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效罗、韩三代一行河中遇险,那黑黑的枪口把效罗他们三十几个人团团围住,效罗纵马跑到前面,大声喝道:“你是何人?出此狂言,渡口设伏,拦路横抢,是哪里的绿林好汉,报上名来。”“哈哈,看你们就是那贼匪一家,到这德州大府,还要联络绿林,来人哪,给我统统拿下。”“且慢,你既然是官府之人,请报上名来。”“也好,告诉你们也让你那绿林之徒们长点记性,我乃山东巡检司衙门捕快队长鲁达是也。”没想他这一说,倒招来了送金队人们“哈哈,哈哈,”的一片笑声。直笑得鲁达莫名其妙,问道:“你们这是何故?”效罗说道:“来了山东,人人都是英雄好汉哪。”“这个自然,我这山东人就是英雄气概。”效罗紧着和他说话,其实就是要让大家有时间准备武器。说着说着,天色已经大亮,效罗面前那个“梢公”也直起腰来,韩三代在马上说道:“吆喝,还真是个鲁智深的样子,只是那鲁达是山西人。”只见这人,秃头大髯,虎背熊腰,腰间别着一把手枪,手里拄着那兵器竟是个双头铲。“只是这一身官衣,坏了那英雄的形象”。韩三代叹口气评论说:“还有那月牙铲分量不够,一头大铲,一头月牙,算起来至少要八十斤哪。”那个“鲁达”惊奇的说:“这个伙计眼力好啊?我这就是五十斤,抡起来轻飘飘的。”三代问道:“难道此地没有好铁匠?”“如今没有人再用此种兵器,那铁匠自然打不出来。”三代大大气气地说:“我送你吧,我家里正有此物,那大铲两边还有拳头大的双环,算起来,是实足的百斤。”一下把这“鲁达”高兴地拍着手:“真的?你说话可要算数?”“那是当然,待我办完事后,一定送来。”“那要多长时间?”“大约三个月有余。”鲁达走过来对着马上的韩三代说:“好,咱一言为定。哎···,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这鲁达聊了半天才想起正事儿来,他那百十个手下也压着嗓门拉着长音喊着:“快···讲···。”效罗强忍着没有笑出来,想“人家这可能是站惯了衙门的缘故”。他也大声地喊:“我们是奉天巡防营的军人,奉总督之命,前去南京公干,这是军牌,这是通牒。”效罗把军牌和通关军牒拿出,鲁达反来复去的看了几遍,又把他手下的几个老衙役叫过来看:“这些都没错,我们见过的。”鲁捕头大声骂道:“妈的,那个淳捕头,我看就是个蠢捕头,也不问问,就断定人家是什么京津大匪,盗军马贼还发了海捕文书,真他妈的是胡来呀。”“发了海捕文书?是哪个混蛋?”效罗知道这海捕文书贴的到处都是,那还怎么走路啊!“各位军爷,我也只能在山东境内,百里加急去追那文书,追不到的也就没有办法了,实在是抱歉。”鲁达马上派人四个方向去追文书。接着说:“我也是莽撞了,来来,送你们过了黄河再说,也算这山东人给你们关外人赔礼了。”韩三代回头对效罗一扬头:“怎么样,咱山东人就是好样的。”这鲁达带着百十个弟兄陪着效罗一行过了高唐,路上效罗和韩三代把杨柳青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说的那鲁达只是点头。在马上,鲁达三躬其礼,也拜了见了爷爷。整整一天时间,才到了铜城,鲁达说:“天色将晚,不留你等用膳,要是少些麻烦,就径直过河吧。”可巧,在渡口,西路巡防营的前队人马,在聊城看到了海捕文书也是莫明其妙,琢磨了半天,决定在这里等候,正好碰上。