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赋
朱昆良
走进英雄陵园,参謁拱手上香。只见木兰花开,迎风怒绽;松柏伫立,庄严肃尚。二坟并立,石碑讲述英烈;父母位右,木兰陪伴于旁。“绝命辞宫真孝烈,坟陪父母倍呈祥。”(1)
荷塘才露尖角,萱草已见青黄。梅兰樱菊四时争艳,春夏秋冬次第竞芳。数十颂碑立,将军题华章。广场骏马从军雕,毛书《木兰辞》壁扬。对面木兰祠,古瓦靓丽煌。
木兰者,行伍之家也。父亲多年征战,患疾归田息养。早起练身手,暮归侍农桑。刀枪剑戟,虎门无犬子;推拿摔打,木兰本领强。号称假小子,家中挑大梁。
军情急,替父从军也!北国铁蹄疾,匈奴犯边疆。军务招募急!可汗点兵将。册书有父名,木兰心急伤:“父老弟幼,怎驱豺狼?”千思熟虑,女扮男装。保家卫国者,奋勇敢担当!
战事繁,成就英雄也。冲锋军威壮,陷阵敌胆虚。“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黑山驰骏马,燕赵飞鸣镝。雪压北国原呈瑞,冰冻江河水停泣。木兰铁骑追穷寇,胡兵丢盔望风靡。南征北战,东胜击西。占领黄河,继续北驱。追逐强寇,沙漠擒敌。壮歌镇蛮,出生入死寻敌穴;东西纵横,?寇不敢睹军旗。“几度思归还把酒”,(3)三军独领重国期。
辞封者,魂归故里也。边疆渐稳,归朝听令。不受尚书衔,甘愿务农耕,孝敬父母亲,陪伴了此 生。云衢号令,传颂国贤。忠君报国,世上称赞。女子替父,贤更超然。唐皇追封孝烈,将军立祠(4);今朝颂扬忠孝,崇尚敬贤。噫兮!千古奇女,虞城木兰。华族傲骨,世代相传!慨而太息,遂吟《孝烈将军赞》:
代父从军赴塞关,
弯弓跃马铁甲寒。
长驱胡虏三千里,
驰战沙场十二年。
勋绩永存民族史,
祠堂长伫女英贤。
荣归陪伴高堂幸,
忠孝双模美誉传。

注:(1)摘自拙作《写在木兰陵园》;
(2)摘自古诗《木兰辞》;
(3)杜牧《题木兰庙》;
(4)祠即木兰祠,原称“木兰庙”,又名“孝烈将军祠”,俗称“孝儿祠”,位于花木兰故里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今木兰镇)。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城县木兰祠在唐代就已存在,金、元、清各代均有重修。木兰祠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后经战火,祠堂被毁,幸存祠碑两通,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绩及历代修祠情况。木兰祠对面有花木兰陵园,内有花木兰墓以及其父母墓。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领耆老邦民,前来致祭,以缅怀英灵、教育后代。后来就沿袭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为期三天的香火大庙会,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进行贸易。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木兰祠毁于战火。1992年,商丘市虞城县人民政府为保护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遗存,斥资重修木兰祠,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基本恢复了木兰祠原有的历史风貌。木兰祠占地160亩,建成了花木兰祠、花木兰文化广场、花木兰陵园,对游客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