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小小说)
饭 局
文/王安德
昨天晚上,小张陪局长去赶饭局,他有些不习惯。
他是局长的司机兼“秘书”,再好的饭局,再香的酒菜,他也吃喝不了几口。
摆在桌子上的茅台、五粮液,还有那叫不上名子的“洋酒”,他只能望酒兴叹,流流口水罢了。
饭局是一位企业老板提前让他预约的,已经有半月之久。
他对局长提了几次饭局的事,人家局长到也爽快地答应了,但就是拖的时间太长。
“小张,以后这饭局的事,尽量少答应人家,风声紧呀!”
局长反复叮咛了几句。从他的咳声叹气中,小张记起了上次饭局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
那是一个月前,单位的一位小科长三反五次地找到他,说是想和局长联络一下感情,让他给局长通融一下。
小张对这位科长知根知底,知道他是局里的一位“烂人”,无人敢惹,靠“打砸抢”和威胁等手段,混了个小科长,名义上属于局里的“中层”领导。
这次想和局长联络感情,不知他又安的什么心。
小张有些迟疑。
几天后,小张试探性地对局长说“苟科长想请你撮一顿”,局长沉思片刻,并没有急于表态。
“这小子又在耍啥花样?”
局长惹不起这个烂人,也不想去得罪这个人。就随口对小张说“你安排一下,范围尽量小一些”。
小张心知肚明,就将那场饭局安排在周六晚上。
饭局放在县里最好的“国际酒店”,参加人员由苟科长提名,小张严格地“审核”,最终确定为单位内最出名的八位科长,人们习惯称之为“八大金钢”。
他们分别是,执法科苟科长、财务科钱科长、基建科石科长、文体科雨科长、车管科童科长、还有俩名刚提拔的副科长。
他们在苟科长的“号召”下,从下午六点就早早地进入酒店,作好饭局前的“战斗”充分准备。
苟科长在动员中反复强调“吃,就吃他个海中捞月,喝,就喝他个天翻地覆”,陪局长高兴高兴。
饭局,表面是饭,其实是局。
局长早有心理准备。他勇耀接受苟科长的桃战,就是想知道“胡芦里到底卖的啥药”。
当小张告诉“八大金钢”将于他同桌共饮,共同较量时,他适时调整了对策和策略,让对方有些捉摸不透。
七点多钟了,今天的主角还没有露面。苟科长显得有些慌乱,坐如针刺。
他有些不耐烦,时不时给小张打去电话,发发火。一会儿又大着胆子,试探性地拨打局长的电话,可怎么也打不通。
“龙门厅”,一张十二人的大餐桌上,已经由服务小姐摆上了十二道凉菜,两瓶打开的五粮液也己倒在分酒器中,几盒软中华香烟显的光彩照人,八大金钢在苟科长的安排下有序入座,就等主角闪亮登场。
局长深知,今天的饭局是对自己的一场考验。不经风雨,那知有彩虹。
局长在拖延战术中,终于显身,至于结局如何,我想在此不必多言。
饭局是一种文化,有人称其为“酒桌文化”,它是人生混迹于社会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是做人、做官、做事的第一道门槛,这叫“入道”。
有人在“酒桌文化”中畅通无阻,步步为盈。而有人“酒桌文化”中深陷泥坑,越陷越深。甚至粉身碎骨,一嗅万年,永不翻身。
走进“官场”,如果你只知道“革命”,而不研究和适应饭局的套路,你的努力和奋斗将会是一张白纸,由他人去写满你的人生。
饭局,在中国人情社会是绕不过去的社交方式。人们在日常的往来中就有“烟酒不分家”“茶饭友情深”的讲究,但是,饭局在发展和进化中有些走形、变味,多少人,多少名干部,多少个“好人、好官”倒在饭局上,成为烟酒的罪人。他们恨烟、恨酒、更恨先人留下的饭局。
小张从多次的饭局中见识了很多,局长在一次次饭局找到了教训,他们渐渐地成熟了起来,学会了应对错宗复杂的饭局。
不远的将来,人们都会走出饭局的旧套路,迎接新的“酒桌文化”。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纯真小说,不对号入座,图片米醋自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