一位民兵,一名人武部的干部,他们的名字是:林义群、龚茂才、李彦青、庄海之、侯振林、吴步良、罗汉瑞、郭文武、刘成喜、周世忠、范志华、庄海忠。其中周世忠、林义群、庄海之三人离炸点中心只有四十余公分。
王杰双手抱过炸药包轻轻放入坑内,然后小心地安上启爆装置,又熟练地用一尺长的绳子打了个子母扣,并小心翼翼地系在拉火栓上,一切准备完毕,王杰开始埋土,他最后对大家说:“埋雷过程需要伪装,不能暴露出新土的痕迹,要保持路面原样,一定要像战场上那样,不让敌人发现我们的蛛丝马迹!” 接下来,他用铁锹铲土回填,他将土轻轻地轻轻地撒在炸药包上,刚铲到第三锹时,突然一声细微的响动,这时意外发生了!拉火管突然失控,王杰非常清楚,拉火管已经作用了雷管,由雷管引爆炸药包只有短短的0.75秒!让大家迅速撤离现场已经来不及了!将炸药包抛远同样也来不及了!王杰凭着丰富的爆破经验,完全可以后仰自救以保全自己,然而周围还有十二名阶级兄弟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王杰纵身一跃,他毅然决然地扑向了炸点……
这就是王杰同志为张楼民兵地雷班教授的最后一堂课!他以雄伟壮丽的龙腾虎跃之姿,为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永不凋谢的嘹亮军歌,他这气贯长虹般纵身一扑,在天地间划出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惊天地而泣鬼神!二十三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在这一爆炸的瞬间便戛然而止!
1965年7月14日中午,赵英玲去草垛拿柴禾准备做午饭,忽然从南面刮起一阵大旋风直向她扑来,围着草垛旋转几圈,她的头上、身上沾满了草沫,赵英玲顿觉莫名的惊恐、全身寒彻!她打了个寒颤,心中突然跳出了一种不祥之兆!难道徐州的王杰出事了?难道金乡老家的父母出事了?她胡乱想着背起柴草就往家跑,恰逢王儒堂下班回来吃午饭,一见小玲如此惊恐的样子,王儒堂就说:“小玲,别跑,你这一跑,外人还以为咱家出了什么大事!” 一连几天,赵英玲心神不宁,夜不能眠。她偷偷看看王杰的父母,突然发现全家人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十几天后,部队来人了,为首的是徐州部队工兵营的副营长张岩,他们在当地人武部干部的带领下来到王杰父母家,几个军人进屋后脸色凝重,赵英玲预感到王杰在部队一定出了大事。张岩走上前先握着王俊亭老人的手自我介绍说:“大爷,我是王杰同志所在工兵营副营长,我叫张岩,今天特地来看望你们。”然后,没有说话,转身又看着王杰父母王儒堂和张淑英,也许全家早已预感到什么,似乎有了心理准备,张岩副营长含着眼泪走到王杰父母面前,紧紧握住了王儒堂的手说:“大叔,你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个好儿子!为毛主席培养了一位好战士!王杰同志入伍四年来,他努力工作,任劳任怨,三次评为五好战士,二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业务能手和技术标兵。”说着张岩又停下了话语,这时王儒堂、张淑英的眼中已经涌出泪水,他们似乎已经明白了徐州部队的来意,张营长继续说:“四年来,部队每次有重大任务,不管抗洪救灾,还是架桥开洞,王杰同志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天津抗洪救灾中,王杰同志不顾危险在滚滚洪水中为突击队探路,在沂蒙山区施工时,王杰同志被沥青烫伤,忍受着巨痛仍然继续工作。王杰同志团结战友,热爱战友,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被战友们亲切誉为工兵营里的活雷锋!”张岩又停顿下来,王儒堂忍着巨痛对张岩说:“首长,你说吧,王杰他怎么了?你说吧!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张岩副营长用手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哽咽着说:“就在十天前,我们工兵营奉命去邳县大运河进行武装泅渡训练,我们应当地人武部的请求,对当地民兵地雷班进行训练,王杰同志被工兵营派去为地雷班做业务教导,在一次实爆训练中,炸药包突然意外爆炸,王杰同志为了保护在场的十二位民兵和干部,毅然扑向了炸点!王杰同志是工兵营的爆破能手,是工兵营的尖子班班长,在爆炸发生的关键时刻,他完全可以后仰自救,完全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王杰同志并没有这样做,他为了挽救现场的十二位民兵和干部的生命,而是奋不顾身地扑向了炸药包。王杰同志牺牲后,根据邳县人民的强烈要求,并经上级同意,我们将王杰同志的遗体安葬在了王杰牺牲的民兵训练基地,王杰同志的追悼会由营长丛英达主持,营政委周循致悼词……”没等张岩说完,赵英玲飞快奔回了自己的小屋,她趴在床上放声痛哭起来,直哭得天昏地暗!直哭得昼夜不分!直哭得人事不省!她怨恨王杰如此狠心地将自己抛下!她直恨平生命苦无处诉说!
