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亭情初
文/乐安昌宇
.
1985年夏天。
赤日炎炎,树蝉在起劲地叫着,叫得人耳朵发痒。
一座小山亭,立在坡上,被四面青山包围。
亭外上方写着三个苍劲的大字:三溪亭。这三个字是三溪一组孙紫云老师所书。他是滩头区文教的干部,书法师从王羲之,笔法遒劲,为三溪一绝。
亭子外面有一边对联,而且是下联:避风躲雨好乘凉。这边下联不知是谁人所写,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用墨写上去的,字迹死板歪斜,未作任何加工处理,显然不是孙老师所写。
这座小山亭座落在三溪村,东接塔石,西通三溪,供经过这里的来往行人乘凉之用。
在这座凉亭歇凉的有三溪上街一二三队种植农作物的农民、去三溪祖下煤矿挑煤的塔石、井湾、新邵桂花、兰家桥等地人,也有一些是南来北往的行客。
解放前,这里是一座青砖、碧瓦、木质结构的老亭,亭子的西面紧靠一座两房一厅的房屋,可供一户人家居住,听说以前这里住着一户外来的难民,号称善人,他在此维护着这座亭子的安全、维修和防盗杂事。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水,挑水还要去一里多路的杨丝井挑水,这户住民必须在中午、黑夜、清早去挑一担水上来,供来往的过客们饮用。
这也许就是在此修建房屋,免费让人居住的真正原因。
解放后,国家遣散闲人,三溪让那户人家回新化原籍务农。
后面的两房一厅改成了三溪一队和二队的石灰房。
这座亭子还有一个妙用:1977年以前民兵在夜里常在此处站岗放哨,防止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保护国防线安全、畅通使用。
1985年的夏天,张子墨高中毕业了,他没有考上大学,就跟着父母上山做农活。
那一天,父母匆匆吃了早饭,早去山上做事去了,嘱咐张子墨随后跟来。
来到亭子边,是上午十点钟的样子,太阳火艳艳地照在大地上,地面上的热气似乎也正在上升,烤得人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火热天气好象不多,没想到今天碰上了。
张子墨是高中毕业回家干农活不久的高中生,自然怕热,他刚爬完了马家坳的山坡,早就汗如下,就跨进亭子,想休息一下再去亭子背后的山地做事。
走进亭子,他放下锄头,取下斗笠,将斗笠拿在手里当扇子使用,使劲地扇起风来。
这座亭子是两年前刚修好的新亭子,老亭子在八十年代初期就被人为破坏,变成了一座吓死人的危亭,三溪村干部就命人将其拆除,重新修建了这个规模小了一半的山亭。
凉亭本来就修得毛糙,地面又脏又乱,有很多稻草、桔渣、牛屎、和其它垃圾。
地下还有很多指头大的小柴碳,证明冬天有人夜里行走避雨时所烧取暖。
亭子里两个砖窗上的红砖被半大的孩子练武时用脚踢去,变成了两个大洞。
里面两边水泥坐台倒很干净,显然有为数不少的人在上面坐过。
亭子后面的两房一厅已经消失,地址也成了菜土,已非旧时规模,张子墨发出了一声叹息。
他几年没有上来,这里的一切都变了样。
亭子外有靠塔石的一端停放着四担煤炭,每担都在一百斤左右。
有煤炭就有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亭里坐着四个人,他们都在痰口水喷的说世情,听口音是新邵言栗一带的人。
挑煤的甲道:“现在的形势不是以前了,现在越来越发达,有些人用拖拉机运炭,买炭的人不但轻松自在,而且一次就能买很多。”
挑炭的乙道:“现在我们新邵的新林铺就有很多煤矿,我们以后烧砖、煮饭干脆去那边运煤算了。”
挑煤的丙道:“新林铺有许多人很坏,又喜欢偷秤,一百斤炭给你九十四五斤就不错了,我有一个邻居与过秤的人是熟人,结果他买了一手扶拖拉机煤只是十九担还不到,新林铺每个煤矿都存在偷秤的毛病,现在的朋友也不一定可靠,他们端煤矿的碗,要为煤矿着想,我还是来三溪买煤。我邻居也发誓不再去买新林铺的煤炭,宁愿到三溪来买,三溪买一车煤有二十一担多,钱足秤够。”
挑煤的丁道:“世上有些人很坏,坏到心脏里去了,老子最恨那些偷秤的人,哪里实惠我就去哪里买东西,我宁愿走远一些,吃点亏也不怕!新林铺的鬼家伙都爱捣鬼,三溪的煤便宜两毛钱一担,耐烧,没有气味,质量也好,100斤煤能秤出110斤来。其实新林铺那些鬼煤矿老板捣鬼是害了自己。”
在说到时下去广东打工的事时,甲道:“我想去广东打工赚钱,但那里的人不要,包工头也不收我们这些没有路子的人,我还是去贵州修桥梁,我是石匠师傅,做那种事最拿手。老古话:金桥梁、银渠道、铜马路,我们村的包头师傅包了一个大工程,下个月就要带人上贵州凯里修桥。”
乙道:“广东不是人人可以去的,那里只需要漂亮的女人,你一个臭男人当然没人要。有人曾经说过:美好的地方无人住,这个无人就是指没有男人住,男人不能住那些美好的地方,也不能干那种美好的事!”
