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一2020)
纪念应征入伍五十周年
回望当年致战友
作者:鲁汶
陆军一四零师莱芜籍的战友们:
又是一年"八一"到!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庆祝建军节,比之往年,还更有一层含义,五十年前的一九七零年年底,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响应祖国的召唤,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换上军装,应征入伍走进部队这所大熔炉接受锻造,开启了我们人生宝贵的军旅生涯。数年军营生活,使我们从思想到体魄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后来,我们尽管退伍还乡,但当兵这段难以复制难再复返的历史,已成为我们最为刻骨铭心的人生记忆。犹记当年,我们就是从身旁的莱芜火车东站乘上西去的列车,奔向部队所在地陕西渭南地区的,这里就是我们入伍的起点,是我们新的人生的起始处,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选择车站附近这个无名小酒馆聚会小酌的缘由。此时此地此景,情由心生,更能使我们在脑海中回放当年在锣鼓喧天中告别故乡与亲人的动人场景和感人画面。白驹过隙,光阴似箭,转眼之间五十载,青春年少早已离我们远去,如雪白发覆盖了我们从戎的头颅,虽说年龄现实异常骨感,但当年豪情却依然犹在!红色帽徽红领章,我们,自豪曾经是军人,尤其是毛泽东时代的军人!特赋文一篇,以示纪念,以飨战友,以共勉之。
怀 戎 辞
一一纪念入伍五十周年
泰岳山高,汶水流长。
五十年前,壮别故乡。
应征入伍,保卫国防。
依依难舍,严父慈娘。
汽笛一声,眼泪两行。
军列启动,车轮铿锵。
满载青春,滚动希望。
一路前行,奔向梦想。
黄土高原,边陲西疆。
塞外风雨,戈壁雪霜。
新兵开训,苦累难扛。
咬牙坚持,如愿以偿。
五星帽徽,红旗领章。
革命军人,神采飞扬。
入驻营地,以板为床。
连队生活,正式开张。
三大纪律,天天歌唱。
八项注意,铭刻心上。
政治挂帅,理论武装。
永远牢记,党指挥枪。
长征精神,给力信仰。
弘扬传统,锤炼思想。
经济民主,官兵一样。
治军严明,劣罚优赏。
两个不怕,熔铁成钢。
雷锋王杰,楷模样榜。
积极上进,入团入党。
军人风范,仪表堂堂。
野战训练,蹈火赴汤。
沙场点兵,效命疆场。
白日放哨,夜间站岗。
炯炯眼神,睽睽目光。
紧急集合,虎下山梁。
快如闪电,迅不可挡。
挑水扫院,访寒问凉。
拥政爱民,贫扶穷帮。
部队讨厌,吊儿郎当。
作风育成,点滴培养。
内务整理,或块或方。
东西摆放,成趟成行。
站有军姿,坐有兵相。
军容风纪,时刻不忘。
红尘万丈,社会万象。
一心一意,练兵打仗。
日月如梭,春去秋往。
铁打营盘,流水匆忙。
服役期满,退伍回庄。
挥别辕门,泪眼汪汪。
人生有幸,穿过军装。
徽章轻摘,细心珍藏。
半个世纪,风雷激荡。
难忘当年,曾把兵当。
今朝相聚,须发已苍。
不妨一醉,痛饮十觞。
人生老境,贵在健康。
战友保重,莫负荣光。
华岳岩岩,渭水汤汤。
回望关中,思绪茫茫。
段熙曾 文
庚子年八月一日

鲁汶,本名段熙曾(增),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小北冶村人。1970年12月入伍,1976年3月退伍,同年6月招工至莱钢矿山公司工作,1981年8月专职从事广播新闻采编,2013年1月从原莱芜市广播电视台退休。著有《汶水源记》、《鲁莱杂记》、《抽笹集》、巜盆景风骚》、《红帆一一长征进行曲》等诗文集,并创意编选《古韵诗典》一书。
投稿加微信:xur1974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