王杰牺牲的噩耗让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张淑英的双眼几乎哭瞎,但她忍受着巨痛坚强地对几个孩子们说:“你哥哥是为了救十二名民兵和人武干部而牺牲的,他应该这样做!这才是我的好儿子!这才是你们的好哥哥!”
痛苦万分的赵英玲为王杰写下了最凄悲又最壮丽的一首歌词:
“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烈玫的壮根盘踞深扎在我的心扉之泥;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玫瑰的腾须缠绕着脑际;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你无私奉献的精神牵引着我的神识;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你人生的光辉普照在我的心里。”
“抹不去的记忆,抹不去的记忆,王杰抹不去的记忆,王杰!王杰!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王杰,王杰,王杰,我永远永远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王杰,王杰,王杰,我用歌声呼唤你,王杰,英雄王杰——永远的丰碑!”
不朽的丰碑 57
战友同学
王杰1961年应征入伍时是和金乡一中的同学辛庆文、韩义祥、侯兴家、辛养法、王振财、杨杰等是一起走入徐州军营的!辛庆文更是与王杰自城关完小三年级时就是同校好友,后来因为王杰生病及辍学,两人短暂分离,其后王杰又考入金乡一中,与辛庆文继续在同一学校读书。自从两人相识以后,志同道合的他俩,平时几乎形影不离,他们一起去羊山陵园祭奠烈士,一起劳动学习,直到一起走进军营开始四年工兵生涯!王杰与韩义祥也是同学加战友,新兵训练结束后,两人同时分配在工兵营一连二排做同排战友,1964年11月又同时参加“郭兴福教学法”集训,并同时提为二排五班、六班的班军事教导员、班长。得到王杰牺牲的消息后,韩义祥立即跑到爆炸现场,他含着眼泪在炸点周围方圆几十米的范围内,为亲爱的战友搜寻遗骨,王杰追悼会后他又陪同连队副指导员赵彦青去金乡华堌村及金乡一中报丧慰籍,同时韩义祥还根据坦克二师的安排,收集王杰在家乡及学校留下的学习及生活用品。王杰的同学侯兴家在王杰牺牲之后,则接任了国防部命名的“王杰班”的第一任班长,他把王杰精神原原本本继承下来,并大力弘扬下去!这让王杰精神在整个徐州部队乃到全国军队中发扬光大,王杰牺牲后,王杰生前所在的徐州部队至今仍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王杰部队”。
在王杰的同学之中,辛庆文是第一个跑到爆炸现场的!营通讯员报告说王杰真的牺牲了,辛庆文一听急奔出会议室,往东一看,东墙有一人多高,他不顾一切地飞跃而起,翻墙而过,这时他看到八九个民兵相互搀扶着走来,血迹斑斑,衣衫破烂!他顾不上这些,飞速扑向炸点!王杰遗体离炸点只有半米,眼睛还没闭上。辛庆文立即抱起王杰大声喊着:“王杰!王杰!你不能死!你不能死!”泪水夺眶而出滴在王杰脸上,这时的王杰双手膝盖已经炸没,辛庆文用一块没有血迹的帕布擦了擦王杰的眼睛,并擦掉了落在王杰脸上泪水,王杰这才闭上了双眼,这块帕布既有自己的泪水又沾着王杰的血迹,辛庆文将这块血布紧紧握在手中,这是王杰留给自己的最后纪念物!