丙道:“广州不是不要男人,而是用得很少,高楼、大道、石场、建筑、搬运等重功夫都离不开男人,广东才刚开发,我们大家一无技术二无门路自然找不到好功夫,进厂更加艰难。依现在的形势看,开发一定会扩大,也许扩大到我们这里,以后会出现到处缺人的局面。”
丁道:“老兄这话说得有理,将来大开发一定会不断地扩大,国家与老百姓需要这种大开发,我们只要煎熬几年,一定会走到那个神圣的地方去。到时候,真的会出现美好的地方无人住。”
张子墨听到这些人的谈话,觉得丙、丁二人的话有道理,不觉神往。
他打定主意:明年也去广东碰碰运气。
当他刚想起身向亭子背后去做工时,亭外又走进一个人。
这是一个女人,而且年龄不大,最多只有十八九岁。
这个少女穿着淡红色的裙子,打着一把花伞,头上扎着一条时下流行的长马尾。
她进了亭子,放下花伞,露出一张天姿国色的脸来。
她眉如新月,目如晶星,鼻如瑶柱,唇如樱桃。
张子墨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少女,也想不到世上会有这么美的少女,不由得看痴了。
她一进来,就吸引了亭子里所有人的目光。
那四个新邵挑煤人的眼睛瞪得滚圆,直勾勾地盯着她发呆。
她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往亭内一扫,便来到张子墨身边,想坐在这里。
这么热的天,对谁来说都不好受,显然对少女也公平得很。
张子墨连忙将长条水泥凳面吹干净,用手拍了拍,请那少女坐下。
少女道了声谢谢,优雅地坐了下来。
她那一声谢谢,宛如黄莺出谷,足令天地变色。
她将裙摆轻轻地弄得很平整,再将花伞收拢,一遍又一遍仔细地折痕对好,然后将伞上的箍带扣好。
她的动作自始至终都很优雅,很细心,脸上始终带有一股甜意,但她美丽的凤目一直没有认真的看过别人,除了感谢过张子墨,也没有对谁说过一句话。
谁都能看得出来,她定然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
她用雪白柔嫩的皓腕,掏出一条花手绢,轻轻地抹着脸上的汗珠,然后将手绢当成扇子,扇了起来。
手绢扇出的风很小,与没扇一样。但仍有一股淡雅体香河飘进子墨的鼻孔,他差点晕了过去。
张子墨心里一晕,连忙摘下头上的斗笠,当成扇子为她扇起风来。
斗笠扇起的风掀起了她额上的刘海,也露出了她美丽的容颜。
张子墨看着她如诗如画的面容,不沉如痴如醉。
那个少女连忙笑着对张子墨道:“谢谢大哥的好意,但这样做会引起别人的猜疑。”
张子墨道:“怕什么?这是我自愿这样做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少女坐开了一些,低头道:“曾子未杀人,有理说不清。其母翻墙走,不敢从正门。可见人言可畏,请大哥自重!”
子墨心头一凛,这个典故他很熟悉,流言如刀,对谁都有害。
此时大地陡然间刮起了一阵劲风,天色顿时阴了下来。
少女拿起花伞,起身道:“谢谢大哥的一片美意,我走了!”
走出亭子,他回头对犹如木雕菩萨的张子墨嫣然一笑,款款地走出山亭,转了一个弯不见了。
少女一走,似乎将那四个挑煤人的魂魄也勾走了。
甲道:“好一个小美人,长得真漂亮,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长得这么好看的。”
乙道:“你们村子一个屁股大的地方,肯定找不出来!这个小美女如果去广州,进厂一定没有问题。说句实在话,我跑过很多地方,这么漂亮的女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丙道:“妹子看是好看,但路也要走才能到家。”
丁道:“最重要的要记得我们是挑煤的,挑煤的人看什么妹子,实在要看的话,我们在后面一样可以看,走吧!”
