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羊人的如意生活
麻黄峪村,因地处山口又生长着很多麻黄而得名,古时在村里定居的人多是逃荒避难而来的。但是我们在田间地头、山坡沟壑并没有发现一株麻黄。问问村委会广场上休闲的老年人,他们说后山上也有,不过现在很少有人去拔了。
麻黄峪全村90多户人家,不到200人,村民的支柱产业是养羊。麻黄峪人几乎家家都有一两处大大的羊圈,过着养殖为主、亦耕亦牧的生活。他们养一二百只或四五百只羊,再在沟底梁上种一些玉米、土豆、谷子、黄豆等传统农作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古风犹存。
村里的牧羊人不像青海新疆的牧民,要随着季节不断转场,居无定所,辛苦辗转,栉风沐雨。他们的羊群,就在方圆几十里的山坡上山沟里啃草觅食,他们随时可以回家吃饭休整。天气一转暖,牧人们就把羊群赶出村觅食,羊群春夏秋三季都在野外吃草,节省了巨大的养殖成本,赚回了更多的收入。这里的大山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植被茂盛稠密,羊群大都钻进树丛里找吃的,平时看不到山上有羊群。长长的山沟里有一些白墙红顶的房子,那是乡里资助1万元钱帮养殖户盖起来的野外住所,是牧羊人躲避风雨和临时休息的地方。
我们遇上了一位来北山坡上找母羊的老人,他的母羊马上就要产子了,要是找不到的话,那损失太大了,他找了两天还没找到。老人说,一只成年羊可以卖到一千二三百块钱,乳羊可以卖到七八百块钱,行情好的时候,价钱还要更高点儿。他靠养羊,一年最多可收入2万块钱,种地基本没有收入,只是给羊预备点饲料罢了。村里有四五十群羊,总共有几万头,像他这样养活100来头羊,就算是小户了,养殖大户一年能有七八万或更多的收入。
羊商来收羊的时候,那场面太大了,有时候装羊的大卡车有三层高,一车能装一千二三百头羊!羊绒很值钱,卖羊绒还能再多挣点儿。我真想感受感受麻黄峪人卖羊时候的宏大场面,那肯定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人欢羊叫,喜气弥漫,森林舞蹈,群山庆贺!后来我才知道孙庄子乡是怀来县最大的养羊基地,养殖业是乡里的支柱产业,仅仅是羊绒羊毛的产量,每年就达十几吨!
老人70岁了,是个五保户,政府每年给他发放8000块钱生活费,有病的时候,政府开着车送他到医院治疗,餐饮医疗费全包,这样一直到他去世为止。老人健康结实,很健谈,很开朗。他说他每天放羊,早晨喝点小酒出来放羊,晚上回去还想喝点小酒吃点好的,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他还热情地邀我们中午去他家吃饭休息。我忽然对麻黄峪的五保户羡慕嫉妒起来了,当一个五保户幸福得很嘛!来麻黄峪之前,我还担心这里是精准扶贫的对象,牧羊老人却说:“我们这儿哪是贫困村,外出打工的人都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