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故里杂吟之一
巴山夜雨(巴浩洁)
庚子春节,新冠瘟疫首袭武汉。本人居住在新洲区祥燕社区,一家三代挤在三室一厅里,封城闭户两月有余,形同囚徒,倍受煎熬。清明节回乡祭祖时,仰望蓝天白云,远眺青山綠水,村村白墙红瓦,处处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联想起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骤生回乡居住念头。于是,邀请本村与我同届及后几届健在村委老干部相聚一堂,提出回村重修老宅居住设想,得到了他们一致同意和支持,随即向现村"两委"写出申请,并获批准。
拟回故里修老宅
江河九曲终奔海,
树木千寻叶恋根。
拟结草庐归故里,
魂牵田野梦乡村。
附注:
本人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提出的申请。
回归故里杂吟之二
巴山夜雨(巴浩洁)
本人自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起,以"背米袋子干部"的身份,从村党支部工作岗位离村至今,屈指四十五年有余。回首处世和为官的人生,自我评是为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丈夫、父亲。但还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党员、干部、公民。为了早日融入乡村,迈好回故里的第一步,于本年七月六日中午,在哥嫂家里举办家宴,宴请全塆父老乡亲。席间,八十五岁的叔母大人,笑谈我在家乡的故事,既讲我当民办教师时的"猴气”,也讲我当村干部时的"虎气″,更多是讲我儿时的"淘气″。趣事连连,笑声不断,其乐融融。
宴请父老乡亲
不求衣锦效清官,
依旧草根泥土钻。
父老跟前无愧色,
乡亲迎我把家安。
附注:
耄耋叔母在家宴中笑谈我儿时和在家乡的故事。
回归故里杂吟之三
巴山夜雨(巴浩洁)
内子李雪莲,自一九七九年与本人结发以来,相濡以沫四十一余年。本人因工作和健康原因,她成为一家三代的顶梁柱,她还兼任"武汉市兴弘京剧票友协会"书记一职,有许多社会活动需要参加,但她仍然毅然支持重修巴家老宅,并在老宅重修中亲力亲为。
赞内子李雪莲
(藏头七绝)
李家玉女嫁巴山,
雪域相通夜雨还。
莲朵争香荷竞艳,
贤门从此尽开颜。
附释:
李雪莲在巴家老宅重修中亲力亲为。
回归故里杂吟之四
巴山夜雨(巴浩洁)
巴家晚生们曾问:是否我等晚辈不孝,长辈要分家居住?人类正遭大瘟疫,中国又闹大水灾,此时投资乡间建房,是否逆天行事?如此等等。我答:从宏观上讲,正因大灾必然导致经济大萧条,中国急需复工救市,以实际行动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既是责任,也是义务。从微观上讲,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人活百岁终归故土。如果在故乡有了住所,既为长辈们拓展自自活动空间,也为晚辈们节假日聚会提供了场所。可见,现在老宅重修,看似逆天行事,其实顺应民心,于公于私皆为好事。
叩问与应答
瘟疫水灾祸正遒,
重修老宅有何求?
复工救市顺民意,
长辈晚生皆自由。
附释:
毛坯房预算费用约20万元,需用建材40一50宗,短期用工150多人次,其中"大工"每人每天260元,"小工"每人每天180元。图为乡亲们兴高采烈地为重修巴家老宅封顶盖瓦。

回归故里杂吟之五
巴山夜雨(巴浩洁)
吾兄巴华军,是位退伍军人,现在村担任小组长之职,与嫂一块务农,均年愈古稀,常年居住故里乡村。此次重修本人老宅,不仅替我操办基层相关部门的手续,协调各方面关系,还在具体施工中,负责质量监控、建材收验、场地看护、茶水供应等等繁杂的日常琐事,场内场外,忙前忙后,不分昼夜,不计得失,不言辛苦。常言道:"长哥长嫂似爷娘",此话不假,《诗经》有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未必全真。
建房最识兄弟情
长哥长嫂似爷娘,
大户小家当太阳。
骨肉相连情谊重,
何言兄弟阋于墙。
注释:
兄嫂二位(中右)和本人内子(左前)不辞辛苦在为老宅重修操劳。

回归故里杂吟之六
巴山夜雨(巴浩洁)
新修宅院留有一棵品种优良、生产茂盛的李子树,兄嫂看成宝树,我视为良木。不料,施工中有位"风水高人"曰:此树为不祥之物。兄嫂疑问:为何?答曰:院中单木为"困"字,不吉利。兄嫂答:砍了!回曰:非也。院内无木只有人为"囚"字,凶也。兄嫂又问:如何?答曰:不可栽李、杏、梅、柳树之类果木,可栽竹子、石榴、葡桃、椿、槐等。本人对风水学术不甚了解,只知风水术亦称堪舆术,是中国古代先人研究人与自然、与建筑关系方面的五大玄学之一,强调"天人合一"的关系。一直被视为封建迷信的玄学,已经走进了不少现代大学院校的讲坛。对于"风水高人"的迷津指点,若信,难也!不信,亦难也!
李子树之困惑
院中单木示家困,
屋内孤人自作囚。
风水无情千古谜,
地天有灵万民求。
附释:
宅院中受伤和困惑的李子树。

回归故里杂吟之七
巴山夜雨(巴浩洁)
岳母陶老大人年近九旬,是红军烈士遗孤,也是乡间有名的"贤妻良母好媳妇"楷模。平时很关心我们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情况。七月十八日下午四时许,在内弟和内弟媳陪同下,冒雨来到巴家老宅,莅临指导和关怀,可谓蓬荜生辉。
岳母莅临老宅
巴山李树叶连茎,
旧宅新居夕照明。
耄耋岳娘临故里,
古稀女婿喜相迎。
附释:
年近九旬丈母娘莅临巴家老宅指导和关怀。

回归故里杂吟之八
巴山夜雨(巴浩洁)
重修老宅的初衷是为了回归自然,安度晚年,同时是为儿孙们营造一处团聚场所,让他们热爱乡村,莫忘故土,留住乡愁。当我满怀信心将十岁孙子带到故里,观看后问孙子:"农村好不好?新房美不美?"孙子答:"农村太僻远,不热闹;房子太矮小,不漂亮。"我问:"你是要去大城市、到国外买高大漂亮的房子?"孙子答:"不,地球村人太挤,病毒太多,我要去月球、火星上造房子,让您们去养老,替我们看守房子!"童言无忌,童真可爱。孙子一番话,使我更多的是无奈和惆怅。
童言惊心
欲闻雏凤唱清音,
不料新声惊我心。
宇宙星球修广厦,
空中楼阁度光阴。
附释:
孙子在本家老宅重修现场发表"高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