看了他们的服饰,又问了些关于军队的话,这鲁达更是勃然大怒:“我非要上本告他个蠢才,如此糊涂,要是真火拼起来,不要出大事吗。这等人,哪里还能当什么直隶总督衙门的捕快队长,给我当捕快我都不要。”在渡口,鲁捕头叫手下买了一篮子“阿胶”送给爷爷,诚恳的说:“这些阿胶是古方熬制,我们当地叫驴皮胶,对老人和妇孺极好,是我对远方阿爷的赔罪吧。”说罢对着爷爷抱拳作揖,行了个大礼。这铜城渡口有四条大船,两两对开,那鲁达把船全叫了过来,一次就把效罗他们三十多人带马匹全都运过了黄河。“你们自家多保重吧,我们后会有期。”黄河进了山东,就驯服了许多,那河面也宽了,水也平稳了,看着在夕阳的光照下,近似于发红的河水,和那前后喊着号子的梢公,效罗心里感叹,“都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我们这前行的路上也是九十九道险,今天算是又过了一个小坎啊”。到了对岸下船,那船码头上的人一边系着缆绳,一边奇怪地说,“这是要打仗还是怎么的,今天过河的尽是带着武器的马队。”
三代手搭在眉骨上,望着又摆向对面的渡船,还有那几乎看不见的岸边,嘴里念叨着:“这也真悬,要是和鲁达干起来,只怕我们也没有多大便宜呀。”爷爷一路都没有说话,此时对着效罗点点头,说道:“凶险时时有,心静方能平。”太阳已经落山,加上一天尚未进食,效罗他们于是落脚在平阴镇。
那海匪白死伤了二十几个,这气是没个出处。好在那许茂功还能想开:“咱是为金而来,哪能不受点损失呢。你说昨晚巧也不巧,我们来,他们跑,不管咋样,他们也死伤不少,只是没有搞到一块金子。”探子报来“金客连夜出走,我等如何处置?”“那就到我们的第二个埋伏点,东平。让那个盗马贼把他们引过来。另外,与周围绿林招呼一下,咱合股拉票。”这是绿林里的黑话,意思是一起干,合伙分。众匪徒连夜直奔那第二个埋伏地点。
鹰雕飞来,带来信息:“海匪示我,将队伍引入东平,估计在那里下手。”效罗把条子给韩三代看,三代问:“你说怎么办?”“我想咱们拐个弯,上一下泰山吧,去见一下冯统带的老朋友。也避避海匪和那海捕文书的势头,你说呢?”“好,那和爷爷说一下吧。”爷爷正在马上打坐,他闭着眼睛讲到:“一切听从你们的安排。”效罗和三代就决定:“明早上泰山。”三代问:“前队如何办?”效罗讲:“让他们通知海匪,后队失去踪影,正在找寻。这样他们也能休息几天,距离不要太远,和我们保持一个鹰雕飞行距离就行。”
出门前,冯麟阁交待给效罗几个地点:“两山两湖,泰山,嵩山,巢湖,太湖,都有我的朋友”。要到泰山找人,就到泰安的山神庙,也就是泰山庙,然后把帖子交给庙里的老道,等着回信就行了。一行人为了避开那城门牌楼和人多的地方,天不亮就沿着村子间的小路,悄悄地向泰安而去。还不到中午,马队就到了泰安。老远看见泰山庙,象是浮在空中,很是显眼。这庙建在城东的凤山上,赭红色的高墙,大殿大堂,很有巍峨的感觉。尤其是那巨大方形的台基,把整个庙宇支撑得象与山争峰一样,显得高大巍耸。效罗,三代和爷爷进庙里找老道,只见那庙里的殿堂都是依山盘脊,分台而建。东狱大殿是庙里最高的建筑,大殿之后是有三重飞檐的“蓬莱阁”,此为庙中的第一台。拾阶而上即为第二台,山神庙和鲁班殿盖在西侧,而东侧则建有洞宾庙。周围簇拥着钟楼,灵官殿,土地庙,一大群象宫殿一样的房子。后面还连着那药王洞,华佗庙。第三台是无量殿,它的西面是娘娘庙。第四台是三清宫,第五台是玉皇庙,第六台是老君庙。