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荡气回肠的蒲剧<河湾情><河湾情>这部戏紧紧围绕着慈善和扶贫两个关键的因素,讲述了河东大地万荣县一个陷入赤贫甚至是绝望的家庭,在慈善机构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走出贫困回归正常生活奔小康的这么一个故事。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既意外,又合情合理。故事讲述了一个扶贫干部李老师和一家陷入赤贫的家庭故事。李老师是这个家庭的孩子田儿的老师,由于工作的关系,她了解田儿的家境。这个贫穷而普通的家庭,由于田儿母亲的离家出走,诱发了田儿的心脏病,为抢救田儿,家庭欠下了1万多块钱的外债,这些钱都是由李老师垫付的,自尊心极强的田儿的父亲为了还债离家远走打工。田儿的一家其实是一个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家庭,她的祖爷爷曾经在黄河上摆渡过朱老总和邓小平,她爷爷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做过儿童团。就这样的一个家庭,由于没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家庭渐渐的陷入了贫困。故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田儿是李老师的学生。田儿的妈妈由于家庭的贫困上了一个老乡的当,这个老乡承诺可以让她出去挣大钱,田儿的妈妈轻信了他的谎言跟他离家出走,而田儿由于想念妈妈,心脏病发作。因为抢救田儿李老师垫付了所有的1万多块钱的医药费,田儿的父亲为了还债依然告别家庭,远走它乡打工。田儿的爷爷和奶奶带着田儿在家里苦苦支撑,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扶贫的干部和一群志愿者帮着田儿的爷爷奶奶新盖了一孔窑洞,李老师作为担保人借了娘家弟媳妇的2万块砖。一次田儿由于在同学的争吵中思念父母而离家出走,善良的李老师又帮田儿的奶奶把田儿从村外的后山上找回来。田儿的父亲在外乡不幸遭遇车祸,得知消息的爷爷突发脑溢血去世,临终前告诉李老师,他借的那2万块砖估计是还不上了。李老师帮田儿家处理完丧事,又因为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庭以及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和他闹了别扭,而她的弟媳妇因为她担保那2万块砖泡了水汤和她生气,不让她在娘家待。她陷入了家庭的矛盾纠葛之中。李老师没有气馁,她带着田儿到火车站接回了回乡的田儿的父亲,给田儿做了爱心妈妈。最后李老师的家庭消除了误会和好如初,对她有误解的丈夫也主动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最后田儿的一家人在李老师和扶贫办慈善机构的帮助下走出困境,生活有了保障,家里盖起了很宽敞的院子,走上了奔向富裕的道路。
我在看这部剧中间多次热泪盈眶,那萦绕在剧中的浓浓的亲情和紧凑的故事情节牢牢的抓住了我。李老师的大爱的人性光辉让人深受感动,剧中人物真实的生活情节和扶贫办慈善机构共同的努力,让人感觉到时代的力量。蒲剧名角武俊英客串的田儿的奶奶的角色为此剧增色不少。
该剧的编剧李锡堂同志深耕基层,对家乡的情况非常了解,他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深切的同情那些留守儿童的处境。他在万荣县扶贫办工作,同时也是省民政厅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他把这两者好好的结合起来,在万荣县的扶贫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万荣县的留守儿童和扶贫事业作出了很多的贡献。这部剧就是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笔耕不辍写出来的。由于贴近生活,所以非常真实感人,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剧作。他把各种元素巧妙揉和在这一部剧中, 对扶贫办和慈善机构的工作做了肯定,还突出了像李老师这样有爱心的善良人士和扶贫工作志愿者的高大形象,甚至还替万荣县的李家大院做了不露痕迹的隐性宣传。
建议关注农村的人们,特别是喜欢河东大地以及爱好蒲剧的人们,好好的看一看这部非常精彩的剧作<河湾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