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泰蓝》
作者:李婍
书法:三千门客
编辑:风雨薇 绿柳 三千门客
【图源网络,若侵权,速告删除】


🇨🇳【编者按】
最早知道景泰蓝忘记是哪一年了,大约是中学时代,在叶老的那篇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里。当时,尽管通过叶老准确清晰的介绍说明,对景泰蓝精细繁复的制作流程和它掐丝、制胎、烧制、淬火等专业术语有了大致了解,但未曾亲见,甚至连图片也未能看过的缺憾,只能让我的脑中留下一抹深蓝的印象。实在想象不出它究竟该是怎样一番模样。后来,执教这篇文字,查阅了一些资料,但过于简洁的程序式介绍依然不能满足我对景泰蓝的好奇与向往,不过,看到的几张景泰蓝图片到底还是使脑中关于它的影像清晰了些。。现在,品读了这篇《景泰蓝》的文字后,填补了我几十年间关于景泰蓝的所有想象空白!随着作者清晰流畅,优美从容,如音如画的文字,欣喜着,兴奋着,激动着,自豪着……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全国著名珐琅研究专家张荣先生盛赞:这是写的最美的景泰蓝文章 。此言不虚!
——绿柳 



🇨🇳《景泰蓝》
文 :李婍
最早见到景泰蓝忘记是哪一年了,大约是少女时代,在故宫里遇见了它。
第一眼看到那幽深的凝重的蓝,便深深爱上它。
那迷人的色彩,如端坐在圣坛上的英俊王子,在时光深处幽幽的追光灯下充满诱惑,惊鸿万里,却又高不可攀。
这种喜爱根植到骨子里,直到几十年之后,又一次在大厂县的景泰蓝展会上与它邂逅,发现自己依然固执地爱着这高冷雍容华贵的色彩。
还是那细腻的质地,还是那诱人的色泽,还是那样的古雅精美。
但是,却又近在咫尺,伸出素手,便可以轻轻地触摸到它细致凸凹的纹理,仿佛在触摸少女时代沉睡了很久的一个旧梦,蛰伏了三十年的心事,折叠出深深的印痕,终于舒展开,驻足在一件又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展品前,曾经隔绝过的苍茫的岁月,便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爱它,还是执拗的爱它,任时光流逝,它永远是心头那一缕淡淡的白月光。
那涂抹在铜胎银胎上温润的蓝,穿越古老的历史时空,在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中,从遥远的波斯帝国融合到中国皇家的高贵色谱中,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便是蓝,所以,蓝色是景泰蓝最古老的底蕴。
其实,景泰蓝的底色不仅仅是这浓郁凝重的钴蓝,还有宝石般高贵的宝蓝,幽淡清雅如蓝天一般明净的天蓝,淡青微绿如幽深潭水般的青碧色,深深浅浅的蓝色系,共同构成景泰蓝最原始的一抹美丽典雅的蓝彩。
高雅美丽的底色上,着各色珐琅釉料,掐丝镶嵌上美丽的花鸟图案,制成的器物高贵华美,成为皇室顶级饰物的奢侈品。
如果说马背上的元朝帝王只是把景泰蓝当做一种舶来的奢侈饰品,到了明朝景泰年间,景泰皇帝热恋般地喜欢着晶莹剔透的珐琅制品,甚至把作坊搬进紫金宫。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漫长历史时光,只当了八年皇帝的朱祁钰,算是皇帝宝座上的匆匆过客,许多人或许不记得这个落魄的候补皇帝,但是一定听说过景泰蓝,它与宣德炉、成化鸡缸杯、万历柜这些艺术名牌一起,成为明朝工艺美术一道靓丽风景。喜欢景泰蓝的景泰皇帝,一定有着浓郁浪漫文人艺术气质,那神秘幽亮金光灿烂釉色让他爱不释手,于是,他痴迷期间流连忘返,因为在他执政的那几年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了历史顶峰,景泰蓝便以这个年号而扬名天下。尽管这位存在感很低的悲情皇帝在中国帝王史上昙花一现,却把景泰蓝艺术融合成炉火纯青的皇家绝技。
最原始的景泰蓝的底色仅仅是一种单调的蓝,当它走进中国皇宫,遇上明艳艳金灿灿的中国帝王黄,便衍生出无数个层次无数种色彩,融进了中国灵魂与神韵,经过中国骨魂浸染的景泰蓝,后来被世人认同为中国工艺品,那种沉鱼落雁般的蓝色,被外国人叫做中国蓝。
那蓝,被匠人点在坚韧的胎体上,便和谐地成为一体,明艳温润的釉色,玉石一般温润,金银一般灿烂,带着滑腻的玻璃质感,闪烁着瓷器般的光泽。
它却不像玻璃和瓷器那样易碎。
玻璃和瓷器无论怎样的精美绝伦,须细细呵护,一不小心便碎了,如同一份脆弱的爱情,放在手心呵护着便要不分心的捧着,捧到无限的累,却不敢轻易放手;若是安置到僻静的几案上,又经不得烟火粉尘,擦洗蒙尘的易碎品,即便轻拿轻放,也说不定磕碰出一丝裂痕。
景泰蓝却没有那般娇气。