他们边说边挑起煤担“叽咯、叽咯”地疾步而去。
嫣然一笑,是一颗令人颠倒的子弹,可以射伤任何一个年轻人。
看着新邵四个人离去,张子墨突然意识到什么,便从后面追了上去。
走到坡上的一个开阔地停了下来,潜意识告诉他:不能再往下追了。这个地方叫防子冲,可以将四面八方纳入眼底。
只见那个少女打着花伞往塔石走去,后面不远处,跟着的就是那四个挑煤的人。
只要那四个挑煤人有任何不轨,他就可以追上去,对那些人来一场生死大搏斗,那些人虽然牛高马大,他也不怕,他要来一场英雄救美!
最后,他失望了,因为那四个挑煤人重任在肩,没有丝毫不正常的行为,他们跟在少女的身后都很老实。下面的路程沿途有房子,有房子就有人,他的英雄救美女计划落空了。
他叹息一声,折回头来,又向亭子走去。
这时防子冲对面山上传来了一阵激越的山歌声:
对面路好妹快走,后面有狼跟来了。
心中有情藏心里,前面窄小路也陡。
.
六月天热蝉声激,汗流满身渗湿衣。
乱在山上唱一句,哥在东边妹在西。
.
前面妹妹不懂情,独自走了急死人。
有爱无爱说句话,免得哥哥记在心。
子墨不用看也知道这是三溪三队乙老表唱的,他的歌声很高很潇洒,他听过他的歌,还在他那里学过山歌,年龄虽隔了七八岁,但他们没有生疏感。
在他那里学过山歌,年龄虽隔了七八岁,但他们没有生疏感。
三溪有四句话:
孙紫云的大字,蒋士英的文章。
刘辉绪的古戏,陈建国的山歌。
乙老表是陈建国的小名,是公共老表,在以上三人中低了一两辈,但他能与以上的前辈齐名,并不是一件简单事,也足见他的山歌确有独到之处。
乙老表背着一捆干柴从山上下来,他放下柴,对子墨道:“老弟失魂落魄的在干什么?”
子墨道:“我不干什么,我在这时乘凉。”
乙老表哈哈大笑:“别骗我了,世界上哪里有乘凉乘在太阳下面的?走,我们去亭子里乘凉,然后回家!”
返回亭中,令人遗憾的是:他的斗笠和锄头不见了,斗笠上用红色的油漆写有他父亲的名字:清河有富。写了名字的斗笠怎么会有人拿?
他肚子里升起了一股怒火,暗然坐在亭中的水泥凳子上。
他心里说不出是爱是恨地回到家里,他父亲道:“你去了哪里了,连斗笠、锄头也不要了?我与你妈收工后,去亭子里遮一下荫,见了斗笠和锄头是我们家的,就带了回来。”
他低头道:“我、我在亭子外面的厕所里解手。”
母亲道:“你没有做一点事,现在才回来,脸上幽青,是不是身体不好?”
他仍然低头道:“我身体很好,没有事。”
.
他晚上躺在床上,还在回想亭中少女之事,很久也放不下。
他突然感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自己并没有问明那个少女是哪里人,是谁家的,要去哪里?
他后悔得打了自己一耳光,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
他走到书桌边,用《长相思》的句式写道:
天弄人,地弄人,抬头怅望满天星,辜负深山亭。
长一声,短一声,天上明月知我情,梦里何处寻。
写完后,他将笔一丢,走出了门。
他站在楼上,向天上望去,但见明月在天,浩宇里,星河耿耿。
他坐在月色下,将山亭里的情节在头脑中又回想了一遍。
他理出了一条思路:那个少女可能是去那边走亲戚,明天可能会回来,去亭子里去苦等,等那个少女的出现,一定要问明她的家庭住址,去她家求婚。
可惜的是:他在亭子里等了一天,也没有等到那个令他牵魂挂怀的少女。
第二天如此,第三天还是如此。
第四天,他匆匆吃了点东西,准备再去山亭时,他母亲叫住他:“孩子,你是不是又去亭子里呆坐?”
子墨道:“是啊,您怎么知道?”
母亲道:“我与你父亲在这两天都听到了你的笑话,有很多人看见你在亭子枯坐着,眼睛眨也不眨,像个丢了魂的傻瓜一样,我与你爸都不敢直接说你,今天你又去那里,是不是出了事?”
