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如素
本名文娟
祖籍甘肃陇南
现居天水
诗歌爱好者
诗作散见于《天水日报》
及网络诗刊

——怀念一位故友
作者/ 如素
偶然间听到她得病的消息,我很难相信是真的,便急急约了好友一起去看她。
在拉开门的瞬间,那双自来笑的眼睛仍然很漂亮,很自信,她甜甜地笑着,比我想象的要轻松好多。她拥抱着我,除了有点消瘦,别无异样,岁月留给她的痕迹也不很明显。我多坐了一会,临走时说:等我旅游回来再来看你。
10天前,我在外地听到她病逝的消息,我在沉痛中一时缓不过神来,她走了!今生再也见不到她了,一时很难接受这一事实。至今,我都不知道她是那天离去的,思绪一直在回忆中,有可能是我梦见她的那天晚上⋯⋯。

她真的走了,我没有赶上去送她。遗憾中想为她说点什么,一首诗或者一篇回忆的短文,但我情绪波动,思绪很乱,几次执笔又搁浅,今天有一种心境冲击着我写下这些文字。
张志新,一个有着男人标识的名字,只听名字,也许你不会想到她是一个美丽,端庄的标致女子,如果追溯到初识,那还是在学生时代,一次某地区少年篮球集训会上,我认识了她,一张白净的瓜子脸上衬着一双迷人的眼睛,那时候我们十六七岁,她长我一岁,高我一公分,在训练队伍中,她排一,我排二,所以经常是训练搭档,她性格开朗,稳重成熟,很有大姐范儿。这些天她在蓝球队的样子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就像刚发生过似的。集训结束后,我们各自回校,联络就中断了。
三十年后,我们不期而遇在同一座城市,她文静的样子没怎么变,时光如流水,人却皆已老。这时候我们的孩子都已经长得比我们自己高了,或读大学、或大学毕业。每个女人,一生中都会有女儿、妻子、毌亲、奶奶四个角色的转换,最后一个角色离我们越来越近,转眼,我们都步入了闲适的退休生活,相约一起去爬山,唱歌或者去郊游。和她相比,我是个时间观念较差的人,大多时候都是她在约好的时间和地点等我,远远就看见她站在那里,习惯性的微微右倾着头,淡淡笑着,看你走到她面前,她一言不发只是看着你,不温不火,你说不好意思,久等了,她扮个鬼脸一笑而过!当然也不是我每次迟到,而是她每次都提前到,记得有一次我提前到了几分钟,她后来到,她看见我开怀一笑;哎吆,难得看见你等人,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吧!我笑笑说;最近没有出门,今天有美女相邀,我当然要早到了,然后相视而笑。

近年来,我们各自在忙,忙着带孙子,忙着做家务,也很少联系,但偶尔碰面仍然亲切,一见如故。女人,须要有爱自己的能力,才会施展出爱别人的才能。张志新是我认识的女人里边体现最明显的一个,她热爱生活,也爱自己,衣着讲究,对自己从不吝啬,这一点,我自叹不如。她对家人和孩子疼爱有加,记得有一次,有位模特队的姐妹问她;志新你这么漂亮,又会保养,在家里肯定不会做饭吧!她淡然一笑说,你说的恰巧相反。是啊!她凌晨5点多便起床给孩子做早餐,家务活有条不紊,有一次她带来了自制的面包,送我品尝,确有专业面点师的手艺。
有句俗话这么说;女人能入得厨房,也能出得厅堂,她便是如此。相夫教子,是女人应有的准则与担当,她用一生的虔诚在践行着,用半生的努力去诠释它的意义和生命价值!
她这次得病,走的这么快,让人始料未及, 因为平时她的身体状况很好。记得十年以前,在女子俱乐部儒仪模特队期间,我向老师推荐她,然后她很快就入队了,一起参加训练,一起切磋技艺,她很珍惜这次机会,学习很努力。一年后,我们共同参加了最初很经典的走秀演出,比如<旗袍秀>《琵琶语》《女人花》等节目很受欢迎,曾有人戏称;“秦州十二钗”,不管别人怎么评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段日子,我们在一起很开心。

悠悠琵琶语中来,台下喝彩女人花……此情此景,依然记忆犹新。在后来的训练中,她越来越成熟,婷立!我由于体弱多病,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跟不上训练节奏,加之家人反对,便离队休息。当年的儒仪模特队便是现在老年大学模特队的前身,而她一直都在参加活动,为演出增色不少,近几年即使是带孙子都没有放弃,我很佩服她的坚持。
她很美,也追求完美。她开朗而内敛,聪慧而大气,成熟而包容,干练而稳重,和她在一起,你永远都觉得自己是小妹,不知有多少次,是她提醒我别忘了东西或者帮我拿上忘带的东西,在一群女人中,她是静静聆听的那个人,很少插话、也不爱八卦,鉴于此,你会心悦诚服地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正如自己的网名一样——开心大姐,名符其实的开心大姐。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她走的太早了,唯一的安慰,也许是她没有多少痛苦,就像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没有醒来一样。只是没有想到那次拥抱,成为永别!
那一夜,我梦见南山的花儿全开了,花丛中,她乌黑的长发飘逸,阳光明媚地照着她的脸庞,笑容甜美。她走在花丛里,从容而美丽!

文稿创作:如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