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主席《重上井冈山》韵
水调歌头 战友聚会
吴熙禄
心怀报国志,离家出乡关。兰州干校集训,一曲《红梅赞》。扩军北上内蒙,学农南下天津,军列轮飞转。接装返包头,换防祁连山。
炮声隆,沙尘荡,戈壁滩。五十周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兵奠基一生,正气退役不减,今世已无憾。军营相别久,重聚在今天。
2015.12.14金鼎花园
纪念参军五十周年
战友们,大家好!在座的老军嫂好!
这句问候话,我准备了几十年,就是没有机会表达。多亏战友徐立全、郑维池、朱成富、赵景岳等同志,为我们半个世纪的相聚提供了条件,准备了场所,使战友之间的愿望成为现实!在此我代表在座的战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1965至2015,时光整整过去了50年!岁月的沧桑刻在我们的脸上,不灭的印记留在在我们心中!
1965 年的冬天,我们这些农村青年,光荣参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炮部队。数年中,我们这支部队,辗转长城内外,驻守战略要地,守卫着祖国的蓝天!其中,一部分同志参加了抗美援越,有的战友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此,我代表在座的战友,对牺牲在战场上的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几十年来,先后病故、没能等到今天聚会的战友表示深切的缅怀!同时对散居各地、终生难得一见的领导、战友表示由衷的怀念!
我们当兵入伍的年代,是中国大地上硝烟刚刚散尽、尚存战争余痛的年代,子女当兵,在老一辈中还心存阴影,而且根本没有复原退伍安排工作的功利观念。所以那时当兵的初衷,就是父母贡献子女,本人贡献青春,打着明显的时代印记!
我们入伍的年代,正是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无私奉献、充满华夏正气的年代!我们当兵,凭的是政审体检合格:带兵的部队干部,一身正气!记得冯荣安排长到我家走访,老人炒了一碗花生米招待他,自始至终,这位冯排长一粒未吃!未入军营,我已领受了部队的作风军纪!这一细节,牢牢印在我心里,至今不光难忘,而且是感慨颇多!
我们入伍的年代,恰巧是部队刚刚改装,官兵佩戴红五星、红领章的时期!走入军营,红军的传统作风扑面而来!“红旗飘飘军号响”“红色的帽徽红领章”的歌声响彻军营,浓郁的革命气氛熏陶着我们这帮农民子弟,作为井冈山红军的继承人,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可以说,我们当兵恰逢其时,革命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作风直接在我们身上延续!
我们当兵的年代,是全国学解放军的年代。在文革中作为中流砥柱的人民解放军,以她“定海神针”的作用,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一曲“看见你们格外亲”,倾尽军民鱼水情,使我们解放军战士再度成为“最可爱的人”!军衣,成为那个时期的神圣服装!那时期当兵很光彩!
那个时代的人民解放军,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作为炮兵战士,只有“瞄准瞄不准目标”“射程够不够”的问题,绝没有“敢打不敢打”之说!全军上下是“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所以,那个时候当兵很提气!
当兵时期是我们一生中的流金岁月,是非常值得回味的人生历程!我们固然是农民的后代,底色永远是农民,然为这底色抛光的是军旅经历、当兵生涯!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军人照,就感到自豪!
离开部队后,战友们走向了各自岗位,有的在农村,有的在企业,有的在政府。职业有别,家境不一,然一声“战友”,感情立马贴近,似乎又回到了当兵时期!
作为我本人,离开军营已近46年,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一有触发,就会本能地忆起当兵时的情景,驻守边关的岁月,怀念各地的战友!为此,当兵时的照片,我一直精心保存着!面对镜子中的老态,再看影集中的军装照,老态少貌,五十年的光阴在两头定格!之中,那张在兰州“甘肃省行政干校”操场中的合影,每每翻看,前后三排十七个人鲜活的面孔就出现在眼前。照片中坐在中间的是中队长李宪盛。记得他经常吹起口琴,一曲《红梅赞》,余音满楼。歌声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这首颂扬红岩烈士的歌曲,装进了我的回忆密码,每当此旋律一响起,脑海中就浮现起当年新兵集训队的情景!
令我们不愿面对的是,照片中的三位战友已永远离开了我们!连同其他故去的战友一样,没有等到今日聚会,与我们一诉衷肠!走得早的战友虽说不幸,然却避开了苍老。在我的心目中他们还是五十年前的模样,永远年轻!如果在天有灵,他们会看到今天的聚会,同我们一起纪念参军五十周年!
怀着这份浓浓的军旅情结和战友思念,在1995年参军30周年之际,我写了《纪念参军三十周年》一诗,并收入诗集中分发给友人分享;在2005年参军40周年时节,本人不仅应邀出席了战友聚会,而且还写下了纪念文字;接下来是迎接参军五十周年即跨越半世纪的聚会。在前,老徐,老郑、老朱就和我打过招呼。从那时起,在我的心里“纪念参军五十年聚会”就进入了倒计时!当老徐正式通知我时,虽说早有思想准备,然五十年的感情蓄积,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脑海中连续十几天来反复回放历史。感情的潮水拍打着心胸,不能自已!
半个月来,我遵照老徐的安排,为纪念参军五十周年奉命填词。五十年的经历确实有表达不完的情结 ,然将其凝结为百十个字,没有这方面功底的我,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借着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光环,步老人家的词韵,今天把这首不规范然确实出自真情的拙作,斗胆呈现在战友面前。
五十年了,半个世纪情感交织的千言万语,岂是几个小时的聚会能倾吐完的?也不是一两个代表发言,能概括的了的!就是以本人的心声来说,发言不过是个人感受记录的一小部分,且不一定说到点上,很难满足大家的心情。好在有一本所谓的诗集送给大家,在战友面前敞开心扉,让我们有时间回味那段难忘的流金岁月和退伍后的历程!
我们怀念那个时代,不仅出于军旅情结,还在于我们这些过来人,经历了毛泽东时代和所谓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况状的反差,使我们生发太多的感慨!我们的怀念,是在呼唤正气,昭示信仰!
五十年,是我们十八岁后的五十年!我希望各位战友保重身体,五十年后起码再活十八年!迎接参军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八十周年……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愿我们的战友情谊万古长青!
发言人:北京军区空军高炮14师42团2营5连
指挥排 报话班 退伍战士 吴熙禄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投稿加微信:xur1974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