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做客诗经故里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801期

周易•咸 31(原创首发)
瀛洲居士
序卦传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了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错’借为‘措’,举措、施行之意)。
意思是说,先有天地,然后才产生了万物。有了万物之后才有男女。有了男女之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之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之后才有君臣。有了君臣才分出上下。有了上下级的区别,礼仪才有了发展的基础。
因此圣人在卦序的编排上,上经首《乾》《坤》,以明天地之道;下经首《咸》《恒》,以期承继天地之道。道之所存,人之所则,依道行事,社会恒久。
《咸卦》是《下经》的第一卦,也是讲究天人之间、天地之间、阴阳之间、人事之间、人与人之间等相互感应相互克制,从而成事、成姻、兴国、兴家的易卦。
此卦着重以男女关系为例,强调感应,从确立因缘开始,只要相互之间有感觉,有爱意,情投意合,那么彼此之间就会顺利走入婚姻的殿堂,而后也会家庭和睦,恩爱百年。国家也是如此,只要君臣相宜,彼此默契,那末就会国兴民强,成就一番大事业。
(卦辞) 咸:亨,利贞。取女,吉。
【注释】
(1)咸,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为悦、为阴;下卦为艮,艮为山,为止、为阳。上兑下艮是为山中有泽,山气水息,互相感应;上阴下阳,阴阳交会,万物亨通。用以喻男女感悦(夫妇之道),则家兴;君臣感悦(君臣之道),则国兴;君子感悦(事业之道),则业成。所以卦名曰咸。
咸,《彖辞》释为“感也”,即感应、感动之意。咸字在实际运用中还含有“全、都、盐分多少、姓氏”等意。释义的依据是语言环境。例如秦人建都“咸阳”,其意味“尽取阳刚之气,以壮秦国,以示秦威”。
(2)取,借为娶,即为嫁娶之意。
卦辞是说,此卦亨通,是吉利的卜问。娶妻,吉祥。
卦象为上阴下阳,男属阳,女属阴,阴居上,阳居下,意味着男子礼下于女,岂有不悦?本来,中国古代注重男尊女卑,但婚礼传统却是“男下女”,比如男子到女家迎亲,男子授绥(即象征性的用绶带拉着婚车或拽着马的缰绳),男子挥鞭驾着婚车等,这些都会感动女方,使女方心悦诚服。《礼仪·士昏礼》中有所约定:“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是礼节和礼数,非如此则显不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西方则讲究,男子单腿跪在女子面前,求婚或为女子戴戒指等,符合中国圣人所提倡的“男下女”,或许同样得到了中国圣人的真传,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幸福的婚姻。
当代中国礼俗中,还保留着很多古代的传统,男子礼下于女,到女方迎亲,背着或者抱着女子上车,主动交杯等。
当代婚姻中,有些已是“凤在上,龙在下”,男女不是平等,而是阴盛阳衰,女子说一不二;有些仍是大丈夫持家,特别是有钱的男人,也因此上演了一幕幕家庭悲剧。如果读一读圣人所精心编纂的易经《咸卦》,或许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讼,或是离异。
《咸卦》是山水相连的象征,山宜养泽,泽宜润山,山泽男女,彼此爱慕,互听真言,有甚么不好呢。《诗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逑”字就充分说明了男子的谦恭和礼数。如果不是因为“逑”而得到的男欢女悦,那就上不得纸墨,也是令人所不齿的,更谈不到什么君子修为。
【译文】
咸卦:通达,吉利的贞卜。娶女,吉利。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注释】 (1)咸,感也:咸的意思就是相互感动和感应。
(2)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也:兑上艮下,上柔下刚;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相互克制,相互给予。
(3)止而说,男下女:‘说’借为‘悦’,欣喜欢喜意;就卦象而言,下卦为艮,艮义为止,止为共处;上卦为兑,兑义为悦,悦为慕悦,因而咸卦具有融洽共处互相慕悦的蕴含。男下女,即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等形式;但就其所代表的人物而言,兑代表少女,艮代表少男,男处下卦,女处上卦,即‘男下女’之象。比如前面讲的男到女家迎亲,女子登车,男子授绥,女子乘车,男子御车等,当属‘男下女’之形式。
(4)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是以――因此、这就是~等意。
(5)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交感,使万物孕育而生。
(6)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圣人以德行感化人心,百姓心悦诚服,因此而天下太平。
(7)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通过观察男女感悦之事、相互爱慕之情,就可以发现天地万物的真情了。
【译文】
