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山峦刚刚泛绿,浅绿,翠绿,葱绿渐次延伸,这是树叶被隐藏了一个冬天之后急切地向人们展示丰姿的绝好时季。
去山里的路蜿蜒如蛇,曲曲弯弯地让你领略每一处风光,有意无意间望得见的都是风景。
我们的车子就这样穿行其间,好在如今的路面好,通往七星峰的路都是水泥路面,进山的速度也很快,前方山谷一片平畴的地方,呈现一个小村庄,名曰石门子村。
早晨升起的阳光还是那么新鲜,小山沟里笼罩在似刚刚散去的晨雾里,五十多户的小屯儿静静地卧在这里。屯子里的负责人小孔见我们的到来,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他带着我们向村南走去,一边走一边介绍,在交流之间,我在观察着这个小屯,可以说,在城里呆久了,这里每处都是风景,望着眼前的大山,山脚下那一片片开垦过的农田被四周的树木围笼着,已经播种完的田垅整整齐齐通向远方,远方时有一颗、几颗或几排树木刚刚冒出的新鲜绿叶,望去如南方水乡烟雨人家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行走于这样的意境里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说话间,我们走到村南水塘边的水车前,这个水车仿南方水车而制,小孔说这是为了打造旅游景点,依水而立。望着这个木制的大轮转水车,我倒认为小屯还是打造原始之美更加诱人。说话间我们来到了一条自然小溪边,据说是从七星峰而来的小溪水,也是哈达密河的上游,小溪清澈见底,两边绿树紧依,拍下来就是一幅静美的油画。行走在这春天的石门子,就是走进了油画里,人在画中游,画随人移动。深山里的石门子是一幅幅画。

石门子村,是集贤县登七星峰的必经之地,是进七星峰景区的北大门,石门子有它的历史典故,屯子的小孔给我们介绍说,过去,东边和西边的山边各有一道石门,我们石门子村名由此而来。我们急切地让他带我们去看看,先穿过小溪,走过两边林荫的小路,望着远山人家袅袅炊烟,横穿通往七星峰的水泥路,我们向东山攀登,山上柞林茂密。据说当年唐朝薛礼征东时,此地,石门紧闭,薛礼用脚踢东门,手推西门而入,山东门有他登门的脚印,西门有他推门的手印。当地百姓说老人们都见过,而如今两扇门都被破坏。我们攀山到东门,见到半山腰一堆乱石,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采矿,用炸药炸了这个石门,如今留下一堆堆乱石和这个传说里。那么去西门看看,从东门去西门的路好走,平坦的水泥路,风景也不错,鸟儿穿过林中,小村红绿瓦墙镶嵌在山坳里,此刻天晴云白,蓝天下,白云间,远山村庄那种意境,尤如梦幻而生。这色彩让人变得清纯,如梦如幻,诱惑人难以迈步,或曰“乐不思蜀”,陶醉于你,头脑里一片空白,醉倒于其中成了自然的奴隶。
路过一座小桥,这是正规的进村之路,小桥溪水边有人垂钓,上走,又是一片水塘,水塘边立一小板房,又是一处风景,由水边北走就是西门,远看西门似牛头,小孔说是龙头,不管什么头,我问门呢?他说这就是门,奇怪?他告诉我这又是一个人为破坏,上世纪文革期间一户人家要在这里盖房,也用炸药把门炸了,放了三炮没响,第四炮炸坏了门。后来村干部阻止他盖房,炸坏的门也就自然零落这里。城门上当时留有撑印,与东门一样,据说薛礼的手掌印,隔二尺,还有马蹬子印。
说到这个石门子,村上人讲是薛礼开门,我又从资料上看过传说是二郎神开门,当年,王母娘派二郎神前来追赶七仙女,后来化作了现在的七星峰,二郎神砸门而入。这个石门子可不一般,四周的山和沟都有名,北边有个大锯匠沟,南有老道沟,西有胡小趟子沟,还有王吊盆沟,各路人马都曾经在这里留过足迹。可见这里早就有了人烟,村里这个负责人小孔想发展旅游有它的道理,这里有风景,有故事,大家应该来看看。

中午的阳光很足,农村叫这为晌午时分。我望着这连绵起伏的山峰,远方正在虚化,消失,隋唐时代到来,又是上古天庭的二郞神光顾,是梦幻,是故事。接踵向石门子而来,这故事被一队一队的游人包裹着,远古的小村庄,现代的美丽乡村,一段一段地变化。我们回到农家小院的饭桌上举起酒杯,为了多彩的山村,干杯!
作者简介:贾胄,男,1961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宝清县人,研究生学历,二级作家职称,曾经任《双鸭山日报》记者、副主任、主任、副处级调研员、双鸭山市委新闻中心主任、四方台区政府副区长(其间挂职鲁能宝清煤电化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年)、双鸭山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正处级副主任、市文联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市总商会会长,现任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双鸭山市主委,黑龙江省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成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签约作家。曾在《诗刊》《人民日报》《文学报》《黑龙江日报》《萌芽》香港《大公报》《世界汉语文学》《大文豪》新加坡《海峡诗刊》泰国《中华日报》美国的《诗天空》等国内外百余种报刊发表作品。获全国性文学作品类和新闻类作品奖80余次,著有《贾胄诗选》《远离赤道的主题》《北方的白桦树》《回望绿色的村庄》《笔底风华》《春天纪事》等诗文集,编辑出版了《中国大陆青年诗人抒情诗选》《山泉文集》等五部书籍,主编过《涓滴文学》《雪林诗刊、诗报》《黑土诗报》《北方文苑》《双鸭山民建》,诗集《回望绿色的村庄》获得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龙文化金奖,名字被收入《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知名专家辞典》,曾获得市级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释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节录李恒斋〈勤训〉。正波书”
润格:百元/幅,所得款项,用于平台运营。
书家简介:覃正波,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2015年创作文学作品,现已在《散文百家》《青春》《湖南散文》《辽河》《文学港》《文学风》《椰城》等发表小说、诗歌、散文70余万字。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曾就读于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七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主编网刊《澧水之水》。曾创办张家界市书法研究会,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书法大展获奖,编入大型书法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