金属胎在捶捶打打中初现器物雏形,精致的金、银、铜丝似一缕缕长长的相思,在千转百回的缠绕中掐成美妙花纹,用火焰焊接在胎体上,花纹的空隙用毛笔轻轻蘸着彩色珐琅质色釉填充,最后还要放进炽烈的炉中烧制。那千锤百炼淬过火的美丽,紧密纠结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不是谁的陪衬,那独特的美中,缺不得你,也缺不得我,就这样生生世世被命运组合到一起,在冗长的岁月中慢慢变老。
其实,它是不会轻易老去的。
在岁月流逝的虚空里,韶光飞逝红颜易老,唯有这景泰蓝的色彩如同坚如磐石的爱情,保持着天长地久的色泽和质感。 
厚重的蓝作为底色,如一位敦厚温柔却又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男子,托起一盏盏掐丝镶嵌的娇柔婉转的花,那飘逸在蓝色质地上的花朵,像梦一样从容不迫安心绽放。他们的相遇是必然的,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他们相遇在一起,交相衬托出完美迷人的外表与内涵,彼此不用表白什么,便已经是千年万年惊世骇俗的传奇。这份传奇是风雅绮丽的重彩,但是,那色彩又似这般恰到好处,瑰丽而不流俗,繁缛而不喧闹,找不出一丝凡世红尘的烟火气。
这般的超凡脱俗,这般的完美无瑕,此物只知应天上有。
事实上,历史上的景泰蓝也确与柴米油盐的寻常百姓家无关。它是唯一具有皇家纯正血统的宫廷绝技,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它注定只能混在无数的奇珍异宝之间成为皇室御器,在故宫深院独坐向空楼,静默的守候永远的寂寞。
皇权分崩离析之后,走出紫禁城的景泰蓝,慢慢走入寻常百姓家,于它,或许是解脱。
蕴于时光中的蓝色之美一旦在民间绽放,便美出别样的韵味。
于是,景泰蓝不仅仅是观赏的饰品,又添了生活用品功能,许多日常用具,都可以用景泰蓝制作成。
喝茶的杯座,吃饭的银筷,插花的花瓶,甚至还有女子梳头的梳篦,手镯,耳钉,都可以制成精妙的景泰蓝花丝镶嵌。
那一日,同去大厂县景泰蓝展会的朋友买了一对景泰蓝耳坠,蓝茵茵的,现代中浸着古雅气韵,时尚中透着古典美,挂在耳间摇曳出别样的优雅与风情,便有些心动了。
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多年前打过的耳孔,很久不戴饰品,耳孔已经完全封闭,这独特精致的耳坠与我无缘了。
但是,还是难以抵挡那蓝色的诱惑。
那就让这抹蓝色在心底铺陈着吧,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爱它便远远的注视着它的样子,在心中,它便永远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
李婍,河北衡水人,散文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历史文化图书《莫问奴归处》《红楼女儿梦》《胭脂魅》《隔岸女人花》《对镜贴花黄》《爱的教育》《五代十国的那些后妃》《五代十国的那些皇帝》《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月在花飞处》《萧红——黄金时代的婉约》《汉朝脸谱》。长篇小说《紫月亮》《舌尖上的战争》、散文集《人生旅途》《紫陌红尘》《夜在窗外》《五个人的天堂》等。作品《莫问奴归处》获第十二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对镜贴花黄》被评为首届河北十佳图书。散文《七夕,中国式爱情》获第二届丰子恺优秀散文奖。


🇨🇳【蓬莱书院】
世有蓬莱,而吾心安!
世有书院,而吾心慧!
以文会友,集结五湖四海客!
大爱天下,弘扬普世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