王杰就这样走了,他走得极其悲壮而又从容!悲痛万分的辛庆文泪眼朦胧地回忆着与王杰在一起的历历往事:他与王杰自1954年在金乡县城关第一完小认识并一起同校学习,两人从此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辛庆文还记得1964年工兵营在沂蒙山区施工打凿坑道时,辛庆文负责的坑道口与王杰负责的坑道口相隔一个山谷,两人经常远远地挥臂招手。当时,王杰分在爆破组,辛庆文则负责打炮眼。一天,辛庆文接到家中电报:父亲病逝。然后,他准备回家奔丧!下午黄昏时,辛庆文突然听到有人喊他,“庆文,庆文!”他回头一看,是王杰跑了过来,他脸上还沾着泥巴,军鞋又脏又破,手里拿着一条准备缝洗的旧军裤,王杰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庆文,听说辛伯父他老人家去逝了,我心里非常难过,营里已批准你回家奔丧,我不能和你一起回去,你就替我带点钱给辛伯父买些纸,买些祭品吧,回到家后,代表我们全家慰问辛伯母,也算尽了我一点孝心!”说着,王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卷钱来,就往庆文手里塞,辛庆文一数是三元六角,他连忙说:“王杰,不行,这钱太多了,我就留下一元钱就行!”说着又将余钱还给王杰,王杰见状,扭头立即飞奔而去,那条磨出洞来的旧军裤却落在石头上……
辛庆文还记得:1965年7月6日,师里通知辛庆文代表坦克二师和济南军区参加与北海舰队在青岛开展的5000米武装泅渡比赛,结果辛庆文获得冠军。当辛庆文从青岛返回徐州营房后,得知部队正在邳县开展泅渡拉练,师领导决定让他去工兵营做游泳教练。他赶到邳县张楼的临时军营,向营首长将上述情况一并做了汇报,营首长让他同时也兼任民兵泅渡队的游泳教练。第二天,部队开始泅渡训练后,辛庆文则在部队训练地和民兵训练地两边来回跑,两边指导。7月13日,也就是王杰牺牲的前一天,辛庆文出营时正好碰到王杰去训练民兵布雷,王杰半开玩笑地说:“庆文,你教民兵泅渡训练可要多加注意,别淹着人家。我听说,曾经有个女民兵,就是在泅渡训练时被水淹死了!”辛庆文拍了拍胸脯说:“王杰,你放心,只要大家按我说的做,保准不会淹死人!”
第二天,早晨刚下过一场小雨,黎明之前雨过天晴,东方露晓,但辛庆文感觉闷得喘不过气来。这天,营里通知辛庆文参加营党委扩大会议,这时的辛庆文已经是营预备党员。会议设在张楼中学南边一个大院的堂屋里,堂屋里坐着二十几个人,包括营连首长,还有全体党员,作为预备党员只是列席会议。周循政委开始讲话:“这次会议是我们工兵营讨论年中评比的事情,先前各连队已经开始了初评工作……”话音未落,一声爆炸声“轰”地传来,窗户纸都震得沙沙作响。有人大声说:“教民兵布雷用这么多炸药干啥?”不一会,营通迅员丁德然匆匆忙忙地跑来,站在门口大声说,“报告首长,刚才爆炸时,出现了意外,王杰同志牺牲,民兵们全部受伤!”辛庆文一听,坚决不信,他对着门口大声说:“炸药中又没用铁壳,炸不死人!”丁德然又重复一次:“报告首长,刚才爆炸时,王杰同志真的牺牲了!”
听说王杰出事,周政委立即宣布休会!人们一下涌出会场,向爆炸点跑去!站在现场的陈学义不知所措,这时辛庆文飞速跑来,他抱着王杰的遗体哭泣。陈学义先转了一圈,寻找王杰炸飞的骨肉,又用手指头摸了摸王杰的鼻子下边,轻声地告诉辛庆文:“王杰已经没有呼吸了!” 他看到王杰身上有一个血洞,血已流尽,两位战友趴在战友身上不禁嚎啕大哭起来。陈学义一边哭一边说:“王杰,你快醒醒呀,早上我们一起来的,你要站起来陪我一起走回去!剩下我自己,我怎么向首长交代啊!” 辛庆文悲痛欲绝:“ 王杰,我的好兄弟,咱俩从完小、中学、部队几乎都在一起,说好了兵役期满后一起复员回家!我还答应你娶赵英玲时我去当主持!王杰,你为啥说走就走了!” 听到两个战友趴在王杰身上大声哭喊,在场的战士、民兵及群众无不动容!连长刘德林赶到王杰牺牲现场后,看到王杰沾满鲜血的身躯,几次哭昏过去,悲痛欲绝的他被通迅员杨振修架回了连部。坦克二师工兵科科长田永泰、工兵营营长丛英达在王杰牺牲现场,第一时间测量、调查所获数据。这时工兵营的战友们都赶了过来,张玉甫带领战友们将王杰的脸清洗干净,又将王杰军衣整理了一下,大家一起将王杰遗体抬到了社场外围小屋里的床上。一天,整整一天,全连官兵没人能咽下几口饭,极度的悲哀笼罩着工兵营一连每个官兵的心头!