子墨知道有事不能瞒着父母,有很多事只有父母才能解决。
他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母亲低下头来,想了一会道:“那个少女从三溪坳上去亭子并不难解释:一是走亲戚路过,太阳太大去亭中躲荫,如果她是三溪、滩头、马头山一带的人或许会经过亭子边。第二点是最难测的一点:也许她就是塔石、井湾、兰家桥、桂花、马鞭江、延安边、十字路、邹家、燕山、窑碗厂等地人,如果她真是那里的人,你等再久也没有用呀。”
父亲道:“如果她是三溪、滩头、马头山一带的人,当天下午就回去了,你去等什么?”
子墨突然感到天地变大了,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父母心疼儿子,都不敢说出过分的话来,只得面面相觑。
情之一字害了很多人,使很多年青人发癫、使很多年轻人走上了绝路。
父亲知道对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只能正确疏导,便说道:“世上三个奶子的找不出,两个奶子的万万千,世上有很多年轻漂亮的姑娘,你想找的话可以重新找一个更好的。”
母亲道:“我马上去你姐姐家,要姐姐给你介绍一个漂亮的姑娘。我们家里条件比较好,有果园、猪场、鱼场,在这里吹得叫、打得响,来家里做媒的人连门槛也踩断了,你就是不愿去看人家。”
子墨的姐姐嫁在十里外的马头乡,那里确实有许多很好看的少女。
父亲道:“同你妈去姐姐家,要姐姐、姐夫给你物色一个好看的。”
来到姐姐家,姐夫姐姐亲热地接待了子墨和母亲。
比子墨大五岁的姐姐听了母亲的话后,打了弟弟一下,笑道:“这是一件好事呀,我马上去给你介绍我们这里长得最好看的妹子,她现在家,还没有确定对象。”
姐夫对妻子道:“假如子墨没看上那个姑娘,介绍第二个,子墨又没看上,又去看第三个,这样会闹了个满城风雨反而不好,最好的办法是带子墨悄悄地去村里走一遭,子墨看上了哪个就再上门正式提亲,这岂不是好么?”
他出过远门,有口才、有计划,目光高人几倍。
大家一听,连忙点头称是。
子墨跟着姐姐在村里看了十几个美少女,都不是亭中那一个,便又低下头来。
第二天,姐夫出了面,出了很多计策,还带着子墨去了更远的地方闲逛,又没有找到那个少女。
他失了望,就跟着妈妈回家,表示不再乱走了,也拒绝媒人再上门说亲事。
一天晚上,他想起了那个少女可能去了广州,便对父母道:“我想去广东打工,请父母成全儿子的一番心意。”
父母怕儿子在家闷出病来,便欣然答应。
在广州、惠州、东莞、中山、汕头、顺德等地,他到处与同乡们见面,谈论自己来找人的真正原因。
期间,有许多好事的同乡都在热心地帮忙寻找那个少女,但最后一无所获。
一个半月在毫无结果的状态中过去了,一个同乡道:“这样寻找下去也不是办法,如果找到了,他对你没有意思,也是白找一场,不如你找个地方做事,安下心来,这事以后再说。老古话:性急吃不下热豆腐。”
子墨的皮肤很好,身体素质也很好,两个月下来,他没瘦多少,皮肤也没有晒黑多少。他认为那个同乡说得有理,就决定进厂工作一段时间再说。
他办了一张假大学毕业证,在人才市场与一家新工厂亲自来招聘的董事长见了面。董事长被他口若悬河的口才和博大深厚的文学素质所迷住,当即委任他为新公司的人事科长。
在工作中,他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心身,十来天就学会了电脑,又花了十几天,掌握了公司的操作流程和用工方式,向老板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为公司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在生产、原料、采购方面,他又提出了很多宝贵有效的建议,为公司提高了绩效,节约了开支,赢得了利润。
为此,他深得公司董事会的看重。
第二年七月,他仍然挂念三溪的山亭,悬念那个美丽的少女,便向董事长请了假,又来到了这座山亭。他的意思并不复杂,唐时的崔护在第二年的同一天有奇遇,安知我不会有?
