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歉:由于本刊档期调整、安老师的中篇纪实文学《施南往事之恩施人物》铁脚板儿没有及时连载!敬请作家及广大文友谅解!
恩施传奇人物铁脚板儿姚天健
文/安丽芳
五
战争间隙,由中美俱乐部举办“临时省会篮球锦标赛”。驻四川凉山、湖北来凤和恩施的美国空军组成美空篮球队,点名要与恩施的鹤唳篮球队竞赛。“鹤唳球队”属当地居民自发组织的一支篮球队,年龄参差不齐、个子有高有矮,纯属一群业余爱好者,除了球队队长李东柏是清江中学的一个体育老师外,其他都没有受过正规训练。这只篮球队由本土的几家商号赞助,常到附近的四川、湖南参加球赛。(自带盘餐给球队办理生活的孙恒盛斋老板,是我们家祖父孙佑侠)鹤唳篮球队,除实力强大号称“五虎上将”的李东百、刘明伦、王伯寿、陈泽薄、简增外,还有一个厉害角色,湖北省十三中长跑比赛总拿第一,已小有名气的十七岁学生姚天键。
美空篮球队(飞虎队)
美空篮球队(飞虎队),对施南府的“鹤唳篮球队”。这场篮球赛非同一般,引起了施南府全城人的关注。鹤唳篮球队队员比之牛高马大的飞虎队美国洋人,弱小得如同牛与大象,或说“光脚板儿对大皮鞋”。彼此的差距,让恩施人不得不担心,谁都为这场比赛捏着一把汗。
中美之间的这场球赛,第一局由于洋人个子高,球在鹤唳篮球队队员的头顶来回过路,鹤唳球队基本摸不着球。因此,第一局鹤唳篮球队便输给了美空篮球队。看球的恩施人急了!几乎全城的人成了拉拉队,拼命叫喊着给鹤唳篮球队鼓劲、打气。从第二场开始,打后卫的王白寿发挥了他的优势。王伯寿,个子虽不算很高,人特别灵活、机智,擅长跳高,远投厉害。洋人运球途中,常被王白寿机灵地钻到洋人胯下把球夺走,夺球后迅速传给运球高手姚天键。姚天键撒腿跑起来几乎看不到两只脚落地,仿佛脚板儿悬了空,四肢快速,像小孩玩的拉线呼呼转的纸壳人人儿。在对方严防死守的情况下,一阵风似的将球带过半场,传给投球手李东柏......他们不仅相互配合得十分默契,而且内心喷发出一股力量——不让洋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决心和志气。由于飞虎队纪律涣散,第一场打胜后,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掉以轻心,虽然接下来的两场打得非常激烈,鹤唳球队比洋人更能拼命,终于以一负两胜战胜美空篮球队,轰动了恩南山城。施南人无不欢欣鼓舞,现场一片欢腾。这场球赛,被恩施人至今传为神话。为此,姚天键被人赞誉,取了个绰号“铁脚板儿”,王柏寿的精灵机溜,被人比喻“跳格蚤”(恩施土话称跳蚤)。他两成为施南府无人不知的“铁脚板儿”、“跳格蚤”。
六
姚光鼎对儿子打篮球出名,却不以为然,他不喜欢儿子做这些毫无用处仅属于贪玩的事。他希望四儿子能够读书有成,将来谋个一官半职,或继承姚家的产业,扩大鼎昌商号的发展,改换姚家门庭,使之更兴旺发达。
儿子姚天键最讨厌生意人的世故圆滑,对市民小利他毫无兴趣。他天性刚直,豪爽、单纯。他崇尚江湖,喜欢军旅,尤其敬佩郑和下西洋率领船队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闯荡30多个国家的故事。古往今来男人所征服的一切大事,在姚天键的脑海不断浮现出一些不着边际的奇思幻想。现实的父亲不屑于儿子不切实际的幻想,成天唠叨儿子:“老子的话你不听,等火石烙到脚背上了,看你醒不醒事儿!”