辛庆文哭了好一阵后,慢慢冷静下来,再次环顾现场,炸坑的南面不到一米是条一米多深的长沟,他搞不明白,王杰怎么会被炸死呢?炸药如果爆炸,王杰第一反应就是后仰自救,老工兵都知道,导火管作用雷管,雷管引爆炸药,这大约需要一秒,作为优秀工兵的辛庆文非常清楚,如果拉火管出现意外,突然引爆雷管,在炸药包爆炸前的这一秒完全可以后仰自救,根本炸不着!王杰与辛庆文俩人都是工兵营一级爆破能手,对于这些专业常识辛庆文一清二楚,他敢肯定,王杰一定是为了救现场的十二位民兵与人武干部,才将自己的身体压上炸点。这时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辛庆文急忙举起手中的血布,对着炸点高喊起来:“ 王杰,王杰,我的好兄弟,你绝对是为保护民兵而牺牲的,我了解你!王杰!你别离开我!我一定把你带回家! 王杰!你别离开我!我一定把你带回家!你是金乡的英雄,你是金乡的骄傲!”他一连喊了四五次,然后又将血布装入口袋里……这时,只见营连首长和同志们纷纷来到现场,周政委让大家保护好现场。二十年后,辛庆文将手中的这块血布,献给了金乡县设在羊山烈士陵园的王杰纪念馆,这是后话。
辛庆文站起来,他缓缓地围绕现场走着,久久不愿离去,突然他又想起几个月前的一幕:4月30日,他和王杰一起去师图书馆看书。两人坐在一起,王杰正翻看雷锋日记,辛庆文问:“王杰,咱该做个什么样的人?”王杰说:“红军不怕苦,不怕死,雷锋不忘本,做好事,人民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也要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辛庆文赞同道:“你说的对,我们要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样的战士才能真正地战无不胜。”
王杰牺牲五十年后, 2015年7月14日,王杰中学为这个学校的优秀学子王杰同学隆重地举行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王杰当年的同学、老师、学校领导等一同来到了位于羊山烈士陵园的王杰纪念馆,在这里金乡县人民政府专门为王杰同志建立了纪念馆。这时,已经七十四岁高龄的辛庆文被几个一中学生搀扶着走在人流中间,他一边走一边说:“王杰,刘思代,我来看你们了!王杰,刘思代,我来看你们了!”然后,他又对学生们说:“那是1957年,羊山烈士陵园刚刚建立不久,我们金乡一中的学生协助县人武部门一起收集散落在金乡各地的烈士遗骨。当时,我叫上了正休学在家的王杰参加了这次收集烈士遗骸的活动,我和王杰起的坟,正是刘思代小烈士的遗骨,我们把刘思代遗骨装入草筐并抬上军车。这位小英雄牺牲时只有十七岁,他是被机关枪打死的,身上遗有很多子弹,其中一颗子弹还卡在眼眶骨里,我们为了维持原貌,就没有取出子弹。我和王杰参军入伍,临走前我们又以军人身份专门来这里祭奠过刘思代烈士。” 辛庆文仰头看着羊山顶峰的英雄纪念碑又自言自语道:“王杰,刘思代!你们都是祖国人民的英雄,我今天来看你们了!以前,是我和王杰两个人来祭奠刘思代小英雄,今天是我一个人来祭奠你们两位大英雄,你们一个在解放金乡县城时为国捐躯,一个在保护十二名民兵干部时为民献身,你们都生的伟大,也都死的光荣!我给你们带来了金乡的好酒,我老伴还为你们做了几样好菜,我今天就在这里陪着你们一起吃……”说着说着,辛庆文已是老泪纵横,周围的老师学生们听了无不泪流满面……
今年是王杰同志牺牲五十五周年,为了让王杰纪实小说更加接近原貌,2020年7月初的一天晚上,笔者在金乡县组织部门的安排下,专门采访了王杰的亲密同学加战友韩义祥同志,年近八旬韩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我向韩老提出了十几个在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他都一一作答,我请求韩老对王杰纪实小说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他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当我们谈到英雄王杰时,韩老眼中充满着对战友的无限热爱,他说:“我们这批同学加战友中,我年龄较小,我和王杰曾在金乡一中初中部有过一个学期的短暂同班,王杰在校时学习认真,劳动积极,愿意帮助别人。我俩在新兵训练结束后,又分到同一个排,王杰在二排五班,我在二排六班,后来,我们一起参加集训,同时提为班军事教导员,同时提为班长。我俩常常一起研究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我们带得两个班又同时成为营尖子班!在天津抗洪救灾中,我们俩争先恐后,都表现非常突出。在沂蒙山放工时,我是运料班副班长,王杰是爆破班副班长,我们俩互相鼓励,互相照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将探亲假期让给了我,并将自己准备结婚用的天蓝色高领秋衣让我穿上,说探亲期间也许相亲时会用上……”老人说着自己的亲密战友王杰同志,不知不觉中眼里已经噙满了泪花……
不朽的丰碑 58
三次追悼
