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调歌头·古云梯关》
作者:周阳生
编辑:三千门客
书法:三千门客
【三千门客:[蓬莱书院]倡导者】
【图源网络,若侵权,速告删除!】


苏北云梯处,
古迹化苍烟。
淮流茫月入川,
惊鹤唳霜天。
水际白桅帆劲,
云际红霞缥缈,
仙女舞婵娟。
目穷军戎道,
沧海化桑田。

建禹庙,
帝赐匾,
沐酒泉。
征东仁贵遗迹,
重八醉无眠。
又悉于公巡视,
法海津梁祈祷,
幽忆季高贤。

旧地换新貌,
圆梦在关边。

🇨🇳注:
云梯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云梯村境内。是古淮河的入海口,有"东南沿海第一关"、"江淮平原第一关"的美誉。
自唐代到清代一千多年间,此处是历代海防重镇、交通要道、宗教圣地、商贸集市。
传说当年唐朝开国元帅薛仁贵东征归来,程咬金曾在云梯关处为薛元帅接风洗尘,庆祝凯旋。
又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字重八),喜饮玉梯关的"七星泉露"酒,后赐名为"金盘露",并诏令为贡酒。云梯关处的"七星泉",被誉为"淮北第一泉",传说是七仙女在云梯处游玩,跌落七面金镜而化七个泉眼。
据志载,明代云梯关是苏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并驻重兵防守。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河督张鹏翮为镇水患,奏请在云梯关敕建禹王庙。后来乾隆帝赐"利导东渐"匾,嘉庆帝赐"朝宗普庆"匾。还有两江总督于成龙巡视云梯关时手书的"法海津梁》匾。
嘉庆十五年(1801年)立碑"古云梯关",并遗存至今。
光绪十年(1884年)正月,淮水泛滥,两江总督左宗棠(字季高)视察云梯关,并拨款重修禹王庙,并有"左宗棠重修禹王庙碑记"传世。
据康熙年间总理河道大臣董安国说:"云梯关以下为昔年海口,今则日淤日垫,距海二百余里。"但据志载,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云梯关已距海一百四五十里了。清中叶以后,不再置军戎守,仅存云梯关之名了。
云梯关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毁于战火,仅有石碑幸存。1987年响水县建护碑亭,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家简介 】
周阳生:
号爱莲后生,诗人、红山文化学者、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研究员、文史研究员。曾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物资报》原盐城记者站站长。在纸媒发表各类题材文章近百万字,著有《爱莲后生》杂文集、《神话诗集》、《红山神韵》论文集等。现担任全国多个文学社、诗社总顾问、名誉社长等。曾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多次在全国有关征文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特别优秀奖和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