儿子晓得无法和固执的大人沟通,只能瞒着父亲,正朝自己筹划的一个目标奋进。这个目标来自蒋委员长来学校的一次即席演讲:
“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他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
这番话在姚天键心里激起了浪花。他顿时明白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攻读黄埔军校成为他向往中的目标。他不声不响地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奋进。湖北省十三中高中将毕业时,姚天键瞒着父亲说急需要路费回恩施,要父亲提前把路费汇到武汉。得了钱,他于本年8月26日赴南京初试。9月3日放榜。其后,与一总队学员同时行军至四川成都北校场。姚天键正式录取为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第二总队的炮兵学员。
黄埔军校旧址
喜讯传到家里,姚父喜出望外。鼎昌商号的四少爷二十岁的姚天键考上了黄埔军校,成为恩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进入黄埔军校的人。这消息在当时偏僻落后的恩施引起轰动,相当于恩施出了个状元。姚父没想到,儿子不声不响地擅自做出的决定并不比他想象的差。弃笔从戎也是幸事。姚父这次打心里服了,才突然意识到,儿子长大了,似虎应放深山,似龙应归大海,儿子成人了,由他去闯吧。将来混个将军什么的,也给姚家撑门面。

网上搜索到的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第二总队学员录
姚天键考入黄埔军校。属于抗日战争爆发的年第二批学员,他成为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第二总队的炮兵学员。就读于这所学校,是姚天键梦寐以求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军校通过思想、政治、军事、生活、文化等等综合训练,使姚天键懂得了战场随机应变能力和军队的系统管理理论。除理论学习以外,姚天键在实战兵器的机械操作中成绩也尤为突出。军校不但让学员了解国内的抗战局势,也让学员们学习当代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环境。
77事变后,上海失守,南京告急,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因此黄埔军校奉命西迁。大队人马途径芜湖、九江、武汉、长沙、常德、再沿川湘公路,向四川铜梁转进。长途爬涉4千多公里,饱尝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等艰辛。学生因而伤病死亡60多人。姚天键和多数人一样坚强地挺了过来。姚天键通过黄埔军校的系列训练,把他从一个不羁、天真、满脑虚幻理想的懵懂青年,变成了一个成熟、理智、守纪律、有智慧有知识的青年军官。若将严密的军事训练比做熔炉,那么姚天键已被铸炼成了一块好钢。
1939年9月,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第二总队1510学员在四川铜梁毕业。姚天键为其中的一个。由于这届学员是经过特殊训练,加上战时西迁的考验,有模范总队之称的荣誉。接受校长蒋介石的接见及检阅。
梁。军校颁发给学员每人一本毕业证书,十四期毕业生的照片,通讯录装订本,一把中正剑。黄埔军校毕业的姚天键一身戎装,雄姿英发的青年军官,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施南家里。儿子黄埔军校毕业归来了,姚父大喜。为四儿子的荣归,姚父动用了轻易不会动用的儿女亲家的亲戚关系——施南府拥有权势的商会会长、国大代表王献谷、邓濂溪这样的社会要员,为黄埔军校毕业的四儿子在恩施府署安排了位置,只等儿子回来上任。这无疑是增添了姚氏家族的风光和鼎昌商号的实力。

(从左数第十一人正中)姚天键上武汉读高中时的全家合影姚父为儿子的归来, 召回姚家子孙亲戚近百余人,大摆酒宴,为姚家风光的四子姚天键接风洗尘。没料到姚天键在席间端起酒杯,当着父母及众位兄长姐姐的面,高兴而庄严地请求父亲:
“父母大人,儿子今日回来是与父母及兄弟姐姐告别的。不如将今日的洗尘宴,改为饯行宴吧。”姚天键继续说到:“孩儿已参加了远征军,三日后随军赴云南,远征缅甸前线对日作战。”姚父立即沉下脸说:“你——你可真是姚家的逆子!事事违背父愿!听说去往缅甸抗击日寇的军队,死伤过半。你小子得想清楚,自古征战几人还?” “求父亲息怒!黄埔军校不是培养我做秀才,是培养具有坚强革命精神,具有过硬军事素质的将领。何况眼下抗日急需人才,战争正如火如荼,中国大地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下遭受蹂躏。孩儿决心已定。”他举起酒杯跪在了父母面前,说:“父母恕儿不孝!保家卫国,忠孝不能两全。”父母眼泪汪汪地示意儿子起身。姚父深知劝也无用。姚天键端起第二杯酒,对众哥嫂姐姐姐夫,说:“各位兄嫂,姐姐,请受小弟一拜!”行了个抱拳礼,“小弟拜托各位兄嫂姐姐,替我行孝!小弟若有幸归来,再答谢各位兄长姐姐!”