房屋层峦叠嶂,院内古树参天。韩三代晃着他那粗壮的身体,仰这脑袋看那远处的厅阁,嘴里还发着议论:“来过泰安之人莫不要说泰山,大多都要先赞叹这东岳雄伟的泰山之庙。远看山上亭台楼阁,近观庙宇梯次接天。”效罗摇着头说:“象此山神庙少见,真乃华贵壮观。”爷爷赞叹道:“泰山乃中华第一山,为五岳之首,这山神庙当然要壮观。举目环视此庙,也就是仰望泰山了。”道观里的老道见了冯麟阁的帖子,连忙把客人让到偏房里,端上茉莉花茶,顿时满屋的花香。“前些时,冯大人已经派人到此,山上早已有所准备,无奈山规似铁,决不可破,等待一日,还望贵客,尤其是老法师能心中顺允为好。”爷爷连忙摆手说:“无妨,无妨,此来只是叨扰主人,哪里还要生怨。”效罗一行告辞出来,决定先找一偏僻之处,先行安顿,等他明日消息。恰好在城东门口,一座客栈的后面,有一个大车店,韩三代进去看了一看,回来说:“还算干净,老板把他的小屋子腾出来给爷爷住,那几间大通铺就全是咱们的了。后面马厩草料一大垛,那井水没有咸味,我觉得还行。”院里井台边有一个大石槽,本来是饮马的,效罗想,“就拿这个洗澡吧。”五人一组,大家分着去洗,一会儿,那些小伙子弄得人人都干干净净,那爽快的样儿,个个象活蹦乱跳的小马驹。好不容易来了客人,这老板可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很快就端上来山东大煎饼,叠的一摞一摞的,那葱象小树似的,抱来一捆。一瓦盆的大酱,和用今年的苞米打的糊糊。“军爷们慢用,不够就招呼,来俺这山东,一定要大家吃好,你们慢慢来,慢慢来。”看见大家都不动碗筷,他有点奇怪,忽然明白了,“我忘了这是规矩,咱这可不是黑店,不是那孙二娘的人肉包子店。”店掌柜拿起煎饼咬了一大口,又用葱蘸了酱,还盛了一碗糊糊,唏唏溜溜地吃下去。他抹着嘴说着:“各位好汉,求你们啦。”看到这里,韩三代和效罗才点头,让大家开吃。效罗说:“今后,这心得多操点,小心无大错啊。”韩三代从衣服里拿出一个小葫芦,倒出一把小药丸,“这是山里带来的解毒丸,是那森林中的林蛙的皮加上林中仙草合制而成。正好三十五颗,每人一粒还剩几粒。若有毒之气,刀箭伤人,以及腹中之物,均可缓解,服用之后,一月之内,遇毒则解。”“如此好物,为何藏觅,快快拿来,给爷爷服下。”韩三代一听,马上端一碗水去看爷爷,让爷爷把他那药丸服下。“孩子,将此药尽撒与同行士兵,我方能服下。”韩三代顿时感觉自己犯了大错,他给爷爷连着鞠了几个躬,“爷爷,我知错了,这就去办。”
夜里,大家都拼命地去挤茅坑,每个人都是肚子咕噜咕噜的叫,拉出的屎特别的臭。“不对,是吃了不合适的食物了。”效罗捂着肚子,去找店掌柜,哪里有人,连那小二,厨房的帮工,一个也不见了,大门倒从外边锁得牢牢的。“不好,中了贼人的圈套。”爷爷让效罗不要惊慌,问道:“是不是已让大家都吃掉药丸了?”效罗肯定的点点头,“不妨,不妨,只要多加喝水即可无事。”韩三代叫了几个人,跑到大厨房里,把那大锅洗了又洗,然后烧了满满一锅水,交代他们:“待水翻滚后,让大家尽量多喝,这样可解腹中之苦。”韩三代巡视一遍,“三十几人,有一人卧床外,其余皆能行走。”效罗下令:“好,不管身体多软,也要刀枪准备,此地乃贼人贼店,这店内之人逃遁,估计是请那海匪去了。”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