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英先生说将军与“承错会”
.
远途在外边,鸡鸣早看天。
梦里还家去,故乡在眼前。
.
江湖虽精彩,不若故乡亲。
但愿人人好,春风醉我心。
士英先生道:“你听说过‘承错会’这个故事么?”
我连忙接过话题道:“我只知道有‘群英会’这个故事,您老人家说的可是三国的吴、蜀群英大会么。”
士英先生道:“什么群英会?你不要走题,我说的是‘承错会’是承认错误的大会。”
我低头道:“我没有听过有这么一个故事,承认错误是经常发生的事,自古到今承认错误数不胜数,但办一个承认错误的大会没有听说过。”
士英先生道:“‘周处悔过’的故事你听说过没有?”
我立即道:“我听老师说过,又在您的《世说新语》里看到过,说周处在家里曾经犯过错误,为害乡民,人们将其称作‘三害之一’,不知叔祖父是不是说他?”
士英先生道:“我说的‘承错会’与周处前面的故事十分相似,但结局完全不同。”
我立刻来了兴致,便催促他老人家说一说这个故事。
士英先生抽了几口水烟,说起了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结局使我大吃一惊,我从来没有想到世上会有这种结局。
这个故事发生在山东。
一个从家乡农村出来的青年人,穿上了军装、披上了铠甲,只经过几天十分简单的训练,就冲上了战场。他在战场上,智机勇敢,一往无前,被主将看中,就给其升了官,从低级军官升到中级军军官,由于其表现突出,每一战都带着自己的铁军只攻不退,杀得浑身浴血,敌人远远地看见他便双腿发抖,避之远遁回营。数年后,敌人见无法捞到好处,便慢慢退走,他被升为高级军官,奉命驻守在边关。
后来,主将回京述职,将军中大事全部委托将军料理。
后来主帅被调到他处,他推荐将军做主将。第二年,西北战火又起,皇帝委派已担任了军中主帅的将军去西北布防。将军凭着独特的兵法战策和死战不退的英勇打法,打败了西北敌兵,稳定了战局。对此,皇帝深表赏识,问他有何要求想实现?
他对答道:“臣有十八年没有回到故乡,经常日思夜想回家,双亲均健在高堂,日夜盼儿回家。现在天下已定,臣想回家略尽孝道,再看看家乡,看看众乡亲。”
皇帝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了他数月的假期回乡省亲。
他此行回家,只带了十几个亲随护兵,并未震动沿途官府,轻骑回到家乡。回家后,他首先拜见了父母,他坚持亲自下厨做了一锅烧糊了的饭和半熟的菜给父母吃,父母哈哈一笑,没有丝毫责怪,都说他做得好吃。
在夜里,将军又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请来吃饭,饭菜是他花钱请厨师做的,味道很好,分量很多。
县衙的知县闻讯,也连忙赶来拜见将军。他为了保护将军,还带五十名衙卒和士兵同来。
宴席开始时,将军站了起来,举杯道:“我奉皇上圣命,回到家乡省亲,今略备几杯薄酒,有请各位乡邻,请各位自由畅饮,我带个头,以示敬意!”
说罢,他向周围一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客中长辈回敬后,众客人纷纷喝酒吃菜。
贫穷时节,这些乡下小民一生也没有喝过这种好酒,吃过这种珍馐,酒席间个个开怀,人人不再客气。
将军十分大方,酒菜不够时,流水般加了上来。
饭后,他命手下的护兵抬上了一块大匾,上书:“承错会”,放在祠堂上。
长者忙问将军原委。
将军道:“我长在军伍中像个孤魂野鬼,经常思念家乡,想念家乡的父老,也经常悔过我少年时所犯的很多错误,惹过很多麻烦。我此次回家,想补偿名位长辈乡亲,并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故名‘承错会’,请各位将我昔日所犯的错误提出来,我加倍赔偿损失。”
众人听了将军这席话,都说不敢。
但将军不肯,硬要众乡亲索赔后并责打自己。
许久,大家都没有说话,四周寂静无声。
将军离席,对着一个瘦得像猴子一般的老人,双腿跪在地上。
瘦老头吓了一跳,连忙还礼回跪:“将军为何这样?”
