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 寻迹天湖岩寺
文/ 雅轩琴韵
天湖岩寺传千载,胜迹奇峰慕客心。
水月庵亭留倩影,莲花宝刹颂禅音。
蔡襄着墨放生处,福地挥毫帝驾钦。
王帽烽台防寇地,瑶光瑞彩映古今。

注:天湖岩寺风景区位于泉港区南埔镇天湖村境内的天湖岩山上,北临湄洲湾,东毗五公山,南望净峰山,西邻观音山,群峰起伏,树木苍郁。沿着依山势盘旋而上的水泥路,便可达天湖岩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亭一湖。 亭是水月亭,是座7米之高的八角全石结构的亭阁,四周石柱栏杆精致雅观。凭栏远眺.风光无限,山风徐来,令人神清气爽。
据载,天湖岩寺前身是一座名为水月亭的小庙堂,始建于唐僖宗中和五年(公元885年),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时慕名前来游览,深为此地风光折服,挥毫御书“天湖福地”四个字,水月亭由此易名天湖岩寺。

传说放生湖中有被称为“天湖三奇”的三种生物:无尾螺、红体虾和半边鱼。关于“天湖三奇”,民间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明武宗朱厚照在此游览时,侍从捞起湖中鱼、虾、螺作为御膳,朱厚照知悉缘由后,愕然良久,深悔食了放生湖之物,亲自将残肴倒回湖中!对天祈祷:“佛祖有灵,当使半边鱼游碧水,熟红虾相嘻戏,剪尾螺又繁殖。”皇帝的金口玉言竟然使这些未食完的鱼、虾、螺起死回生,繁衍至今。对于放生湖的美好景致,前人有诗曰: 天湖高挂着空流,鱼放岩头得所游; 有名恰如银汉月,无波不似洞庭秩。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泉州府在此峰岩建烽火台,以御倭寇侵扰。现遗址尚存,成为泉港区重要历史文物之土。寺院周围岩石形态万千,人们按所具的神韵赋其美名,分别有金锁镇天湖、金龟背印、丹凤吸水、灵龟饮露、莲花宝座、龟蛇相会等诸多胜景,奇趣无穷。
作者简介:雅轩琴韵,本名李宣财,中共党员,中学退休教师。现任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侨联主席。喜爱诗词创作,作品在全国多家媒体发表。发挥正能量,讴歌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