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罗、韩三代一行走到了承德东南面的青龙镇,爷爷因为头天出门骑了十几个小时的马,显得有些累,饭吃得不多,就躺下休息了。效罗和三代把一天的情况碰了一下:“士兵们没有问题,增加了六十斤的负重,头天看来还不错。关键是马匹,看来没有什么事。”战马一般一天能跑三百里左右,训练好的也最多能跑四百里地,所以这次出门,马匹是效罗特别要注意的。他转了转周围,倒不见可疑之人。“前行队伍一切顺利,他们已接近天津,我安排到杨柳青住。”“好,房上有暗哨,流动哨另有两个。”“你先休息,后半夜来接我 。”韩三代一下就上了房顶。效罗感慨着:“这些金客,轻功真好,看来是祖上真传。”效罗也就回去歇息了。可能是头一天的缘故,效罗怎么也睡不着,他摸着身上的金砖,看着炕上睡着的爷爷,身上和心里都感觉沉甸甸的。“明天路程到天津,大概三百六十里,爷爷身体不知受了受不了,再说马儿也累,在这中间要找一个停留的地方。哦,两更天了,我去替三代站岗。”效罗小心翼翼地穿起衣服,带好武器,轻手轻脚地去开门, 爷爷闭着眼睛嘱咐着效罗:“不要早惊动那些马儿,让它们也好好地睡觉去吧。”和韩三代交接后,效罗先看了看马厩,马儿都在那儿站着睡觉,效罗心里想:“都说人的黎明觉香,对于马匹,凌晨的一觉儿更重要。” 初冬山里的夜冷得很,效罗搓着手,走出客栈,想绕着客栈的外墙去看看。忽然他感觉不对头:“身后有人,还是女人。”效罗慢走几步,发现尾随的人还在,他突然向前跳跃起来,“蹭蹭”一闪身就上了客栈的房上,再四处一望,哪里有人。“不对,是个女人,她的胭脂味很特别。”效罗仔细小心的在房上观察,直到东方发白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动静。那房上和地上的暗哨,也没有发现什么人影,效罗为了不惊动大家,也就没再提此事。
天蒙蒙亮,队伍出发了。爷爷自己上马,看起来腰板直多了,拽缰绳和夹马肚子时,那胳膊和腿还真有劲儿。按照分工,韩三代在前面开路,效罗就押后。三代那个傻小子就爱和爷爷说话:“爷爷,你这骑马是什么时候学的?当和尚还要骑马?”爷爷笑笑:“很早就会骑马了,那时才三岁。”“啊?三岁,我那时候还爬不上炕去呢。爷爷,你会骑马,那会不会武功啊?”“这个和你们就差多了,我老了。”“爷爷,你放心,我来保护你,噢,还有效罗哥哥。”效罗听到不由地暗自好笑:“你个傻小子,在爷爷面前还敢这样摆谱。”
马队沿着山间小路,过了五指山,打虎店,在一个叫冷口的地方穿越了长城。 韩三代看着那破败的城墙,感慨地说:“这长城够高的,就这也拦不住大清的马队啊。”爷爷回过头来说:“孩子,世事变迁乃宇宙常伦,国运的兴衰和朝代更替那不是一段城墙能抵挡住的。”过了建昌营,前队在山上留下标示,指示过河偏西奔玉田方向。行动加速了,马队每过一个关卡,因有营牌,所以不用停留,举着牌子高声喊道:“奉天巡防营紧急军务,”就飞奔过去了。“这关里关外就是不一样,过了长城,草和树还有些绿头,河流也没结冰”,效罗边走边议论。“我看不好,哪如长白山的皑皑白雪呢···”三代东张西望地说。效罗数落着韩三代:“我看你,就是个看不见家里烟囱就哭鼻子的小孩儿。”说罢飞奔到前面去了。三代扭着头朝着前头做着鬼脸:“你,你倒是个大人,比我大不了几天,成天来训我。好,好,谁让人家是什么参谋长呢。哎,别跑,我,我还是统领呢,比你官大。”
