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夏,与自然的精灵们共舞》,一反作者以诗为文的常态,没有引录任何前贤的诗作,以童心、童真写童趣。完全是直白地、白描地写景状物,妙趣天成。
作者所说的“大自然的精灵们”,就是文中作者着意描写的蝴蝶、蜻蜓、知了、萤火虫。这是儿时的作者及其小伙伴们的最爱。就是这些快乐的小精灵,伴随他们的童年,伴随他们的成长。

谈知了的诗作,最有名的要数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了。该七律,首联自曝身份,颔联以蝉喻己,颈联倾诉厄难,尾联自证清白。对于“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的蝉的描述,尚有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东风”;李商隐的“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亲”;李商隐的“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包括骆宾王在内的骚人墨客,以蝉喻己,无非是“凄凄身世,郁郁情怀,壮志难酬,悲从中来”的写照,其实,这些都属“苦调”。唐.陆龟蒙《和张广文贲旅泊昊门次韵》诗曰“高秋能叩触,天籁忽成文。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绝群。”“潜倚”一词,我多方求解无果,后见汉.张衡《四愁诗》“路远莫致倚逍遥。”余冠英注疏曰“倚”读“yī”,通“猗”,语助词,用如“兮”。那么我的理解是“潜倚”即“潜兮”。“潜”者藏匿也,不引不发,不评不论,藏之匿之,这“苦调”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秀彬特意摈弃了这些写苦调“的前贤诗词,完全以童心、童真写童趣,还人们一个自然的、灵动的、妙趣盎然的童年世界。孩子们的童年时代是嬉戏,嬉戏,还是嬉戏,他们在无尽的嬉戏中,享受着繁华似锦的春天的明媚,享受着落木萧萧的秋日的疏朗,化解着灵动人海中 暑的燥热与烦闷,抗御着银装素裹的严冬的凛冽。

且看 暑中啁啾的鸣蝉,孩子们是如何对待的,“孩子们就会顶着烈日,手把长竿,竿的顶端或套着一口纱网,或粘着一团面筋,总能把在个唱中陶醉的知了“请”入笼中。孩子们想把知了的吟唱带回家里,以便“近距离好奇地聆听”。可是知了也斗智斗勇,“总是一声不吭”。“直到孩子们无奈地打开笼口,它们就边愉快地鸣叫,边迅疾地窜向丛林的蓊蓊郁郁中。”
这段描写多么贴真,多么生动,多么童趣化。童真,童趣,令人回味,令人神往。文中“个唱”这个现代词语的运用,为这段童趣的描述生色不少。
关于 知了这段开头的描述,作者趣称蝉为“玄鬓公”,这是自出机杼的名称设置。源于骆宾王的“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种名称的设置,增加了故事的亲和感。
作者说:“缤纷的蝴蝶,总是用瑰丽与明艳,在夏天里下一场七彩的雨”。于是围绕蝴蝶,又呈现一大段描述,特别是“栖息在长发间的蝴蝶夹,在袅袅的南风中轻轻颤动,临风欲举的飘逸,招惹着蝴蝶们婆娑发畔,蹁跹起舞”。这简直就是刘禹锡的“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到玉掻头”的翻版。不过,就是把蜻蜓换成了蝴蝶。

对于“轻悄剪翅约秋霜,点水低飞恋池塘”,“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的蜻蜓,孩子们情有独钟。他们拿起竹筒做的水枪,希图射下他们,但是徒劳。他们又抡起扫帚,妄图借竹枝与竹叶的巨掌,罩住蜻蜓,当然同样徒劳。然而孩子们仍乐此不疲。“的历流光小,飘摇若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的萤火虫,是作者最后提到的大自然的精灵。李白的“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写萤火虫,而不见“萤”字,想家奇特,引人遐思。
就是这些夏的精灵们,伴随孩子们飘舞轻盈,啼唱苦乐,驿动梦想。让孩子们消炎夏于嬉戏,化溽暑为神怡。
陈旭作于:2020.7.20

附:《浓夏,与自然的精灵们共舞》
作者:吕秀彬
仿佛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大自然总是善解人意,恪尽着人事的和谐:春天洋溢着繁华似锦的明媚,秋天点缀着落木萧萧的疏朗,冬天写意着银装素裹的淡雅。而在浓夏,那些鲜活动人的精灵们,或翩跹天地之间,或灵动人海之中,把溽暑的燥热与烦闷,诗化成甜甜的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缤纷的蝴蝶,总是用瑰丽与明艳,在夏天里下一场七彩的雨。姑娘们一袭细碎的花裙,轻罗纸扇,在迷离的蝶雨中追逐着脆脆的欢笑。栖息在长发间的蝴蝶夹,在袅袅的南风中轻轻颤动,临风欲举的飘逸,招引着蝴蝶们婆娑发畔,翩跹起舞;花枝招展的姑娘们,仿佛就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穿梭在花丛柳丝间,绚烂了热浪滚涌的夏。
雨前雨后,墨色的云总是低低地流动着,云缝里时时漏下丝丝缕缕的凉风,让红蜻蜓翔集成一抹抹红红的云彩。飘拂在原野的翠绿与天空的淡青之间,惹得孩子们追逐着,嬉闹着。他们有的拿起竹筒做成的水枪,把蓝莹莹的水雾喷洒在飘忽的红影中,蜻蜓们如纱一样薄薄的膜翅,就更加洁净而透明;有的抡起扫帚,梦想着竹枝与竹叶的巨掌,能像如来一样,罩住顽皮的孙猴子,可是,扑住的往往都是空。大人说,蜻蜓们是有灵性的,她们是下凡的仙女,你看,那临风飘舞的姿态,多么像皓月下飞天的仙女们衣袂飘飘?
夏天越闷热,知了们就啁啾得越热闹。“热死了,热死了”——这些踞卧枝头的“玄鬓公”,总是扯着嗓子,重复着单调的夏的沉吟,时疾时徐,时抑时扬,此起彼伏,不肯间歇。仿佛要把夏燥热的情绪,渲染到极致。孩子们就会顶着烈日,手把长竿,竿的顶端或套着一口纱网,或粘着一团面筋,总能把在个唱中陶醉的知了“请”入笼中。孩子们只想把知了的吟唱带回家里,近距离好奇地聆听,可闹着情绪的知了们总是一声不吭。直到孩子们无奈地打开笼口,它们就边愉快地鸣叫,边迅疾地窜向丛林的蓊蓊郁郁中……
夏夜总会被如潮的蛙声淹没。萤火虫惊醒了,就三三两两,或前或后,提着绿幽幽的灯笼,池塘边、树林里、稻田中……悄悄地逡巡着。斑斓的星辉倒影在镜面一样的水中,水面上游弋的萤火虫,似乎找到了新的朋友,便熙熙攘攘地聚拢过来,仿佛要举行一场隆重的水上相亲的盛会。
就让这些夏的精灵们,飘舞着她们的轻盈,啼唱着她们的苦乐,驿动着她们的梦想……于滴滴汗水的涩涩中,把漫漫苦夏,轻轻地化解。
作者:吕秀彬,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素心向美,以诗为文。一年来,在一些高端平台发表配乐朗诵美文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在水之湄》、《古镇的记忆》。最新散文集《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京东、当当、淘宝等热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