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开篇即气势不凡,以惊警的诗化语言,告诉我们一身惊艳,满目华彩的朝阳丹凤翠舞金凰的“每一根艳羽,每一抹色彩,每一次舞蹈,都是浴火重生后的涅槃”。随着这切题、华彩的开头,作者引录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小诗,警醒人们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知道别人的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流血牺牲的结果。
很多人感叹生命的短暂,于是作者列举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列举了《兰亭集序》上的名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列举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些诗句已经是扩展了的。文中是作者紧缩的文本。这些诗恰如其份地表达了生命俯仰,去日苦多,只有智者方能从“水的浅淡中,看到阳光折射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明媚;于水的蒸腾中,仰望彩彻区明,长虹贯日的奇丽。”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彩彻区明”一词来自于王勃的《滕王阁序》:“虹销雨霁,彩彻区明”,彩:日光,彻:穿透,区:天空,明:晴朗。“彩彻区明”,即云消雨散,阳光普照之义。由此可见,作者能熟练地将有关诗词名词、名句应用贯通于文章之中,且能自如地将个别词语得心应手地相应穿插于陈述中。

下一段,作者捧出了偃仰啸歌,傲世独立的竹林七贤和“不为五斗来折腰”的陶渊明,赞扬他们傲然兀立,凛然怒放的生命节操。
接下来,又一次录用无门慧开禅师的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是为了引出“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的苏东坡(黄庭坚语)。
作者以淡然的语言道出了苏东坡人生仕途的三起三落。该段的特色是以东坡诗词原词句, 写东坡的人性超然。苏轼的《后赤壁赋》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前赤壁赋》有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江水汤汤而有声,明月皎洁而有色,为了阐明苏轼人性的超然,作者用了一个复合句,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耳得之而为声”“月遇之而成色”,分别嵌入复合句的前后句,并选用了“清远”这一形容词和“扯一缕”、“揽一抹”这两个动词加数量词的短语,加以链接,如此的“声色俱丽”、霞鲜锦缛(rù),非学养深厚者不能为。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苏轼有诗:”座谈足使淮南惧,归向方知冀此空。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该诗表现了苏轼这只独立鸡群的鹤,不向权贵低头,不向世俗屈服的高迈心态。
谪居黄州时,苏轼曾写过《西江月》,借赞誉“高情已逐晓云空”的南方梅花,显示自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的襟怀。而另一首《西江月》,写了“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解鞍欹(qī)枕绿杨桥”的旷放情怀。至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写下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中自然之风雨,被苏轼认定为人生之风雨,他抱定了“一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心态,以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深邃的生活哲理和日常的生活形态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行文至此,我想说,无论是写竹林七贤,写陶渊明,写苏东坡,其实都是一种铺垫,是为了铺垫“直面而上,向死而生”,当新冠疫情肆虐江城时,那“一群群最美的逆行者”的壮举。旧社会的知识分子,身处“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的境地,不知“谁翻凄凉曲”,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但是,今天像“圣洁的诗行,谱写着仁心的大爱”,身着“护士服,燕尾帽”,数以万计乃至几十万计的白衣战士,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一次次被病毒侵袭,一次次被汗水浸透,“却奋勇向前,永不退却,她们,包括所有的医务人员构筑了防疫防毒的坚固长城,打退疫情的进攻,使中国在全世界最先实现了病情稳定和初步逆转,她(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浴火重生,涅槃而成的金凤凰。
文章的结尾和标题同框,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再次强调:数以千字的大块前文,只是为衬托后面百余字的短文。因为题目匡定了本文的写作主旨和写作风格。“凤凰来仪”,仪“容仪”。意思是凤凰来而有容仪,以应时瑞。这一副词“方”字加得好,只有浴火重生,才能实现凤凰重现的祥瑞。
我断定本文是作者以家国情怀,抒爱党爱国之意,所以我选用了唐.陆龟蒙《和张广文贲旅泊昊门次韵》七律颔联的下句“灵音自绝群”作这篇美文的标题。“灵音”即诗欹。“绝群”超出同辈。凤彩鸾章自然超群。我判定这是作者播洒爱心之作,所以用了“爱党,爱国,播爱心”的提示语。
历史的长河深邃曲折,蜿蜒恢宏,波澜壮阔。汲天地精华,汇人世沧桑,华夏渊薮煜煜煌煌。亿万国人凌云举翮,劈波斩浪,大方无隅,凤翥鹏翔!

附:《浴火涅槃,方有凤凰来仪》
作者:吕秀彬
丹凤朝阳,金凰翠舞,一身惊艳,满目华彩,如惊鸿一瞥,如鹤鸣九天,把生命的恢弘渲染到了极致。仿佛是一幅画,一首诗,让岁月诗情画意,叹为观止。
然而,凤凰的每一根艳羽,每一抹色彩,每一次舞蹈,都是浴火重生后生命的涅槃。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是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生活如一池春水,安然淡然于时光的深处。如果要升华为一弯彩虹满天彩霞,绚烂着人生的诗意,每一滴水珠,都要历练着阳光的炙烤,忍痛着自身的裂变,飞升着生命的高度。
从生活的平淡中,品尝出境界的恬适,是参悟世事后的智慧。
生活如水,于清浅的时光中淡然流过,很多人往往感慨着生命的短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生命的智者,却会于水的浅淡中,看到阳光折射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明媚;于水的蒸腾中,仰望彩彻区明,长虹贯日的奇丽。
一把素琴,一片幽篁,因为有这么一群境界幽远的智者在,便活出精彩的“竹林七贤”来。偃仰啸歌,便是一首动听的歌谣;倚竹听涛,便是一幅写意的画;一举手一投足,便是格致着精神的高贵。这种高贵的精神,仿佛是盛开于靖节先生竹篱旁的枝枝秋菊,在命运的严严寒霜冷冷西风中,傲然而立,盎然怒放。
从人生的苦难中,咀嚼出人情的况味,是人性超然的体悟。
生活不会永远是春和景明,鸟语花香。但生性豁达的人,总会看到生活中最明朗的一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场“乌台诗案”,让苏东坡从此走上颠沛流离的流浪。但一颗不屈的灵魂,让他永远保持着人性的超然。谪居黄州,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清远中,扯一缕清风,耳得之而为声;揽一抹月光,目遇之而成色。再贬惠州,瘴气弥漫,地远人稀,却于发配的苦难中品味荔枝的甘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后远谪儋州,只身孤岛之上,他却津津有味地自嘲着一生的业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坎坷、磨难,一道道生死劫,更磨砺了诗人生命的厚度,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又一座文化山——东坡风骨!
生活中充满苦难,直面而上,向死而生,才能锻造出生命的精彩。曾几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如黑云压城,肆虐着江城三镇。而一群群最美的逆行者,如一道道圣洁的诗行,谱写着仁者仁心的大爱。也许,护士服、燕尾帽,只是寻常日子里寻常的工作服饰,然而,当她们一次次被病毒侵袭,一次次被汗水浸透,她们已不再寻常。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这些最可爱的人,已浴火重生,涅槃成一只只人间最美丽的金凤凰。
浴火涅槃,方有凤凰来仪!
作者:吕秀彬,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素心向美,以诗为文。一年来,在一些高端平台发表配乐朗诵美文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在水之湄》、《古镇的记忆》。最新散文集《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京东、当当、淘宝等热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