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用在著名作家顾坚身上是非常恰当的。
顾坚是一介商贾,是一介沾染了文人气息的商贾。
这,就使得他与那些唯利是图、腹内草莽、精神匮乏的纯商人有着很大区别。
作为男人,他首先要担负的是赚钱养家的责任。这一点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然而,当这种物欲需求之责尽到以后,并没有给他内心带来欣快与平和。他知道,自己还必须有精神上的充盈和丰实。
于是,他把自己安放在空无一人的幽暗斗室,象游曳的鱼,象贪食的猫,象亟待吸水的海绵,与伟大的灵魂对视,与睿智的目光交融……
他就这样在白天和黑夜间游走,在商人和文人间切换。
这种白加黑的有机结合,使他的心原长成葱茏的雨林,使他的灵魂变得密实,温暖而安宁。
想起了巴金老人的一句话: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我们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
——绿柳


🇨🇳【我的白天和黑夜】
作者:顾坚
书法:三千门客
编辑:风雨薇 绿柳 三千门客
【三千门客:[蓬莱书院]倡导者】
【图源网络,若侵权,速告删除!】
🇨🇳《我的白天和黑夜》
文 :顾坚
白天,我在扬州城东曲江市场那9平米的铺子里,干着卖服装的营生。作为商人,自然追逐盈利,但我不贪心,薄利多销,因此回头客蛮多,生意一直不错。服装是从常熟和义乌批发回来的,有时也去杭州进货。如此七、八年下来,我用攒的钱在古运河畔边买了一套复式商品房。我热爱经商,如果有可能,会把服装销售一直做下去。
虽然经商已成习惯,但赚钱养家并不能完全保证我内心的欣快与平和。经常,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景——哪怕是惊鸿一瞥,一声乡音抑或一曲老歌突兀而来,都能在我平静的心湖上激起层层涟漪,久久不绝。天气晦暗季节更迭的日子里我更容易心烦意乱。这时我做生意便很难入“戏”,思维飘在半空中,木讷迟钝,灵气全无。每逢这时,我便干脆把铺子托给店员,径自骑摩托车回家。
白天家里没人。孩子上学,爱人上班,偌大的房子空旷而寂寥,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疾步走进书房,反扣上门,拉下棕色窗帘,然后坐上转椅,顺手拧开音响。我像一只鼹鼠蜷在亲手营造的幽暗斗室,任如水的音乐浸濡着浮躁的灵魂,刚才在店里那样蓬散无章的思维开始聚敛,并变得明亮清晰,心情也逐渐恢复到平静安宁的状态。
我是一介商贾,却不幸沾染小文人的习气,过分的感物伤怀,令心情浮动很大。生意经营的顺利,财富的不断累增,都不能维持我的心理平衡。我必须有幽暗中的沉思,和黑夜中的阅读。
黑夜,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我蜗在四壁如山的书架间,像一只馋嘴的猫;也像一条鱼,游弋在水草丰美的河域。我的书室关着成百上千个伟大和智慧的灵魂,有时我分明感觉到他们深沉的鼻息,他们关怀的目光在我的肩背和头顶上摩挲。读这些前辈先贤的著作,总使人内心变得豁亮丰满,眼前一片光明,经常有醍醐灌顶之感。慢慢地,我甚至有了和伟大灵魂对话的胆气和冲动,更至于在电脑键盘上敲打起属于自己的文字。
我的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的。作为商人,我收获利润让全家丰衣足食;作为思想者,读书让我贫瘠的心原长成葱茏的雨林,思考使我的灵魂变得密实,温暖而安宁,而写作满足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倾诉欲望——白加黑,有机的结合,我愿这样终老一生。
🇨🇳【名家简介】
顾坚,男,1964年生于江苏省兴化市陶庄镇。著名畅销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作协副主席。兴化作家群中的中坚人物,也是里下河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2000年开始业余创作,主要写散文和诗歌;200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元红》,由于采取网上在线写作,故该书纸质出版后一段时间被人称为"网络作家",其实纯属地道的传统现实主义写法,现在已经成为描写当代乡村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元红》首先在网上走红,出版后一纸风行,被评论界誉为"继《平凡的世界》之后经典力作",一版再版,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和常销书,荣获江苏省第七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由于《元红》这部处女作(也是代表作)的空前成功,2009年3月,顾坚被录取到北京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在校期间修改完成了长篇小说《青果》,交付昆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在2011年成功申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并顺利进入81名大名单,同年10月,《青果》荣获首届"惠生·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8月,又获得泰州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
2011年11月,顾坚作为特殊人才从扬州日报社引进到泰州市文广新局剧目创作室,以更雄劲的创作态势完成第三部长篇《情窦开》(也名《黄花》),2012年7月,《情窦开》正式出版。至此,作为一名专业作家,顾坚完成了以《元红》《青果》《情窦开》组成的"青春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