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杏扁的趣闻轶事
文 /刘建军
去年夏天回乡避暑,恰逢大杏扁的收获季节。
去年有杏扁树的农民兄弟起早贪黑忙的不可开交。经过几天的询问和观察,知道去年的大杏扁丰收了!怪不得人们忙的没白天没黑夜的。每天早晨不到五点钟,就有许多年轻女子成群结队的骑着电动车从门前经过,一问原来是去打工,帮助杏扁树多的人拾杏去了。晚上八九点钟了,仍然有人在挑灯干活 ,近前一看是在“打杏”。 哦,什么叫“打杏”?哈哈 ,我也是才知道什么叫“打杏。”过去所谓的打杏,是指用长木棍举的高高的从树上往下来打杏。现在的“打杏”,是指用专门制作的小型电动机器把杏果打碎,把杏扁核分离出来,然后把打碎的杏肉倒掉。从运输到加工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了!再不是我记忆中的,把杏用扁担、筐担回来倒在院子里,然后用手一个一个的掰开杏果取出杏核了。你不相信社会进步了?咱的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了!

小时候,看见的杏树是院子里的一两棵树;长大了,参加了工作视野宽了一点儿,看见有的村的杏树园子里面有几十棵树,觉得不简单,很可观;现在,一般的农户有几亩杏树、有的农户有十几亩杏树,大户竟然有几十亩杏树!这是什么概念?和过去孤陋寡闻的见识简直就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么多杏扁等着用手掰?那才是是痴人说梦哩。怎么这才十几年的时间,突然就增加了这么多杏树呢?哦,原来是前几年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产生了效应。国家前几年曾经实行过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政策。让农民把边远、山坡、沟岔、瘠薄不适宜种粮食作物的土地,发展成经济林地,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鱼则渔”的发展道路,扭转“以粮为纲”过度开发,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方向。恐怕农民在经济林幼苗期间减少收入,国家每年给农民发放现金补贴。并且是直接给农民打到银行卡上,有效的避免了中间盘剥克扣。可见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大杏扁这个物种,其实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物种。发展到张家口地区也就是四十几年的事情。过去,张家口地区一般栽植的都是鲜食杏。每年小暑节后杏果陆续上市。杏仁有甜的有苦的,甜杏仁吃了,苦杏核有的人扔掉了,有的人收集个半斤八两卖到供销社的采购站,供销社收集起来交给药材公司。因为苦杏仁虽然有小毒,但是,是中药中止咳平喘的主要药材。也有人把苦杏仁用土办法榨油,叫“杏子油”,讲究美的女人们用来养护青丝,类似现在的发油,游走在大街小巷的货郎摇着“拨浪鼓”沿街叫卖。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还是“计划经济”年代。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活跃城乡市场,上级开始号召生产队在边远、山坡、贫瘠之地种植经济林。根据张家口地区的气候条件,除了坝上各县以外,坝下地区涿鹿、怀来盆地一带发展苹果、葡萄、梨、桃,其余的县提倡发展大杏扁。
据林果业方面的专家介绍,大杏扁具有“丰产、稳产、果肉薄、果仁大、离核、仁皮金黄鲜艳、纤维多”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中医认为,大杏扁仁具有“补脑强肾、泻火健胃、止咳润肺、养颜生津、促发育、抗衰老”的功效。是人类期盼的“功能食品”,备受国际、国内市场青睐和广大消费者欢迎。尤其是以“龙王帽”、“优一”这两个品种为名牌产品。

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实好,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地区行政公署专员韩智飞同志(正厅级、祖籍蔚县白乐镇)经常深入公社、大队、田间地头,宣传、启发干部们解放思想,认识新生事物。别看他岁数大,穿一双解放鞋(俗称黄胶鞋)爬沟上崖不比年轻人差,仔细查看已经栽植好的杏扁树的长势,和社员们讨论有关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和人们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发展大杏扁是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活跃城乡市场、扩大供给一举两得的好事!
大概是在一九七四年和七五年期间,韩智飞同志连续二年在吉家庄公社召开部分公社干部座谈会,专门听取有关大杏扁发展情况的汇报。因为会议同时包括“发展养殖业”的内容,所以笔者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就宣布:不须说空话、虚话、套话、假话,直奔主题说你所在的公社,去年成活了多少亩?今年新栽植了多少亩?现在总共有多少亩?

首先汇报的是常宁公社、北水泉公社、王庄子公社等几个发展的比较早比较好的公社。接下来其它公社先后汇报。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韩智非同志亲自在自己的工作日记本上记录汇报内容,无须秘书代劳。边记录边把去年你这个公社的汇报记录翻开看。不时地询问一些儿情况,和汇报的人互动交流。没有多长时间,人们发现这位老领导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了!下面的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只见他既不写了,也不看那个笔记本了。等这个人“汇报”完,韩智非同志收敛了和蔼可亲的面容,说:“今天就汇报到这里吧!”大家一听,觉得有点儿不对劲,明明还有几个公社没有汇报哩,怎么就说“今天就汇报到这里吧?”都纷纷振作精神坐在那里,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韩智非同志放下笔说:“没有意义了!你们有的人说的牛头不对马嘴。今年说的和去年说的不搭边儿,连个算术式子都摆不来!想糊弄我老头子是糊弄不下去的!就是编假的你也没有编的合乎逻辑,还听这有什么意义呢?”然后摇了摇头说:“唉……,此风不改 ,误国误民!”说完以后, 扭头和陪同的县里的干部说:“宣布散会吧。”他一边往起来站一边自言自语的说:“什么时候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就好了。”

散会了。时间不到上午十点钟。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唯一的一次“散会最早”的会议。参加会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观相视无语,如鱼鲠在喉无话可说,不得不尴尬的悄无声息地走出了会场。
人心都是肉长的。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都觉得惭愧!用自己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漂浮不定、看着椽头报数字的工作作风去糊弄人,问心有愧!愧对这一位心里想着农民、想着农业、想着农村,而不辞辛劳、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工作的老者!
现在,韩老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愿望实现了。发展大杏扁已经“变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啦”!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颇具规模的产业,形成了一个农民增加收入的项目了!
韩老一定会在九泉含笑。

作者简介 :刘建军,网络昵称 - 好老汉儿,蔚县桃花镇人。年已古稀,中共党员,退休蜗居于涿鹿县城。热爱文学,崇尚自然,时有拙作发表于各微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