《彖传》说:咸,就是相互感应的意思。咸的上卦为兑,兑为少女,表阴柔;下卦为艮,艮为少男,表阳刚,所以说柔上而刚下。阴阳二气互相感应而交融,像男女婚配,共处愉悦,更像男子向女子求婚,所以卦辞说:“通达、吉利、贞正,娶女吉利”。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成就万物化生。圣人以其德行感动人心,因而天下和平。通过观察男女爱慕之情,感悦之事,就不难发现天地万物的情状了。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注释】
(1)山上有泽,咸:泽在山上的卦象,称之为“咸”。
(2)君子以虚受人:以――应当、应该;虚――虚心、虚怀;受――接受、听取;此意味,作为君子者,应当效法山水相连、相互依托、相互润泽的现象,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古代‘君子’一词多指男士,近代以来其用意有发展变化,有时也不分性别,以‘君’冠名者,另当别论。
【译文】
《象传》说: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兑,兑为泽,山中有泽,山气水息,互相感应,是咸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深邃的山谷,深广的大泽,从而虚怀若谷,以谦虚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教益。
(爻辞部分从略)

纵观六爻之象:
初六感于脚趾,吉凶未卜;六二感于小腿,躁动则凶;九三感于大腿,盲从则吝;九五感于脊背,漠然隐忧;上六感于口舌,巧言令色,唯有九四感于心灵,“贞吉”。看来男女交感、人际交流等均应诚心敬意,否则后果堪虞。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圣人能够有如此见解,弥足珍贵!心理学的研究直到近代才逐渐发展起来。我们的圣人那时候还不可能知道“心里反应”的科学依据在哪里,特别是对于人的大脑皮质的研究可能还是盲点。然“心理感应”之说也不啻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创造,也极有可能是为心理学研究的最基础,“易”之不“易”啊!
纵观爻辞寓意:
(初六)大脚趾有感应,预示着将向外发展,有路跑了;然依照情势来看,暂不宜急于表现,充实自己,增强实力,静待良机更为有益。
(六二)小腿肚有感应,则为凶兆,静处可以吉祥;动不如静,外出不如居家。
(九三)大腿有感应,预示着将要盲从,会导致灾祸;不要因为有所外向的欲望,而丧志寻辱,委屈求人,不如静待机遇。 (九四)处此阶段,只要内心贞正,友人也会顺从你的意思,吉祥无悔;要防止徇私下属,公正诚信行事,可无咎无悔。
(九五)脊背上有感应,预示将要负重,虽无悔,但不会有太大抱负;理事勿私欲,理政应诚正,重用志同道合者,方无烦忧,顺致吉祥。
(上六)如果感应在腮帮、脸颊、舌头上,就预示着他只能是会说大话,会糊弄人,或有口舌之争。谨防利诱,诚正中道,去除私欲,逢凶化吉。
(赘述:爻辞的称谓是,阴爻用“六”表示,阳爻用“九”表示,自下往上,总共六爻,第一爻为阴,那么就称为“初六”即“六一”的意思;如果是阳爻,就成为“初九”,即“九一”的意思;第二爻为阴爻,就称为“六二”,如果是阳爻,就称为“九二”,以此类推)
圣人把人的感应,分成不同部位,并加以说明吉凶,其实就是让人们不要盲目的凭感应做事,要坐下来,细细分析,正确把握时机,即相机而动。它虽然没有讲人的心理感应,但分明就就是讲的心里感应。人将要做什么事一般是有预测和预期的,天地要发生什么事是有预兆的,人与人之间的分分合合也是有预感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预感。我们要尽可能的凭借预感或感应,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使自己尽可能的处于吉祥境地。绝不可盲目行事,草率行事,义气行事。自己拿不准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吗。刚愎自用,凭天真和幻想去谋事,最后失败的还是自己,痛苦的还是自己,后悔的还是自己。生活中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擅断蒙羞的事例比比皆是。历史上那些刚愎自用的君主、善于纳谏的君主,其作风和结局迥然不同。《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很值得一读。
通观咸卦,尤其是第四爻,强调的是人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男女之间、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均须以诚相待,因此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古往今来,趣闻佳话多如繁星,楷模人事数不胜数。中国讲“诚”,世界也都讲“诚”,由此可见,“诚”为人类所敬仰。中国的圣人们业已讲了数千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大力弘扬之。然笔者认为尚不甚理想,有些人似乎已经“聪明”得过了头,在“利欲”面前已有很多人不断上演着一幕幕丑剧,给整个社会蒙上了一层灰影,令人“忍俊不禁”啊!
诈骗者为什么屡屡得手,还不是反用人们的诚实心理?无数“老赖”的产生,还不是挑战“诚”可存否?有人倒地,无人敢扶,还不是害怕诚正之意被扭曲?虚假广告为什总有市场,还不是以“诚信”为幌子?当然此非社会主流,然其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我们绝不能让“徙木立信”流于形式,绝不能让“抱柱之信”葬于波涛!因此勉励大家都来学《咸卦》,让我们老祖先的“诚正之德”得以发扬光大,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起来。
(其他部分略)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