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鸟记(三)
文:幽兰小诗 摄影:深深
风雨无阻、如约而至,这两个词用在摄影人的身上很贴切,毋庸置疑,无论哪一种事物,热爱是起源,因为热爱,你会克服一切困难,更不用说酷暑难耐了,周末又至,又一次踏上拍鸟的行程。
去多了天泉湖湿地花海,30公里的路途倒不觉得远,只不过043县道正在翻修,需要绕道而行,穿越林间小道,绿树成荫,其间有蝉鸣不绝于耳,偶有村民在路口拐弯处叫卖各类水果,玉米,倘若有兴趣,还可买点带回家,绝对是一件乐事。



这次来我们主要拍水稚,再找找青头潜鸭,说起水稚这个鸟,简单介绍一下:(水雉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脊椎动物,鸟纲,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属。俗称水凤凰、凌波仙子。栖息于小型池塘及湖泊旁,为常见的季节性候鸟,繁殖于北纬32°以南的中国广大地区。
水雉是鸻形目水雉科的一种中小型鸟类,分布于中国南方、南亚次大陆及东南亚等地区。模式产地:菲律宾吕宋岛。
水雉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开放性湿地中,主要为淡水湖沼。因其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且体态优美,羽色艳丽,被美称为“凌波仙子”。(此介绍来自百度)



按地里位置,我们这里属温带,不过水稚还是来了,应该说是天泉湖湿地花海的湿地环境及淡水资源还是适合水稚栖息的,听说天泉湖湿地花海水稚最早是朱兴明老师和陈海老师去年发现的;水稚属候鸟,它们去年离开,今年又回,倒是给我们一个一睹其芳容的机会,叫它水凤凰或凌波仙子还真是名副其实,你看她的样子,脚步轻盈,动作端庄,细脚长爪,尾翼长长,在芡实叶上凌波微步,不就是个凌波仙子吗!


巧的是,今天,我们遇到了朱兴明老师,朱老师也来拍水稚,相约不如偶遇,茫茫人海,我始终相信缘分,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和朱老师见过一面,所以他和我家先生在一起拍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共同的爱好会把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为零,相遇即是故人了。
我们先在东边的池塘拍了一会须浮鸥,红荷一片,上方须浮鸥上下翻飞,画面自是美妙不可言说,这个咱也留个悬念,下一次详拍时,在做细细分解………



其实,本周二我们外出途中绕道拐了一次天泉湖湿地花海,拍了水稚,水稚今年抱出来四只小宝宝,据说水稚一窝只抱四只小鸟,一影友还戏说水稚只认四个数,它的蛋只靠太阳晒,温度适宜20多天就可抱出小鸟。
那天大鸟领着小鸟在芡实叶上散步,很惬意,而脚旁边确是险象环生,一只蛇正在捕食青蛙(这是后来陈海老师在群里看我们拍的片子时发现的,我们当时并没觉察),试想一下,要是换作蛇捕食幼小的水稚呢!是不是很可怕,但我深信,蛇若攻击小水稚,水稚妈妈会不顾一切反击的,这应了一句话“为母则刚”,但话说回来,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何况青蛙也是益虫,这样的食物链也是规律。



幸运得很,今日,水稚和它的四只小宝宝依然活跃在池塘,逍遥自在,这也使得朱兴明老师和我家先生拍摄的兴趣高涨起来,在一起不仅仅是在交流技术,而是那种愉悦的心情连空气也要快乐起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摄影也如此,寻寻觅觅,在不经意间成就一幅佳作,有时也不足为怪,重要的是他们与自然相融,乐在其中!



自然界,鸟儿是美的,而鸟儿却不知自己之美,不遗余力的展示美,这才是可爱之处,人们爱它护它,也是一种美,就像今天的摄影人,他们绝不会去伤害任何一只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才是他们所求的真正目标!也正是拍鸟的意义所在!
随着时间推移,中午将近,朱老师先回去了,我们也沿路折返,在东面的湖中却意外发现了青头潜鸭一家子,而小鸭子原来的十只却只有了八只,也许没出来?心里不免疑虑,不过又遇青头潜鸭,像是失而复得的珍宝,还是件令人激动的事!也算是今日幸事吧!
2020年8月1日记之留存






朱兴明老师和深深老师

本片摄影深深

本篇作者幽兰小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