越往南走,天气越好,过了左家坞,一行人直奔沙流河,下午时分马队到了八门城。效罗安排在这里饮饮马,人们也歇歇脚。“我左右看也没有看到个城,倒是几个挨在一起的村子,有几个土门。”韩三代一个人在那里咕咕哝哝,爷爷说:“三代,上朝就是永乐年间,有山东枣林庄刘,李,王,朱四姓人家迁移此地定居,原来的老城早已坍塌,他们在老城的基础上各取一个方向盖起自己庄院,每个庄院都是前后有门,由此就留下个八门城的名字。此地已进入直隶的津沽地区,这地方是九河下梢,再往下走,河道成网,沼泽密布,那路走起来可要小心啊。”三代问:“爷爷,你来过这些地方吗?”“年代太久,转眼烟云。”爷爷没有正面回答他。这个傻小子就要问个没完:“爷爷,你什么都知道,这个地方不种地,那一塘一塘的水是干什么的?”爷爷笑道:“哈哈,那是晒盐的盐田,这就是京东三阳,盐货丛繁啊。”三代这可是真的不懂了:“爷爷,您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京东三阳就是渠阳,如今称宝坻,渔阳如今也称为蓟县,雍阳则为武清。从这里往北十几里地,就是叫做宝坻的盐码头,人称京东第一集,这地方自古就叫新仓,是历朝历代官家存放咸盐的重地。”“为何要改叫宝坻,噢,宝地,我明白了。”“娃娃,你说的不全对,当年乾隆念坻字,原来要念为持,是水中高地的意思。可皇上念为坻,这金口玉言,于是乎这字就变为两种念法,再加上商贾繁华,确为宝地,渠阳就改为宝坻了。”两个人这话说着,就穿过了武清城,傍晚进了杨柳青。
杨柳青地处天津西,这里柳树成林,河渠成网,人们说起话来尾音极长。一到夜里人们就爱听那弹着三弦的京韵大鼓,“真是那丝竹之音河上来呀。”效罗他们这些关外的小伙子,睁大了眼睛,看着那垂柳之下,运河之滨听着《西厢记》的男男女女,真觉得是开了眼界了。“客官,客官,净面的水都打好了,马上要上汤了。”小二招呼着效罗,他看出来,这个年轻人是个管事的。效罗问他:“我那素斋做的如何?”“好了,好了,白面大饼,腐竹青菜,保你满意。”“隔壁何物啪啪作响?”“想必您是第一次来这杨柳青,那是做这版画的人家在敲那模板的声音。”正好客栈掌柜路过门前,这也是个愿与人聊天的主儿,他把话接过来说: “客官,我们这杨柳青的年画,那是几百年了,和苏州的桃花坞一样,南桃北柳是齐名的。这年画在北方是属一属二的。你听到这声音,是他们在印画,那年画要好几道工序呢,它是那半印半画的方式。先是在木板上刻出轮廓条文,然后再印在纸上,三次单色套印后,才能再上彩笔描绘。再经过勾,绘,刻,印,裱几道工序,这年画才算做好。”说着说着,从年画又说到门上的楹联上来,效罗说:“你这客栈的楹联写的好,来是亲去是亲来来去去都是亲,进是戚出是戚进进出出全是戚。
送亲迎戚
亲切地很那。”掌柜兴致来了,话多的收也受不住:“到了直隶,我们这门联最有名的当属总督衙门的楹联,那叫一个绝呀。你要看了,保证得拍大腿。”这天津人说话还就爱吊着别人的胃口,每到那话的坎上就停下了,看着效罗奇怪的样子,掌柜的包袱这才开始向外抖了:“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洲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内修吏治,外肆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明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怎么样?有气魄吧,绝对儿,天下没有!”也不等别人评价,自己就一番得意之说。其实,效罗感觉有些句子太长,词语晦涩,不好断句。肯定是那总督衙门太高太大,那门柱子上得写满呗。再就是些拍马屁的文人,搜肠刮肚胡乱涂出来的,要说那李中堂可是不敢胡乱恭维。效罗出于礼貌只好点头称是。这掌柜的更是来劲:“那二堂,三堂的楹联还有曾国藩的手迹,那门联的意境才叫绝呢。”效罗心想:“嘿,你听他,这又来一个绝对儿。”“客官,你听,你听,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多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正好爷爷过来,接着话说道:“这曾大人所提确是好对联,只是当今官场无人往心里去。”两人都有同感。掌柜见善空法师谈兴正高,忙说:“我有名家楹联百条,法师等等,拿来共赏。”说着跑去拿来一摞厚纸,送给善空法师过目。只见林则徐大笔直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朗月照人,如鉴临水;时雨润物,自叶流根。”
