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望当年那缕硝烟
作者:秦宝青
题记:一位头部仍残留弹片的老兵写了一本记述他参加自卫还击战经历的书《一缕硝烟》,读罢感慨油然,思绪万千,情随泪目。
四十年前的西南边陲的对面曾经喧嚣震天,
中国自卫还击的战火在雨林高地腾起缕缕硝烟。
捍卫祖国尊严的勇士们在硝烟里前赴后继,
用火热的青春和生命编织了最绚丽的花环。
曾经浓重的硝烟渐渐被时代的风雨吹散,
硝烟里的动人故事是否还能永远流传?
一个老兵终于拿起了沉重的笔杆,
让当年那多彩多姿的一缕硝烟真切地飘近在你我的眼前。
遥望当年那缕硝烟,
我们看到历经和平年代熏染的八一军旗依然鲜艳。
从南昌、井冈山一路走过来的英雄军队,
仍然像勇往无前的猛虎威震敌胆。
霹雳雷霆的炮火粉碎了敌人的阵地前沿,
摧毁敌人工事堡垒的穿甲弹如同安上双眼。
向敌人发起进攻的战士在弹雨中勇猛博杀,
为开辟前进道路的滚雷英雄一路发出悲壮的呼喊。
遥望当年那缕硝烟
我们感到经过特殊年代的军魂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
保卫祖国和人民的信念化为每个战士赴汤蹈火的行动,
压倒一切敌人的 英雄主义 永远是 心中力量的源泉。
大战前的争先恐后是为了早日出征前线,
历次恶战中冲在最前边的都是党员骨干。
把最后一口水一口饭留给战友的情谊时刻不忘,
在阴湿的猫耳洞里艰苦执守也能随时飘出笑语欢谈。
遥望当年那缕硝烟,
我们心灵会触碰到军旅青春的刚毅和柔软。
发财致富的口号已经铺天盖地般响起,
但和平环境的生长还需要青春的血液浇灌。
烈士的一封遗书伴着几件遗物,给年迈的父母留下终生的遗憾和心酸,
临战前飞来女方的绝交信只会让出征的壮士片刻心寒。
平日爽快的军嫂为什么每天悄悄抹去揪心的泪水,
一曲《祖国知道我》的长歌 可曾 慰籍了年轻生命的地下长眠。
遥望当年那缕硝烟,
苍茫的雨林早已覆盖了战场的断壁残垣。
昔日你死我活的敌人早已握手言和,
但难忘那缕硝烟的缘由不仅是老兵头里的那块弹片。
多年来对南疆战火硝烟的非议从未中断,
亵渎英雄壮举的流言蜚语也暗地里流传。
老兵最真实的战地实录可以让哪些乌鸦闭嘴了,
从战火硝烟中闯出来的老兵最有发言权。
一缕硝烟,是一幅英雄群体画卷的栩栩展现。
硝烟中的82无坐炮二连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抵近精准射击专拔敌人的火力点,
集体一等功臣的荣誉非他莫属无与争先。
一缕硝烟,是扬我国威军胆的激情宣言。
透过历史的回望 更能彰显 当年硝烟的璀璨。
没有当年打对了的这场战争,何谈 往后四十年的国泰民安?
没有数万军人在前方浴血胜利的 捷报频传,
哪有后方亿万家庭的 出双入对 花好月圆。
一缕硝烟,是对牺牲英烈的深情怀念。
白纸黑字的记录让英烈的魂灵不再孤单。
每年陵园里燃起的香烟好似硝烟升起,
老兵把哀悼思念战友的泪水全部注入这一缕硝烟。
放眼今天的世界哪一天没有战火硝烟的弥漫,
祖国的边境线上到处埋着硝烟的种子待风点燃。
地球村里和平发展的主题虽然深入人心,
但美好的愿望背后总有妄想垂涎的虎视眈眈。
一缕硝烟是对和平麻木意识的警醒呼唤,
一缕硝烟是对淡化国防,忘战必危的大声呐喊。
南海风云的诡异变幻 提醒我们 要时刻居安思危,
西藏高原的紧张对峙是否会有一天硝烟重现?
面对全球百年未遇大格局的挑战,
大国的崛起 必定要 从容应对未来的硝烟。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还要历经多重艰险,
我们必须像老兵那样——心里装着永不消散的一缕硝烟。
79年战后92团82无坐炮连
无坐炮连指导员79年战后军区庆功大会92团功模代表,持一等功臣连奖旗者是92团82
《一缕硝烟》的作者许向斌
河北唐山人,1970年12月入伍,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任步兵第92团82无坐炮连副指导员、指导员,连队荣立一等功;1984年者阴山作战任步兵第92团一营副教导员,所在营的二连获“者阴山钢刀连”称号。1986年转业在唐山从事宣传工作。曾任中共唐山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12年退休。
秦宝青:男,1956年8月唐山出生,祖籍北京昌平。1974年入伍,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1998年转业到唐山广播电视局,曾任唐山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职称,中国电视艺术学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学会会员,爱好文学写作,其编剧的小品,小话剧,电视剧本,广播剧和新闻作品曾获全国,全军,河北省等多个奖项。有时酒喝多了我会说,我是军人中的文人,文人中的军人。
诵读者:苍狼,河北石家庄人,现居唐山。朗诵爱好者。生命中最金色的25年,都留在了绿色的军营。退役后重拾青年时代的爱好。声音浑厚、有力,富有感染力往事如烟,女,河北唐山人,朗诵爱好者。声音自然朴实,圆润甜美,予情于声,真实感人,曾获朗诵比赛奖项。微信:243905138
往事如烟,河北唐山人,朗诵爱好者,以她自然朴实和圆润、甜美的诵读来打动感染听众。寓情于声,真实感人, 力求字音标准,情景交融。微信号:243905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