二战期间,日本大举向中国发起进攻,由于计划受挫,于是将一部分兵力派往缅甸和印度,意图阻止英美对于中国的战略援助。缅甸等地为国外援助中国的最后生命钳制线。中国为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中国组建远征军十万多士兵前往缅甸帮助英国抵抗日本军队的入侵。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53军
1944年3月,53军参加鄂西会战后,奉令加入远征军到滇西抗日。姚天键属于张学良麾下1943到1945年反攻时期的第二批赴缅甸抗击日寇的中国远征军。53军辽宁沈阳人占三分之一,湖北人寥寥无几,姚天是其中之一。他所在的53军388团被调往前线,还有53军下属116师130师,共计一万多人赴云南。
姚天键奉命率领加强炮兵连(属于有特殊技能的机械兵)运送大炮至远征军后方基地——云南保山。炮兵不像步兵,行军途中大炮的长途运输非常艰难,去云南途中,无公路,无汽车,崎岖山道,沟壑纵横,峭壁悬岩,泥泞坡滑,大炮过不去,就靠人力肩托背扛。虽然一个大炮只需要三个人操作,但附属于大炮的配备人不少,木工、机械工数人。由于路途雨天泥泞,在夜暗狭窄的山路上,困难地摸索前进。竹林密布,气冷风寒,恶蚊毒蛇陆空袭人。交通不便,补给极其困难。有时甚至断炊。官兵们被迫采野菜充饥,生活非常艰苦。人马器材难免滑跌山下,造成损失。炮兵队伍走着走着停了下来。队伍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姚连长让后边队伍一个个传话到前面问,队伍前面的人传话回来说:前面坡陡路狭窄,巨石挡路,大炮无法推上山。姚连长想了想,果断决定,“传我的命令,大炮全部拆卸后搬运,弹药箱由马匹驮运。”命令传到队伍前面后,又反馈回来说:“拆卸后重装困难更大,何况马匹不够用。”
姚连长发了脾气:“我他妈就不信天底下有办不到的事!尼玛你几爷子枉为男人!”他一夹马冲上前去,“拆!拆!拆!给我全部拆卸掉!马匹不够,还有肩膀,哪怕肩托背扛也要将所有大炮运到云南后方,不许扔掉一个零件,这些大炮是我军当前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到了平地后,姚连长和木工、铁匠们一起动手将拆卸的大炮又回装。无论是美国支援的m3火炮、瑞典波佛斯m1930山炮、或是苏联的19k反坦克炮,姚天键都能熟练的拆卸、回装。当时远征军大都用的美国援助的 m3火炮,虽然口径不大,但因为日军主力的九五式轻战车和九七式中战车护甲很薄,且大都采用的是铆钉结构而非焊接,因此几乎是一打一个准。M3火炮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大炮的一路拆、装,经历数月的长途跋涉,经过湖北、重庆、贵州,约3000多公里的跋涉到达云南。终于把整个加强连的所有人员和辎重物资全部安全到达远征军后方基地——云南保山。途中,姚天键不仅不骑马,和弟兄们一样扛着弹药箱,夜晚都不敢安睡,生怕有任何人或物的闪失,为此他得到上级嘉奖。
姚天键初次进入云南保山所看到的情景,比起恩施受日寇轰炸后的情形更惨不忍睹!被日军飞机轰炸过的保山县城内静悄悄的,却闻到一股腐尸的臭味,残垣断壁间有在挖被埋没的尸体,饿狗成群在街头乱跑,乌鸦在树梢悲鸣,满目荒凉,情景十分凄惨。保山县城由于当时未发防空警报,城内居民没有疏散故而伤亡很多,房屋被炸毁十之五六,十字街一带繁华地带几乎被炸成了废墟。53军388团到后,立即配合当地县长刘言昌及幸存居民,清除尸体,整理街道,恢复秩序,重建保山。令姚天键感动的是: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保山作为大后方为滇西作战贡献了大量人力、物力,尽到了最大责任。十多万人的粮秣,多半由保山就地筹措,大量的马匹民夫也由保山人征调。在惠通桥附近的居民,就连门板都卸下来帮助守军抗击日寇。 1944年5月,远征军渡江后,姚天键所属右翼(南线)攻击任务的53军在经激战夺取敌大塘子前线的基础上,于5月25日将主力分两路,一路由116师师长赵镇藩率所部346、347348团沿古道正线攻击南斋公房;另一路由第130师师长张玉廷率388团(姚天键所在的)、389、390团从南翼小新寨、芒黑河经新路头越高黎贡山,绕袭敌后大坝,江苴等地。5月26日,第116师先头部队第346团突破敌人沿路设置的障碍进至斋公房下黄心树,因在大路上触雷,改从两侧密林中搜索前进。27日进攻斋公房敌阵前,与其警戒部队发生对射。28日,随着主力部队的跟进,姚天键所属388团炮兵连从正面发起大规模炮弹进攻,将敌人山口下的前沿阵地占领。之后,由姚天键带领的加强炮兵连300多人集中火力连续不断发动正面进攻,在炮火掩护同时,相继派部分兵力在两侧山崖密林中开辟道路,直达山顶,对敌垭口主阵地实施迂回攻击。10天激战,于6月11日从东、北、南三面将残余守敌300余人赶下垭口,以西的雪冲洼槽谷,夺回了南斋公房山口的控制权。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