将军命随行士兵将瘦老头扶起,说道:“小侄10岁到16时经常将石子丢在你家后墙靠土坎的瓦上,害得你家每逢下雨时都漏水,我在12岁时,有一天下雨,我躲在一旁,又将几块石头丢在你屋上,将你的瓦砸出一个大洞,然后冒雨远逃。这种错误行为,我有意犯过多次,使您补不胜补,碎瓦换不胜换,难道你忘记了么?”
瘦老头恍然大悟,说道:“原来这些坏事都是你干的,我在什么地方得罪你了?”
将军道:“你没有得罪过我,我小时候有那么玩皮,否则也不会有现在的‘承错会’了。”
说着,他拍了一下掌,一个卫兵取出三两银子,送到瘦老头面前,要他收下,做为赔偿。
按照当时的银价,一两银子值一贯钱,一贯钱等于1000个铜板,一个铜板可买一个肉包子,一两银子可以将他屋上的瓦全部买下来。
瘦老头道:“我屋上的瓦一两银子也不值,哪里敢收将军三两分子?”
将军道:“这是利息,欠人家的东西和人情哪有不算利息的?”
他硬要瘦老头将银钱收下。
然后他对一个胖老头道:“我在15岁时用山沟里的草乌捣碎,毒死了你一塘鱼,害得你一家人哭天喊地,害得你卖掉了鱼塘,你一家人指望这塘鱼生活,我害得你一家人几乎过不了关,我现在向你承认错误,并赔偿你的本金和利息。”
他命人拿出了十两银子。
胖老头不肯收,他硬要人家收下了。
将军又对一个老妇道:“大娘,我十一岁那一年,用镰刀从中割断了你一块土长势很好的锅笋,现在也赔你一两银子。”
老妇道:“这事件过去这么久了,难为将军还记得,我吃了将军一席好饭,就算两抵了。”
将军道:“不行,这件事是扎在我心头的一根刺,我一定要赔偿。”
说罢,他硬将一两银子塞给了老妇。
接着,他对一个壮汉道:“我14岁时,砍伤了你家耕牛的后脚,使你家的牛耕不了田,到处借牛犁田,差点误了春耕,令尊大人虽然不在了,但这个责任我还是要负。”
他令人拿出七两银子,硬要壮汉收下。
他又对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道:“大嫂,你十六岁嫁到我们村庄里,我偷了你的银钗、玉簪、铜镜等化妆用品,又偷去你的新衣焚毁,令你婆媳交恶、夫妻离心,你从此被夫家弃之。你布裙荆钗,出门难以见人,孤独一生。这些年我很难过,我陪你二十两金子,本不及万一,这点小意思算是小弟的一番悔过补偿。”
说罢,他令人拿出二十两黄金,交给大嫂收下。
妇女看着黄金,不由大哭起来。
就这样,他赔了人家许多款,自己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任由县令、卫士、众乡亲怎么劝,他就是不肯起来。
后来,他请求众乡亲打他、责罚他,他发誓毫无怨言。
许久,一个年轻人道:“将军是皇帝的红人,是朝中的贵人,我们若打得他一下,必定青史留名,名传万代。”
他走到将军身边,在将军肩上拍了一下,笑哈哈地说道:“我打了将军一下,从此青史永铭,万代留名了。”
众人听得此言有理,立刻眼红起来,他们都窜到将军身前,你一拳、我一脚的打了起来。
卫士待要阻拦,被将军斥退。
将军道:“今夜此地不是祠堂,是承错会,承认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
众乡邻越发来劲,人人争先上前,对将军拳脚交加,先轻而后重。
有一人对着将军太阳穴一拳头打去,另一人在将军头顶猛击一拳,都下了死手。
将军大叫一声,顿时昏倒在地。
众人不舍,拳脚还在雨点般向将军攻来,如同攻打敌人。
一护兵拔剑大喝道:“将军胸怀宽广,才回家认错,又赔了金银,你们还想干啥?”
另一护兵喝道:“将军是回家省亲,并非回家挨打,你们如此糊涂,天下少有!”
还有一个护兵举刀厉声道:“我等跟随将军,有护卫将军之责任,谁再动手我就杀了他!”
众人方才如梦初醒,不由住了手。
县令大怒道:“你们如此胡闹,殴打国家栋梁,形同反叛。左右军士、衙卒,速将祠堂大门关紧,守住门窗,休要走了一个反贼!”
立时,一些卫士、衙卒、兵丁上前,抢走将军,进行急救。
另一些人守严了祠堂门、窗,未有一人脱逃。
一众乡邻至此方知过分,虽人人后悔,但悔之不及,被众衙役一个个捆了起来,搜出赔偿金,押去县狱,关进了大牢。
后来将军苏醒过来,请县令放了诸乡亲,县令当面应允,但背后并未放人。
将息三月后,将军以事出有因、身体康复为由,勒令县令放人,县令才将众人放归。
