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表面的悖逆
文/古道
诗语表面的悖逆(矛盾)是诗歌追求的特质之一,它正是语言“陌生化”的极端形式。
这里说表面,是因为它必须提供另一面的、更深层次上的一面的破解。在内核所在的另一面,它必须是严谨的,符合逻辑的。而这种逻辑一般不再是语言逻辑,而是情理逻辑。
从语言表面向拥有严谨内核的另一面的过渡和抵达过程,正是阅读的最大乐趣之一,也正是诗人刻意制造的一种悬念和勾引手法,是他为读者暗埋的一条快乐管道。
有的读者会为表面的矛盾而感到疑惑,产生追寻答案的欲望,从而去找出隐含于另一层的谜底。即使他没有找到,也将获得探索的乐趣。而一旦找到,他就会是幸运的。
有些读者由于阅读功力的深厚和思维的灵动、思想的丰厚,一瞬间就能穿越和扺达,这种速度带给他的快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时他会是最幸福的阅读者。
而另一类人,则会止步于第一层,即语言层的障碍,既无法穿越到另一层获得解答,又由于高度的自信一一确切说是愚钝一一而不能主动寻求解答,从而只能用断然否定甚至漫骂来维持自身尊严。就像我们常见的那样,这种时候他与其说是在批评,不如说是在指责他无法理解的东西。
诗语表面的悖逆(矛盾)是诗歌追求的特质之一,它正是语言“陌生化”的极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