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
文/常工
第四章 独挡一面

一九七五年八月,供销社根据上级精神,把张家、东风两个分销店的国营职工撤回,考核录用了六名亦农亦商代销员安排到两个分销店,我们撤回来之后,张家分销店由石大哥负责,派过去三名代销员。我回到中心店,被任命为百货文化用品组组长,另外两位是女同志,一位姓马,40多岁,我叫她马姨;一位姓高,30多岁,我叫她高姐。她们都有小孩,家务负担较重,那个年代每周工作六天,每天早7.30上班,午间串休,晚上5.00点下班,每天工作八小时。为了让她们中午多休息一会儿,我到招待所吃完饭就立即往回返,这样我每天工作都在九个多小时以上。

百货文化用品这一摊商品种类多,除了手表、缝纫机等凭票供应的特殊商品,其它几百种商品都是数量较多、价格较低的。当年女同志保养皮肤的雪花膏,一个大玻璃瓶子包装,重量10斤,顾客来买都是拿一个小雪花膏瓶子,装满了上秤约,4角钱一两,销售时很零星,月底盘点商品时更麻烦,针对类似的情况,我摸索出一套简便办法,商品开封前称出毛重,标在瓶子上,盘点称出毛重便能计算出剩余多少。有些计件的在库房摆放时每层固定件数,看一眼就清楚所剩数量,极大地提高了盘点工作的效率,盘点工作由过去的一天,缩短到三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后来我又在副食品组的食盐(那个年代都散装的大粒盐)、白酒、酱油、醋、茶叶等商品盘点中推广了我的方法。棉纱组的布匹每到盘点时,柜台开匹的几十种布都要一尺一尺的丈量,十分麻烦。我就想何不把这项工作放在日常来做,布匹摆上柜台,先用尺子量,每隔十尺标出印记,这样盘点时就快捷多了。

我的努力和付出受到了供销社党支部的高度肯定,并在各分销店推广。党支部提名我担任供销社团支部书记,同年郑家屯镇团委换届,经组织推荐,大会选举我为郑家屯镇团委委员。当年十二月初,原供销社业务调拨员退休,由我接任业务调拨员兼物价员。业务调拨员的主要业务,是各店各组把所需商品清单提交到我这里,库房里有存货我按照提供的清单送货过去,并开据库存商品调拨单,各店各组收到并点清商品后,回单签字后交财会入帐。库房没有的商品,我出据商品采购单提交采购员进货。采购的商品如果三级公司标明零售价格的照些执行,没有标明的根据该商品的毛利率制定商品零售价格。虽然一天到晚工作很忙碌,但是我却感到很充实。尽管我的工作已经很忙了,领导好像是有意磨炼我,又让我把“三票”收缴工作接管过来,“三票”是指布票、棉花票和线票。这项工作十分繁琐,各店的棉纱组每月上缴一次,我就要忙乎几天,把“三票”分门别类的挑出来,一百张一梱,十梱一打,封好盖戳,定期上缴相关公司。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夜晚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在灯光的陪伴下,一干就是一个通宵,这种习惯为我后来的工作提供了积淀。(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