县令在放人时,放过老人妇幼,将年轻力壮者留在后面训斥了一顿,又令衙卒将他们拖翻在地,每个人重重责打十板才放走。
将军从此留下病根,身体再未复原。
从此以后,他只将父母接到京城,再未回去看过一眼。
乡里百姓无颜盼将军回去,也失去了炫耀之资。
士英先生说完了这个出人意外的故事,他只是低头抽水烟,很久没有说话。
我听了心里很难过,也没有说话,当时的空气很沉闷,我当时的年龄是15岁。
太阳虽然透窗而入,但冬天的温度一点也不温暖。
许久,我终于说了一句话:“事件闹到那种不欢而散的程度,可能是酒造成的。”
士英先生道:“每一个有成就的人回家,都会向乡里的乡民来上一次‘承错会’那样的仪式,虽然没有写匾,但内容十分相同,喝酒是必然的事。许多人有了成就回家,他们为什么没有出现那种难堪的事呢?”
我说道:“是不是地理风俗造成的恶果呢?”
士英先生道:“风俗在全中国都是大同小异,承认错误和接纳人家认错到处都是,我对这件事想了很久,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乡邻们对他期望太深,没想到他做了那么多的错事,如今谜底揭开,旧恨涌上心头,虽然将军进行了赔偿,但恨难消除。二是有些年轻人名利思想作怪,想青史留名,才对将军下手争个彩头。名利名利,每个人都有名利的想法,名在前,利在后,世人为争名夺利,做了很多愚蠢事,这是一种病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近人情的做法。”
我问道:“难道将军这样做错了么?”
士英先生说道:“对将军而言,他做得对,但做得有些过分,他有些事可以隐瞒不说出来,私下里上门赔偿人家。人家必然感动。其中有一点他做对了:他为妇女伸了冤,承认偷去了银钗、玉簪、铜镜等化妆用品,又偷去新衣焚毁,当众赔了款,这种事要当众说清楚才行。”
我突然道:“这个将军可能就是周处,他父亲是东吴名将,他是晋朝名将,后来写过一本叫《风土记》的书,上面记载有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风俗。在汉、晋时,这三个节日已经消失,就是他将这三个节日写进书里,让后人重新将这三个节日运行,后来人们过这三个节日时,有人记得就是他的功劳,他是承前启后的历史代表人物。”
士英先生笑道:“好,好呀,你能记住这么多已经不简单了!不过周处是江苏宜兴人,怎么能回山东老家呢?再一点是:在攻梁山时,他只带了五千士兵与七万之敌进行血战,杀敌万余人,自己也在这场战役中死节,他没有衣锦还乡!”
我顿时语塞。
过了一会,他老人家笑道:“这个故事很出人意外,因此才没有写明将军的真名,时间过了一代又一代,没有人能记住他的名字和家乡地址,但愿有野史记载清楚。”
这是一个让我想写而又不敢写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心里藏了很多年,士英先生早已故去,没有了故事的依托,人家很容易误会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过去就过去了,这个故事真也好,假也罢,但愿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不存在的故事。
这个千古难解的故事,对在家里犯过过错而浪迹在外的游子和其乡人来说,是一个极易引起误会的故事,但我仍然要说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
有些事是不得不说的,故事也是一样,不管是什么时代。
愿乡人们善待出门在外的人,人出门在外并不容易,回到家里也不容易,人家混得好也好,混得差也好,人家都是辛苦漂流的浪子,我们要疼爱他们,温暖他们,让他们真正找到回家的感觉。
想故乡的人,心里很温暖,但很脆弱,我们要用热情和笑脸迎接他们,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灿烂、更美好!
人在外面,图的是美好,图的是光辉,图的是幸福,图的是故乡。
故乡,我们爱你!
亲人,我们爱你!
家乡的父老乡亲,我们爱你!
家乡的一草一木,我们爱你!
.
乐安昌宇作
2020年7月29日



