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郦帼瑛是一位旷世奇才
点评/上海袁德礼
刚才,我在出海口文学群读到大美才女作家郦帼瑛八一建军节纪实散文,不禁让吾赞不绝口,立刻想为之做则西部风微刊城市头条,让全球网友一睹她的风采。
帼瑛能写会说且绘画写歌词,新闻界称她是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她是我的复旦大学老校友。不过她在新闻系,我则读书中文系。7月5日开会,她特给我赠送郦帼瑛书画作品集二本书。

(郦帼瑛赠送袁德礼二本新书。)
我国著名作家刘希涛大师兄赞扬郦帼瑛“是出海口文学群全才、旷世奇才”。她在群里顿时就会闹猛非凡。
郦帼瑛笔名叫如玉。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国家公务员退休。自由撰稿人。她众多的头衔,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上海香梅画院画师。

她出了不少的书,2003年,香港语丝出版社出版《樱花雨》文集。
2010年,美国哈佛广场出版社出版《若尘如水》长篇小说。
2011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雪暖香岛》散文集。
2012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烛影摇红》诗画集。
2014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明月逐人来》诗集。
2020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郦帼瑛书画作品集》
歌词曾发表于《词刊》、《上海诗人》、《上海词家》、《儿童音乐》、《上海民间文艺》、《华夏词韵》、《七彩词花》、《重庆音乐》和《东方音乐文学》等。近几年写了160首歌词,已被全国各地曲家谱曲。2020年,她将出版《如玉如歌》——郦帼瑛歌词配曲作品集。
现特刊载她的散文《我的女兵梦》和部分书画,以飨读者。
我的女兵梦
郦帼瑛
打小,我就喜欢做梦。
梦里稀奇古怪的情景,让我白天上课的时候常常走神。然而,语文老师特别喜欢我,就让我把梦中的片段写进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

长大后,梦就变得非常现实了。在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看着别人一身军装穿着,一条皮带扎着,又唱又跳的,眼神中那个羡慕呀,真恨不得也能弄一套穿上,让自己飒爽英姿一番。这是最早的女兵梦。

终于,当兵的表哥送了一件旧军衣,我立马穿上。只是太大了,缠着母亲改了肩部宽度和下摆长度,终于穿出了少女的线条。
当我家搬迁到浙江省金华市红军巷2号时,我们姐妹就淹没在军装的海洋中了。

一条小巷500米长,只有两户人家。1号住着一位打仗瞎了一只眼的老红军,是功臣,这条小巷因此命名为“红军巷”。他有妻有子,并配备警卫员和保姆,他们全部身穿军装。偌大的院子,一排5间平房,卧室、厨房、卫生间齐全。另一家是我们2号,旧式墙门中住着14口人。外公外婆、郦氏6口、绍兴二爹二姆、裁缝小吴夫妇和航海员小李两口子。

一墙之隔,此等待遇,若放在当下,肯定会引起心理不平衡。但那时,我们自知老百姓和将军的等级差别,心中从未有过波澜。几个妹妹与老红军的儿子常常一起唱歌、玩耍,乐不可支。

两户人家只占了三分之一的小巷,另外的空旷地带,部队在此建了很大一个灯光球场。
当然,不是为老红军造的,是因为我们两家的斜对面,是金华军分区的后门,这里是当兵的营房。每天,兵哥哥们从这里出出进进,跑到球场去训练。我们就站在大门外看着成片的绿军装晃来晃去,听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咚咚作响,感受那些青春勃发的军人气息。

我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旧军装,没有帽徽、没有肩章,没有那抹艳丽的鲜红,还是觉得有点郁闷。
20岁上大学后,学校组织“野营拉练”。从上海邯郸路出发,绕太湖一圈共900公里路,37天后返回上海。当时,系里分成几个组,一是宣传组、一是炊事组、一是医疗组。我在宣传组的任务是编印《挺进报》,自撰革命诗歌,钢板上刻字,然后印刷。行军途中,打着快板,边走边唱,鼓舞士气。为了强化效果,同班男生就把军装借我穿上,我觉的就是《英雄儿女》中的王芳了,美美地得意了一阵子。

途径嘉兴南湖,我们全体师生在红船前合影,感受着先辈们在此点燃革命火种的神圣。我觉得,虽然未穿军装,却也是一名战士,投笔从戎啊。

毕业分配到金华宣传部,从事文字工作。有段时间,参加民兵训练,穿着没有红肩章的军装,也特别神气。练过投弹,手臂甩三圈后奋力投出;练过匍匐前行,躯体贴近地面用手臂和腿的力量,使身体前行;练过五四式手枪和长步枪,震得手臂发麻,但依旧红光满面。

调入上海科技单位工作后,我们和人武部建立了关系,他们给我单位5人发放了军装,我领到的确良夏装和呢料冬装两套,配备大盖帽、帽徽、肩章、衬衣、领带、皮带、皮鞋等,成了真正的“国防科技预备役军官”。如果战事发生,我们将冲往前沿阵地,浴血奋斗。

此时,我终于圆了我的“女兵梦。”感慨之余,写下了几句歌词:
《女兵梦》
曾无数次仰望星空,
做着同一个梦。
穿上绿色的军装,
战斗在丛林中。
曾无数次修整妆容,
做着同一个梦。
佩带红色的肩章,
守卫在哨卡中。
女兵梦,女兵梦,
幻想着策马扬鞭剑走正锋。
女兵梦,女兵梦,
装点着一生情怀春夏秋冬。
2020.7.31.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诗/孙加咏
南湖水上辟波斩浪,
十三脊梁胸怀宽广。
缔造未来舍身忘死,
民族大计举世无双。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孙加咏铁军传媒2020年7月30日15:28草于大丰寓所


推荐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