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字典上说“共”有“环绕”义,这时用的都是“众星共之”这个例子。《汉语大字典》上释“共”义:拱手。后作“拱”。 ……引申为拱卫,环绕。《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集注:“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古汉语字典》上说:环抱,拱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汉语源流字典》:由两手捧物与拱手作揖,引申……两手相拱则形成一个环形,故又引申指环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此义后作“拱”。
《论语》这一篇的主旨是讲,以德治国能赢得民众归心、拥戴,就像众星捧北辰一样。杨树达先生《论语疏证》里有几个例子:《孟子公孙丑上篇》……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滕文公下篇》……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梁惠王下篇》……从之者如归市。《论语集解义疏》里讲:北辰镇君一地而不移动,故众星共宗之以为主也,譬人君若无为,而御民以德,则民共尊奉之而不违背,犹如众星之共尊北辰也。故郭象云:得其性则归之,失其性则违之。“众星共之”的“仰”“望”“从”“归”“尊”“奉”,都有“向”“朝着”的意思,但都没有“环绕”义。句子主旨在说民心归向如众星共(拱)之,并不强调众星是不是绕北辰一圈。
这一点也可以从“共”字的字形上得到佐证。

“共”字是“两手奉器形”,这个器是圆是方,是酒尊还是供物,都不影响字的“捧”“举”含义。四只手的字形,四手共力,意思也是“奉”。上面两手演化成“廿”字形,但与“二十”无关。两手奉物,即是“供”,“供奉”;供奉要诚敬,那就是“恭”;两手上举,即“拱”手;一手不能完成,要两手一起,那就是“共”同。
“拱”作动词,可作不及物的“凸出”“隆起”, 也可作及物的,如“猪拱土”,字典释义:“向上或向前顶掀;向里或向外钻”。这里的方向“里”“外”,要看参照物了。如果是猪拱,就不要从人的角度看,要从猪的角度看,“向前”。
由“捧举”到“拱手”,再由“拱手”的两手相合,有了“两手合围”。就是俗语里测量树的粗度,有“一搂”“一抱”粗。但是这个“两手合围”不能移来释“众星共之”,因为众星捧之并不要测量北极星的粗度。
朱熹说的“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以“归向”释“共”正确,但“四面旋绕”却不妥。若真是说“旋绕”,应该不只是四面,而是立体的。然而,言说者不强调立体,只取截面,而且这个截面并不是北辰居中,众星环绕,而是北辰居上,众星在下“捧”“托”“拥”“举”。“共(拱)”的形状可能成弧,但绝不是合围的环。
众星拱辰,众星拱极,众星拱北,众星拱月,都是众星“捧”、“奉”、“托”、“举”,都不是“环绕”,更不是“围绕着它旋转(revolve around it)”。