主编——好人一生平安简介:
汤慧,又名苏慧,曾用名“汤智慧”,笔名(母性光辉、泽被苍生、慧儿、冰寒),湖南邵阳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好人、兵兵妈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诗人,邵阳本土词作家,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协会会员,世界汉语一级作家。《中马国际文艺家》编辑部主任,《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书画艺术家,《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书画教授。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录入《中国人才库》,2019年1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评定汤慧为中国优秀诗人。
汤慧从师中国著名词作家邬大为老先生,获老先生爱心传授歌词技法;并获中国书画家朱建国老师爱心指导国画;2019年底随其父亲(中国著名书画家苏本让老先生)学习国画花鸟画。
汤慧于2018年入选“一带一路首届中欧邮票鉴藏年——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人物。
2019年2月17日,汤慧受邀中国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作为第677期榜样人物,汤慧被誉为“自闭症孩子的守护神”。
汤慧的多首原创歌曲已有北京电视台、邵阳广播电台等专访栏目播放。她与兵兵的多次画展义卖也同时帮助到了一些可怜自闭症孩子营养补给与寒冬送暖。
汤慧拯救自闭症患儿已有湖南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县域频道、红网、新浪、腾讯、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邵阳广播电视台等100余家媒体报道、转载。

●●汤慧的座右铭与她的目标指数:
座右铭——
以海阔天空话世界,
以博大胸襟容天下。
目标——
望人性本善为良药,
盼世间万物常诞昭!
●●汤慧活着的唯一梦想——希望中国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期待所有家庭都幸福!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国家、为人民,更为这个人类!
————苏慧
2020年4月27日8:42

我一定需要中国孩子都可以有健康快乐成长的机会!我一定需要他们都可以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因为我很爱我的祖国!只有少年强才国强!
可单枪匹马的我太孤独,我需要中华这片偌大土地的支撑;以及这片土地上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的伙伴们的搀扶!
————苏慧(2020年5月8日)

*投稿请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

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正在吸纳外省会员,与各大作家一起携手弘扬中国文化,发扬中国文化精神!需要报名者请联系外省负责人汤慧:手机微信同号——13574973388

老师,我们专程为作者的原创诗词、剧本、论文、小说、歌词、音乐打造推广宣传,我们有专业谱曲、编曲制作、专职歌手、明星歌手、录音棚录音、mv拍摄制、打歌谱、推广宣传、歌曲全网发行、歌曲KTV投放于一体的网络平台。

汤慧在原创音乐基地欢迎各位高手,有需要谱曲制作音乐的老师,请直接联系我,百分百专业一条龙,并且为您的原创音乐网上发行。
需要将诗词精炼为歌词,也可联系我!
能把自己的歌词诗词谱曲成为音乐,这一定是任何一位作家最幸福的收获与自豪!
《神来之笔》圆你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