但他的运气没有崔护好,崔护在第二年的同一天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子墨没有,他空等了一天。
他又在这座小山亭等了三天,又无限扩大搜寻范围,但仍然无果。
第六天,他又来到了这座山亭,在地上捡起一根指头大的柴碳,在墙上写道:
三溪亭题壁
其一
昔日乘凉三溪亭,惊遇仙娥临凡尘,
含情脉脉悄无语,回眸一笑百媚生。
其二
今日重来三溪亭,亭内依旧少玉人。
天外东风轻拂面,去年往事空在心。
其三
回首亭外千山青,四面野花香山径,
春满大地人不见,踏破铁鞋何处寻。
其四
往事悠悠似烟云,辜负亭中一面情,
低头问山山不语,人生不如水上萍。
写完后,他用剩余的柴炭将自己脸上涂黑,低头大哭起来。
他满怀惆怅地望了这个令他魂牵梦绕了三百多个日萦夜绕的山亭,行了出去。
行出亭外,他满怀幽怨,对着山亭望了一会,他猛然发现亭子门前被人在右边写了一句下联,却故意不写上联,其中满含讥讽之意,便又走进亭子,在地上挑选了一段柴炭,在亭子左面写上:谈天说地能纳爽[微软中国1] [微软中国2] [微软中国3] [微软中国4] [微软中国5] [微软中国6] [微软中国7] 。
顷刻间,这座亭子有了一副完美的对联:
谈天说地能纳爽,
避风躲雨好乘凉。
他的字龙飞凤舞,远胜右边上联的字迹。
他歪着头在字联上看了一回,又向亭子里痴痴地观看了很久,几个半大的孩子赶着牛闯进了亭子,互相打闹起来,大笑声在亭内外回荡。
子墨猛然一省,将手上的黑迹擦在自己脸上,匆匆走回家里。
此后,他一直没有碰上过那个少女,也没有听人说起过,因为他不知道那个少女是谁。
十年后,他彻底死了心,才在父母的催逼下娶妻生子。
他等待她心目中的人整整十年,这段时间是他心中永远的疼痛。
.
伊人一去爱难尽,许多故事不由人。
崔护去时诗未去,故城南庄恨在心。
.
辛苦寻找整十年,谁知世事非从前。
伊人不知相思苦,转身消失在天边。
.
乐安昌宇作
2020年7月22日



主编——好人一生平安简介:
汤慧,又名苏慧,曾用名“汤智慧”,笔名(母性光辉、泽被苍生、慧儿、冰寒),湖南邵阳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好人、兵兵妈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诗人,邵阳本土词作家,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协会会员,世界汉语一级作家。《中马国际文艺家》编辑部主任,《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书画艺术家,《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书画教授。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录入《中国人才库》,2019年1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评定汤慧为中国优秀诗人。
汤慧从师中国著名词作家邬大为老先生,获老先生爱心传授歌词技法;并获中国书画家朱建国老师爱心指导国画;2019年底随其父亲(中国著名书画家苏本让老先生)学习国画花鸟画。
汤慧于2018年入选“一带一路首届中欧邮票鉴藏年——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人物。
2019年2月17日,汤慧受邀中国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作为第677期榜样人物,汤慧被誉为“自闭症孩子的守护神”。
汤慧的多首原创歌曲已有北京电视台、邵阳广播电台等专访栏目播放。她与兵兵的多次画展义卖也同时帮助到了一些可怜自闭症孩子营养补给与寒冬送暖。
汤慧拯救自闭症患儿已有湖南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县域频道、红网、新浪、腾讯、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邵阳广播电视台等100余家媒体报道、转载。

●●汤慧的座右铭与她的目标指数:
座右铭——
以海阔天空话世界,
以博大胸襟容天下。
目标——
望人性本善为良药,
盼世间万物常诞昭!
●●汤慧活着的唯一梦想——希望中国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期待所有家庭都幸福!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国家、为人民,更为这个人类!
————苏慧
2020年4月27日8:42

我一定需要中国孩子都可以有健康快乐成长的机会!我一定需要他们都可以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因为我很爱我的祖国!只有少年强才国强!
可单枪匹马的我太孤独,我需要中华这片偌大土地的支撑;以及这片土地上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的伙伴们的搀扶!
————苏慧(2020年5月8日)

*投稿请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

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正在吸纳外省会员,与各大作家一起携手弘扬中国文化,发扬中国文化精神!需要报名者请联系外省负责人汤慧:手机微信同号——13574973388

老师,我们专程为作者的原创诗词、剧本、论文、小说、歌词、音乐打造推广宣传,我们有专业谱曲、编曲制作、专职歌手、明星歌手、录音棚录音、mv拍摄制、打歌谱、推广宣传、歌曲全网发行、歌曲KTV投放于一体的网络平台。

汤慧在原创音乐基地欢迎各位高手,有需要谱曲制作音乐的老师,请直接联系我,百分百专业一条龙,并且为您的原创音乐网上发行。
需要将诗词精炼为歌词,也可联系我!
能把自己的歌词诗词谱曲成为音乐,这一定是任何一位作家最幸福的收获与自豪!
《神来之笔》圆你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