1965年7月14日上午,坦克二师司令部值班室接到在邳县张楼正在进行野营泅渡训练的工兵营打来电话报告:该营一连五班班长王杰在当天早晨训练民兵时牺牲了。师长杨金山、政委史世屏立即主持召开团长、政委和直属营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通报工兵营的电话内容,要求所属部队加强安全工作。这时,邳县人武部领导来到坦克二师,反映邳县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将王杰安葬在邳县张楼,部队党委同意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请求,决定7月15日上午为王杰同志举行葬礼。
王杰同志牺牲后,这位英雄舍身救民的事迹不胫而走,迅速传遍苏北大地!包括被救民兵在内的当地群众都纷纷自发地、以各种形式悼念王杰同志。有的从炸点取土纪念;有的用特制木框围圈炸点纪念;有的在炸点附近摘帽肃穆纪念;有的遥想王杰所在地的位置鞠躬纪念;有的唱着悲壮的英雄颂歌纪念…… 当地有位叫龚李氏的老人72岁了,听说王教员为了保护当地民兵而英勇牺牲后,她专门为王杰同志买了冥纸供品前来炸点祭奠,她一边烧着冥纸一边自言自语地哭诉着,“这位解放军同志,你生前是为救咱老百姓死的,你是个好人。都说,人死了和活着一样,在阴间也要花钱,听说你家在内蒙古,没有亲人来为你烧纸钱,我就给你祭供烧钱吧。你是个解放军好战士,你好好走吧,只要我活着,年年都来给你上坟…”老人家烧着一张张祭纸冥钱,发出一声声悲泣,俨然像母亲祭送遇难的儿子一般,这一幕让现场的群众无不热泪盈眶……
作为一个普通的士兵,王杰的事迹感动着邳县人民。张楼人民默默地买来邳县当时最好的楠木,他们又请当地最有名的木匠为王杰同志打造了一口棺木,棺木被漆匠们粉刷得大气别致而又庄严肃穆。
7月14日下午,王杰的生前排朱玉沛排长带领着王杰的战友为王杰着装整容。大家轻轻给战友脱去附在身上血衣,梳理着英雄凌乱的头发,就在他们换衣服时翻动王杰的瞬间,突然遗体腹部“砰”的一声,这是爆炸时残留在胸腔的气体这时才释放,听到响声,大家对着遗体一齐敬礼,然后含着泪默默地为英雄忙碌着。事后朱玉沛在回忆王杰同志时这样说:“王杰牺牲后,我给他穿衣服。他的两只手,从胳膊肘往下,都炸没了,脸有些发紫,胸部有个拳头大小的洞。他身上的衬衣,只剩下领子和肩膀部分的布片,我用报纸包好拿回了部队。袜子也冲没了,只剩下腰带。王杰牺牲后,民兵对他很崇敬,身上崩的王杰的遗骨都想作纪念,不想让大夫取。县武装部用了最好的木头,为王杰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棺木,准备运往邳县烈士陵园。张楼的老百姓不让运,被救民兵及家属都向领导请求,说他是俺们的救命恩人,应该葬在张楼,让咱们子孙后代永远吊唁。上级党委同意了群众的请求,将王杰安葬在邳县张楼,并在此修建了王杰纪念馆。”战士们默默地为王杰后事准备着,王杰生前工作勤奋,所有衣服都已磨破了,没有新的衣服,为了给英雄多准备几套新衣服,几个战友拿来了自己的新军装,其中张玉甫更是将自己全套崭新军装全部奉献!他们要为这位并肩战斗的英雄战友送上最后一程……
7月15日9时许,王杰追悼大会正式开始。也许人有正愿,天必应之。这次追悼会刚刚开始,只见天上飘着毛毛细雨,也许感动了苍天及时垂泪!工兵营政委周循怀着沉痛的心情为王杰同志致悼词,他悲痛万分地说:“同志们,乡亲们,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王杰同志,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他是人民的好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同志生于1942年10月10日,他从小喜欢读书,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爱憎分明。在学生时代,他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劳动标兵。1961年8月,王杰同志放弃升学的机会应征入伍,先后在工兵营一连二排担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在四年的工兵生涯中,王杰同志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改造自己!在天津抗洪救灾中,他不畏牺牲,在滚滚洪水中为战友们探路抢险。在沂蒙山区国防施工中,他右手烫伤,依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为了革命事业,王杰同志三推婚期,四推探亲假期,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日常生活中,王杰同志团结战友,关心新兵,勤奋好学,大公无私,被战友们亲切誉为工兵营里的活雷锋。同志们,乡亲们,我们要牢记这个庄严伟大的日子,这个永远让我们怀念的日子!1965年7月14日!就在这一天,王杰同志为了保护十二名干部民兵的生命,以身护民,毅然献出了自己年仅二十三岁的生命!