左宗棠挽林则徐联云:“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爷爷连夸不断:“好联,林则徐笔下言志。清高廉正。左大人挽林则徐的对联也是绝妙之对。” 把掌柜高兴的摇头晃脑:“老法师知音之人,妙联赏析自有乐趣啊。老法师,我这里还有曾文公手迹,你要看吗?”只见他拿出一副曾国藩挽乳母的挽联:
“一饭尚铭恩,匡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保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掌柜的挨着个的摆着他收藏的名人的书法:“你看,堂堂宰相对下人这情感真挚,如痛悼亲人。我这儿还有曾公自谦联”,效罗看到曾国藩苍劲有力的书法,那条幅上书:
“虽豪杰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效罗心想:“似这心胸,无论何人,见了此联莫不心底敬意百般。”爷爷和效罗把掌柜夸得快上天了,那掌柜乐的颠颠地跑了。
效罗招呼小二先给爷爷端来洗脸水,待他擦了手脸,然后将饭送进房去,看着爷爷吃上了,问道:“还合口吗?”效罗生怕爷爷累了,再吃不好,“这就是我的罪过了。”“很好,效罗,你去安排大家的饭吧。”看着爷爷吃得很香,效罗这才让大家开饭。
可能是前队也没有时间,还是这杨柳青没有更好的客栈,这家店院子大,正好在通往保定和沧州大路旁,所以住的客人又多又杂。有经商的,跑码头的,演戏的,可巧今天还有几个直隶按察司所属的捕快队的捕快。都说北洋新军装备好,这个捕快队武器装备在关里也是一流的。过去傍着李鸿章,衙门里用的尽是德国货。队长是个正七品姓淳的武官,原来在河南的骑兵队,后来又去了北洋水师,水师解散了,就来投靠他的姑父,直隶按察司的臬台。总算姑父还认这亲戚,安排在手下的捕快队里,很快就给他弄了一个七品的捕快头。淳总捕头这回随姑父跟着总督到天津去见外国代表,在天津城里呆了几天,后来姑父和总督又进京去了,他就领着那六七个手下,磨磨噌噌地往回溜达。这淳捕头的姑父最爱听京韵大鼓,常常教育这个侄子:“你知道京韵大鼓的来历吗? 这是由直隶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和流传于八旗子弟间的‘清音子弟书’二者合流而成发展起来的。它有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这些说给你听,大概你也不会懂。”淳捕头叫姑父这一影响,嗨,人家还真喜欢上了这京韵大鼓。刚出城门,就又住在杨柳青了,他对几个手下说:“咱再听两天京韵大鼓,那西厢记还有几段没听完呢。”晚上转了转客栈,发现马匹很多,叫来手下:“去查查看,是什么人?”“我们过去看让人家给挡了,不过一看就是军马。问过小二,说是二十多个过路的商人马队,还有个老和尚。”淳捕头一听:“噢?这倒很可疑,听说京城里最近出了一桩大案,就是几个和尚做的,他们抢了一个银楼,那金银没少丢,保不准···,你们给我盯着,看他们有何举动。”这淳捕头想:“我去问一下,料他也不敢怎么样,或许能看出什么破绽。”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