王杰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重于泰山!他为革命事业而死,他死的光荣!王杰同志的英雄壮举感天动地!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把王杰同志一心为革命的忠诚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精神弘传下去,发扬光大。同志们,我们要接过王杰手中的枪,继承王杰未竟的事业,坚决跟党走,紧跟毛主席,做一个坚定不移的革命者!” 当周循政委最后说到“王杰同志千古”时,工兵营全体指战员以及自发而来的数百名群众顷刻失声痛哭,参训的民兵们哭着说:“王教导员,你是为了救我们才牺牲的,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稍后,大家向遗体告别。只见王杰的遗体静静地躺在棺木之中,棺木周围摆放着花圈、花篮和各种祭品,王杰的脸上带着安祥与从容,好似沉睡未醒,一袭崭新的军装更加衬托出他的英武雄姿!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走过英雄的身旁时,发出心碎胆裂的痛哭声,他们久久不愿离去,总想多看一眼亲爱的战友,总想再陪陪自己的同营兄弟。最后,全体官兵围着棺木向英雄作最后的军礼壮别,在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痛哭声中,棺木合盖,下葬入穴,现场近千名官兵与群众列队送行,只见悲泣淹地,只闻哭声震天。天上翻着乌云,地上嚎啕泪淋,所有的战友们共同悲送自己的战友王杰走完23岁征程……
追悼会不久,王杰事迹与王杰精神引起济南军区直到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上级决定,为王杰同志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1965年9月26日,七千余人参加的王杰烈士追悼大会在徐州隆重举行。会场前方王杰烈士的遗像黑框围护黑纱悬垂,两旁挽联醒目写着:“壮志凌云生如雷锋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英雄献身重如泰山真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遗像周围摆满了各种花圈与挽联。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政治委员黄志勇敬送的挽联内容是:“毫不利己实一心服务人民;临危不惧真人民英雄本色。”邳县张楼人民送来的挽联内容是:“训练民兵奋不顾身,壮烈堪比董存瑞;舍己为人可歌可泣,英雄再现黄继光。”一排排花圈寄托着军民对王杰烈士的沉痛悼念,一纸纸挽联书写着官兵们对王杰同志的无限哀思,一声声呼唤传送着战友们对王杰的无限思念。
王杰烈士追悼大会由坦克二师新任师长邢同立同志致悼词。邢师长充分肯定了王杰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高度赞扬了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中央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林木彬在追悼大会上讲话,他说:“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同志,为了十二个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临危不惧,英勇献身,表现了人民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热爱人民的赤胆忠心。王杰同志为人民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林木彬参谋长高度赞扬了王杰同志的英雄精神,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并肯定王杰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
济南军区政治部崔毅同志在追悼会上讲话,他指出:“王杰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最根本的是要像他那样学习毛主席著作,联系实际,改造思想,长期坚持,言行一致,使自己的一生,成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一生,成为革命的一生,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济南军区装甲兵政委罗通同志以及68军政委李布德、江苏省代表、徐州市代表、王杰生前所在连队代表及邳县张楼地雷班民兵代表先后在大会上发言。
王杰的伯父王廉堂代表家属在追悼大会上讲话,他说:“王杰是金乡抚育的好孩子,是部队培养的好战士,他为大伙而死,死得光荣!”
大会宣读了济南军区装甲兵党委关于开展向王杰同志学习的决定,决定号召装甲兵全体干部、战士、职工和家属,认真学习王杰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像王杰那样学习毛主席著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像王杰那样,以英雄模范为榜样,自觉地改造思想,树立起把自己锻炼成革命接班人的雄心壮志。
1965年11月6日下午,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在王杰的母校金乡一中召开了有金乡各界代表3000多人参加的追悼烈士王杰大会。在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副省长粟再温代表省委、省人委宣读了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学习王杰同志活动的决定》。济宁地委副书记李超然致悼词,他说:“今天,山东省委、省人委在金乡一中举行王杰烈士追悼大会,并宣读了省委、省人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学习王杰同志活动的决定》,济宁地委完全赞同省委、省人委的决定,并立即在济宁地区开展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活动。王杰同志是从金乡一中走出的英雄,但他是济宁人民的骄傲。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为了保护十二名阶级兄弟,王杰同志毅然扑向了即将爆炸的炸药包,他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金乡一中的前身是由中共湖西抗日游击大队于1940年创立的湖西中学,这是一所红色学校,它在战争年代为党和人民培养输送了一千多名干部,学校最初几代领导人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所以这所学校自成立起就为后人种下了红色基因、革命基因、英雄基因。王杰在金乡一中就读三年,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灵魂就在这里汲取营养,感谢金乡一中为中国人民培养了一名好学生,为党和军队培养了一名好战士。我们要像王杰同志那样学习毛主席著作,献身革命事业;我们像王杰同志那样自觉改造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杰同志为人民而死,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们要学习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自己锻炼成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接班人!王杰同志永垂不朽!!”11月10日,中共金乡县委召开全县学习王杰广播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卢洪作了动员报告,大会宣读了中共金乡县委、县人委贯彻执行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学习王杰同志活动的决定》的通知。会后,金乡县委又组织了280多人的王杰事迹报告团,深入各公社、生产大队宣讲王杰的英雄事迹和高尚的革命品质。一个向王杰学习的活动迅速在全县开展起来,关心集体,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在英雄的家乡成为时代风尚。
王杰牺牲后,王杰的日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曾作为名言被许多青年抄上笔记本。《王杰我们的好榜样》、《愿把青春献人民》、《王杰的枪我们扛》等一首首歌颂王杰的歌曲唱响英雄家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英雄远去,英名留芳,丰碑长青,地久天长!1965年11月17日,王杰的全家人在他牺牲四个月后,留下了一张同英雄魂聚的全家照。在王杰牺牲后,王杰父亲王儒堂给部队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这样说:“王杰虽然牺牲了,但我认为他是光荣的,应该这样做,这是党和毛主席他老人家教育的结果。我们一定把悲痛化为力量,更好地工作,不给党和国家找任何麻烦,也不用政府照顾我们。”
为了纪念王杰同志,1968年王杰故里山东省金乡县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1985年王杰用生命掩护下来的张楼民兵地雷班被江苏省军区命名为“王杰民兵班”!王杰生前的小学更名为王杰小学,王杰生前的中学更名为王杰中学。王杰事迹及其王杰精神更是通过媒体在全国传颂,成为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是无限的,王杰精神的火炬就这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丰碑永存!时光荏苒,五十五年就这样过去了,英雄王杰的名字依然响彻在华夏大地,王杰精神依然绽放着新的时代光芒,英雄王杰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